浅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2015-05-30豆芳菲
豆芳菲
[摘要]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财务管理风险逐渐加大,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优势和不足也日益凸显,作为我国国有资金的主要来源,作用不容忽视,完善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针对自身发展特点制订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
财务风险是指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由于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给组织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使得组织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损失,财务风险涉及筹资、投资、日常运作、收益分配等财务管理各个环节。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行政单位在财务上造成经济损失,究其原因在于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收益。因为行政单位财务工作中的任何环节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势必会给行政单位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充分分析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的管理,着力提高经营效益,这是在趋势下必须进行的。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涵
1.1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财务活动未来产生的结果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二是财务活动未来结果预算可能会带来一定损失;三是未来结果可能会偏离预期的编制预算及收益效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源无法及时、合法、有效的取得并使用,这样便导致其无法有效的担负起各种社会职能,从而失去了最大限度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目标的重要支撑。
1.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特点
(1)财务风险的可变性。其主要指财务风险可能会受到时空因素的变化而导致风险的性质出现变化。具体来讲就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不断更新,其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也会不断地变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财务风险具有加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
(2)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其主要是指财务风险在未来财务活动中存在明显的不确定因素(如发生的概率时间、范围及损失程度等)。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风险因素是不容易把控的。
(3)財务风险的客观性。此类风险特征主要是处于人的意志之外且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因素。主要是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一直客观存在。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2.1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责任性不高
基于行政单位的工作性质,财务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单位管理的参与意识缺乏,加上参与机会相对较少,从而对核算分析的宽度有所局限,考虑事情不够全面,处理事情的依据也仅仅限于已发生的经济业务,缺乏较强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意识。加之,行政单位属于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行业,在其中的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可能风险推脱到能由国家承担,与单位甚至个人的利益关系不大,从而造成财务工作人员的不谨慎或者对财务管理不用心,致使财务管理的能力降低和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提高,甚至造成国家经济的损失。
2.2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财政部颁布的财务风险管理法案多以企业为重点对象,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则相对较少。因而,从法案数量上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机制是不完善的。同时,如《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针对性较大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虽有颁布,但其却未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所具有的特殊性,往往提供的操作性措施不多,对其他财务环节的风险控制也较弱,无法满足现实工作中财务风险控制的需要。再者,从当前常用风险管理控制机制来看,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偏向于使用简单的财务管理制度与方法,且这些制度与方法所针对的财务资金范围较窄,对整体性较强的财务资金所起的控制作用不大。
2.3财务风险监督力度不强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监督主要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方式。从内部监督来看,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多是按照某种考核框架来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评价,并未建立操作性、约束性强的措施,导致内部监督流于表面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且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监督机构,使得财务风险出现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外部监督来看,各个部门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进行必要的财务审查时,往往会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对违法行为作出处罚管理。此外,我国外部监督机构也不够完善,在职务功能上重复率高,分散性强,导致监督无力,无法真正起到监督以执法的效果。
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对策
3.1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事业单位领导在组织领导单位的财务活动中,要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将预防财务风险作为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要督促财务部门认真分析国家宏观环境变化情况,制定应变措施,提高事业单位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化比较强的工作,需要专业化人才进行专业管理。事业单位内部可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财务风险管理,切实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3.2健全财务内控制度降低单位财务风险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仍然需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其主要涵盖财务牵制制度、财务稽核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等。财务内部控制中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制定相关规定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但也要对两者进行必要的区别,不可出现权责不清现象,其中内部牵制制度主要起到控制稽核工作的基本方法、程度、权限、职责等作用,而财务稽核制度则主要针对财务管理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限制性岗位领导和部门定期检查。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中一个主要内容,作为独立评估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机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属于财务内控的再控制,对避免出现财务风险起到一定的保险作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对单位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其作用在于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因此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降低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率。
3.3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监督力度
由上述可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监督主要分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因而,加大财务风险监督力度,理应从内部与外部出发。在内部监督方面,要强化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增强内部审计,把会议中制定的监督措施落实到每个财务人员身上,加大财务工作的监督力度;其次,鼓励财务管理部门各成员间相互监督,积极履行职责。在外部监督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违法犯罪的惩罚力度,尽量对财务项目前、中、后等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在风险出现的第一时间将其解决;同时,简化监管流程,进行会计审查突袭,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3.4注重财务预算管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主要依靠部门预算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模式决定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通过合理编制部门财政预算计划、精细化管理财务收支预算。财务预算的编制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财务预算的编制、上报、分析、审批等环节相关管理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监管,尤其是针对在编制本年度财务收支预算计划时必须根据相关的管理要求进行细化,也就是按照季度将不同项目和不同部门分月份编制;部门的财务预算一旦被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则必须按照相关预算标准开展各种财务活动以此来降低财务风险。
4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对较大。从某种程度上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强弱,间接影响了我国其他社会服务工作的高效与否。因而,只有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保障资金安全,才能够为我国其他社会服务工作提供有效成本,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珊.关于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
[2]丁淑芳.略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4(5).
[3]陈兰.探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