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现状及提高对策
2015-05-30项君美
项君美
摘要:本文根据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提高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好扎实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 学习兴趣 现状 对策
一、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
据调查发现,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体质弱、运动技能差、性格内向的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第二,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范围狭窄。如男学生基本局限在篮球和足球等运动项目上,女生更喜欢跳橡皮筋和打羽毛球等运动项目。对于比较累、比较难学会的运动项目,如技巧体操类、耐久跑等,学生都很畏惧,不想参与练习;第三,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学校之间的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浓厚程度差距较大。以我校五(2)班和五(5)班为例,五(2)班的男生很喜欢打篮球,女生也被带动起来,而五(5)班班主任对学生管得很紧,甚至会利用课后时间补课,使学生形成了只有分数最重要的思想,以至于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个个怕苦怕累。
二、造成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原因
1.教师片面追求技能掌握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受“竞技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片面强调掌握运动技能,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目标的实现;片面强调体育运动的认知和身体练习的过程,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与兴趣爱好,造成课堂教学脱离学生实际。
2.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少且重复,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需求,造成学生体验不到学习体育的乐趣。
3.学生身体素质差
在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其他学生的排挤,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体育课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小学低年级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起到表率作用,坚持正面教育,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小学高年级教师要善待、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知道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提高教学艺术,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师要善于不断改进和变换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如在教学急行跳远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设计诸如在一定高度上吊一个球(解决腾空高度),然后在远处拉一根牛皮筋,让学生向上跳,头碰球或越过牛皮筋等游戏。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便油然而生。
同一年級、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体育能力”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提出每堂课的分层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如在进行50米跑的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好、中、差三种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起点,然后统一听发令起跑。这样,就会形成你追我赶、争强好胜的生动场面。
3.用赏识的眼光关注学生,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每个学生都希望表现自我,得到教师的肯定。对于不同的学生,或者同一学生的不同面,教师应尽量挖掘学生的可取之处,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如对于身体素质强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引导他们成为教师的小助手;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教师应降低要求,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如205班的周某,是典型散漫型学生,身体素质一般,自制力差,经常不按教师的安排去练习,想处处引起别人的注意。不过每次下课后,他都主动留下来,帮笔者收拾器材。对待像他这样的学生,笔者转变了对他的看法,在他帮助整理完器材后多次表扬他,并请他当“小助手”,对他做出的“出格事”也不挖苦和讽刺,而是以语言暗示他。此外,笔者还让他与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让他明白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帮助他确立了奋斗目标,使他逐步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
4.在挫折中成长,提高自信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害怕参与体育活动。为了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笔者设计了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放松心情,主动投入到游戏中。如在教学跳长绳时,有的学生害怕绳子打到自己,不敢跳。于是,笔者没有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而是和学生一起摇绳子,把那些胆小的学生叫到一边,说:“你们看看,其实这一点也不可怕。这样吧,你们都站到绳子中间跳,等熟练以后再从外面冲进来跳,你们看怎么样?”等学生站好了,笔者控制好绳子的节奏,一边摇一边喊:“加油,加油……”旁边的学生也在笔者的带领下大声地鼓励他们。一会儿,笔者看见这些学生已经消除了畏惧心理,便说:“下面,我们来增加点难度。你们每个人站在中间,跳到30下就跑出去,怎么样?”在笔者的鼓励下,这些胆小的学生不再害怕绳子打到自己了。之后,他们还经常问笔者:“老师,我们今天可以再跳长绳吗?”
5.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得到成长
体育学科由于其特殊性,成为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的一个重要阵地。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通过无拘无束的玩耍,学会了与同伴沟通的技巧,建立了自信心,培养了合作精神。如在拍球游戏中,一个人拍球,旁边几个学生需要等待,这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大家轮流玩的意识;又如篮球运动需要集体协作、互相配合,才能取胜,当学生从只能拍几下球,到一口气拍了几十下球,他便有了自信。如果遇到困难,也懂得一起商量,齐心协力去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体育学困生”与其他同学竞争和协作,让他们在竞争协作中锻炼身体,从而爱上体育活动。如笔者班上有位女生林某,性格内向,不喜欢上体育课,身体素质较弱,参加活动时总以生病为借口。刚开始,笔者会耐心地询问她的身体情况,然后旁敲侧击地鼓励她参加活动,但收效甚微。后来,在一次跳短绳的小组测试中,她发挥得很好,成了该小组的冠军。于是,笔者趁机很隆重地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她,并授予她冠军,而后与她私下谈话。“你真棒!”“下次,你还能再次成为冠军!”“你能教组里其他同学吗?”随着她的点滴进步,这些鼓励、赞许的话语不时出现在笔者的课堂中,笔者逐渐能在课堂上看到她活泼的身影了。
6.激发兴趣,形成习惯
要培养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师首先要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如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讲名人锻炼身体的逸闻,与学生一起跑步、做操、打球、游戏等,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指导学生进行锻炼时,教师应注意把体育锻炼与游戏娱乐结合起来。如一边跳橡皮筋,一边教小学生唱儿歌;一边让学生排队做早操,一边唱儿歌。这样的体育活动,能锻炼和愉悦学生的身心。
当发展和巩固小学生的体育兴趣之后,教师和家长都应有意识地加重体育锻炼的分量,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选择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增强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对于“在你对体育课的活动内容是否感兴趣(前测)”这一项,有50.1%的学生选择了很感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测)后,选择该项的学生比例上升到66.5%。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而且通过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只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自我,不断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就能让学生乐学、乐动、乐思,在体育学习中得到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王枬.教育原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孙云晓,郑新蓉.21世纪教师与父母必读[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中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