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美育与人的生命质量
2015-05-30刘再复
刘再复
教育是什么?教育在于学做人、学为人,在于帮助优秀人性的自然生成,在于培养有“生命质量”的人。而美育正是帮助人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质量自然形成、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
首先,我谈一个问题:教育的第一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这一最基本的道理进一步演绎就是教育应把人本身作为教育目的,而不是把教育变成实现其他事务的手段。我要强调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即“生存技能”与“生命质量”,并且很决断地说:我们教育的第一目的不是培养“生存技能”,而是提高“生命质量”。也就是说,教育应当把培养优秀的人性、培养有质量的生命作为第一目的。关于这点,李泽厚曾用哲学语言表述,说我们应该是以培育人的情感本体与伦理本体为第一目的,以塑造工具本体为第二目的,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那么,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是什么?如果必须用一句话问答,那么,就是要使人了解生存的意义与人生的根本,从而确立人的灵魂维度。我很喜欢读爱默生、梭罗的散文,爱默生有一句话对我影响非常大,他说:“人生唯一有价值的,是有活力的灵魂。”他还说过一句更绝对的话:“世界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人是一切。”靈魂的健康和灵魂的活力,这就是生命的质量。这个意思,我用史宾格勒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人的建设关键是灵魂的建设,也就是人文维度即灵魂维度的确立。如果只有知识和技能,那么人是平面的,只有长度和宽度;人类知识愈来愈多,宽度和长度增长了,但是缺少一个东西,即缺少第三维度,这第三维度就是人文维度。只有具备了第三维度,人才有深度,生命才是立体的。
一个只有生命长度、宽度的人,跟一个既有生命长度宽度,又有深度的人的生命质量是不一样的。钱穆则曾提出另外一个概念:“格心”。“格”就是去领悟、去感觉、去叩问,甚至去创造。“格心”就是对心灵有高度的敏感,并去感悟心灵,创造心灵,不仅要去拥抱善,而且是要去创造善。“心”是看不见的,技能技术是看得见的,但看不见的东西,不可视的素质,比可视的更重要。“格物”可致知,“格心”则可致生命的丰富精彩。
中国近代思想家王国维还想在德、智、体三维之外开辟第四维度,这就是“美育”之维。王国维认为,人只有当他具备审美能力时,才是“完全的人”,教育就是要培育出“完全的人”。叶圣陶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即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帮助优秀人性的自然生成,不是按照某种先验模式人为刻意地锻造。以人的感官而言,各个部分都可以通过美育来提高它的质量。比如说眼睛。没有受过教育是一般的眼睛,但通过教育以后,就变成审美的眼睛。一个人懂得审美,他就是非常幸福的人,他不管是读书、看电影、看戏、观赏大自然,都能享受审美的愉悦,而且这种审美眼睛一定是超脱的。通过教育培养审美眼睛,感官就不一样了,生命质量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