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实践的探究

2015-05-30徐洁

求知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被除数除数石子

徐洁

一、优选教学内容,在兴趣中开展讨论

兴趣是促使学生不断开展讨论的内在动力。新奇、有趣、贴近学生身心的问题最容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对于教师,必须努力创设契合学生内心需要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深入讨论,不断探究。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充满着新奇。例如,搬家是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事,学生有曾亲眼看见的,也有自己亲身参与过的,在教学“小数乘以或除以10,100,1000”的内容时,在新课开始时,我便为学生创设情境:“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完成小数点的‘搬家,看看我们怎样让小数点正确地搬家。”学生一听立刻心生好奇:生活中我们会搬家,可是小数点怎么会搬家呢,这是怎么回事呢?它怎么搬?往哪里搬?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出示相关算式让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开展讨论。

在兴趣中让学生积极观察,主动思考,让学生针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开展讨论,从而让他们自主发现,活动创新。教师优选教学内容,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开展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更能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本领。

二、开启学生思维,在转化中开展讨论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讨论式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讨论式学习方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按部就班,正襟危坐,接受知识的学习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核心,让他们主动参与讨论,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数学教材中,整数和小数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内容,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如在教学“除法”的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模式:首先出示算式①2800÷35=80,然后讓学生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除以100,让学生写出算式。商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通过运用商不变的知识,顺利写出了算式②28÷0.35=80,从而实现了除数为小数的除法运算。同样,再让学生将算式②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100,此时的算式又是怎样?商发生变化了吗?我立即写出算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学生经历了整数和小数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讨论的结果很快得出,即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100之后,商也是不变的。

和谐融洽的氛围,宽松愉悦的环境,学生都会认识到自己在探究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有两个学生,他们将除数0.35乘以100,变成了整数,被除数却忘记了乘以100,结果得出的商是0.8, 后来其他的同学相互帮助,找出了原因,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改正。笔者了解情况后不仅大加赞扬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还将这一问题进行了拓展,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让学生展开探究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问题需要讨论,在讨论中可以发现问题,讨论使自己的学习更深入,同时让学生也学会了讨论。

三、设计开放问题,在操作中深化讨论

开放的习题,是对学生传统解题思路和思维的挑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讨论中创新。

小学数学高年级练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长60cm、宽45cm、高35cm的长方体容器中装满了水,现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子浸没在水中,然后取出,则容器中的水面高度下降了4cm,则这个石子的体积是多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实验演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理解减少的水体积即为石子的体积,它的体积等于容器的底面积乘以水下降的高度。尽管如此,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部分学生仍然一片茫然。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创设过程,笔者将全班同学带入科学实验室,几个人一组,实验台上摆放着长方体的玻璃容器、尺和不规则的石子。让学生自由操作,参与实践。实验中,学生情绪高涨,人人参与,互有分工,有的倒水,有的放石子,有的测量读数,有的记录。大家经过试验、观察、讨论,从而切实认识到:水面之所以出现升降正是由石子引起的,水变化的体积就是石子的体积。学生在分析观察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实践是获取科学认知的重要途径,明白了成功需要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讨论式教学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更能让数学知识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广大数学教师应将这样一种极富创新,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方式渗透在平时的点滴教学中,不断诱导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探究,从而真正让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舞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被除数除数石子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蛋和石子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石子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被除数可能是几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摆石子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余数比除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