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14个果梅品种对比试验
2015-05-30梁红玉董晶环费永涓杨春冰
梁红玉 董晶环 费永涓 杨春冰
摘要:本文收集14个果梅品种在洱源县邓川梅园进行了栽植试验,观测果梅单果重、果形、口味、可食率等指标。通过对单果重、产量和可食率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苦梅”、“杏梅”、“大盐梅”3个品种果实较大;“珍珠梅”、“大青梅”、“草豆梅”、“小盐梅”4个品种的可食率在88%以上;“苦梅”、“照水梅”和“大盐梅”3个品种的单株产量最高。综合考虑产量、单果重、可食率3项指标,选出“照水梅”、“大青梅”、“小盐梅”、“苦梅”4个品种,果实大小适中,丰产性好,可食率高,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果梅;性状;品种;对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S6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1-0023-04
Correlative Experiments on Fourteen Varieties of Armeniaca mume in Eryuan County
Liang Hongyu(1)Dong Jinghuan(2)Fei Yongjuan(2)Yang Chunbin(1)
(1.Eryuan County Forestry Bureau in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Dali City, Yunnan ProvinceDali671200;
2.Eryuan County Horticultural Work station in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Dali City in Yunnan ProvinceDali671200)
Abstract: The correlative experiments on 14 varieties of Armeniaca mume were carried on in Eryu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and several indicators including yield,weight of fruits,edible rate and flavor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uits of the varieties of “Ku” ,“Xing” and “Dayan” were bigg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s;The edible rates of the four verities of “Zhenzhu”, “Daqing” , “Chaodou” and “ Xiaoyan ” were more than 88%;The yields of the varieties of “Ku” ,“Zhaoshui”, “Daya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s. Considering the three indicators of weight of fruit,yield and edible rate,we chose the four varieties of “Zhaoshui”, “Daqing”, “Xiaoyan” and “Ku” as the best among the 14 varieties and recommended that the four varieties could be popularized in the production.
Key words:Armeniaca mume;charactor;varieties;correlative exepriments
果梅Armeniaca mume薔薇科李属,亦称青梅、梅子、酸梅。它营养丰富,在各种水果中,果梅被誉为保健食品而深受人们喜爱。云南省洱源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干旱、夏秋多雨,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适合果梅的生长,素有“梅子之乡”的美誉。洱源果梅具有质优、味正、果大、肉厚、核小、品种多等,“洱源梅子”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地理标志产品加以保护。果梅产业已发展成全县的支柱产业,但广大林农在积极种植果梅的过程中存在有苗就种,进入结果期后才知果实品质优劣,个小、核大,不适宜做精深加工等问题。因此在对果梅生产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作者收集了14个生产上常用的果梅品种,通过统一试种,然后对其品质进行观测比较试验,以期选出适宜生产上大力推广的果梅品种,为洱源县果梅种植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果梅品种
供试果梅品种为收集到的在洱源县生产中通常使用的14个果梅品种,分别为“大青梅”、“小盐梅”、“毛叶盐梅”、“红梅”、“苦梅”、“照水梅”、“双套梅”、“杏梅”、“绿萼”、“大盐梅”、“珍珠梅”、“朱砂梅”、“桃梅”、“草豆梅”。
1.2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在洱源县邓川梅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00°05′37″、北纬25°58′40″。土壤类型为山地红壤,pH值为6.0。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742.4 mm,年平均日照2 061~2 439 h,日照55%~57%,年平均气温13.9 ℃,最高气温32.0 ℃,最低气温-8.1 ℃,最高海拔2 021 m,最低海拔1 994 m。
1.3试验方法
2013年开始,收集这14个品种的穗条,统一在洱源县农业局生态农业示范园嫁接育苗。2004年在试验地(邓川梅园)高标准建园,试验地栽植苗均为1a生嫁接苗的Ⅰ级壮苗,7月底栽植,14个品种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对应1个小区,14个小区,3次重复。株行距3 m×5 m。试验地周围设2排保护行,栽植果梅实生苗。试验地建立后统一高标准管理。
1.4数据观测与处理
果梅果实性状观测:于果实褪绿期,每个区组每个品种随机抽取10枚果实,观察记载果形、缝合线、对称性等外观指标,测定果实的横径、纵径、可食率和单果重,剔净果肉称量果核重。求算可食率,可食率=(单果重-果核重)/单果重×100%。评判标准参考《中国果树志·梅卷》[1]附录部分的果梅种质资源调查记载表。
果梅单株产量调查:于2013年5~7月于各品种果实成熟期,采用全树采摘的方式逐株调查称量全试验园单株鲜果重量,求算各品种单株产量平均值。采前落果率调查:果梅采收前10天调查落果和未落果的比例,计算落果率。数据处理:对14个果梅品种单果重、可食率、平均产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2]。
2结果分析
2.1果实性状观察
观测果梅单果重、果形、缝合线、口味等指标列于表1。
从表1可知:参试的14个果梅品种,单果重最小为草豆14.17 g,最大为苦梅34.14 g ,平均为23.04 g,集中分布于22.00~25.00 g之间,占总量的50.75%。单果重在14.00 g以下和35.00 g以上的果梅资源数量较少。一般单果重在15 g以下为小果,16~25 g的属中果,26~30 g的为大果,31 g以上则属特大果[3]。通常果大核也大,要特别注意选育果大核小,果肉利用率在88%以上的优良单株[4]。按此标准划分,14个品种中,以利于小果的有“草豆梅”、“红梅”,属于中果的有“桃梅”、“朱砂梅”、“珍珠梅”、“绿萼”、“双套梅”、“照水梅”、“小盐梅”、“毛叶盐梅”、“大青梅”;属于大果的有“大盐梅”;属于特大果的有“苦梅”、“杏梅”。
果实可食率在81.54%~91.38%之间,平均可食率为86.41%。“大青梅”、“珍珠梅”和“草豆梅”的果实可食率大于90%,“大盐梅”、“小盐梅”、“双套梅”、“照水梅”的果实可食率低于85%,其它品种的果实可食率位于85%~90%之间。
果梅不同品种的采前落果率不同,有的比较严重,达50%以上的品种有“毛叶盐梅”和“红梅”,“照水梅”的采前落果率也较高,达40%。“大青梅”、“小盐梅”、“杏梅”、“大盐梅”、“珍珠梅”、“朱砂梅”的采前落果率很低,均低于1%。
根据果实风味上,“珍珠梅”、“草豆梅”、“杏梅”、“苦梅”、“大青梅”口味偏苦,其它品种口味偏酸。
果梅品种不同,成熟期也有差异。多数品种成熟期集中在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双套梅”、“杏梅”成熟期较早,在5月下旬开始成熟;“草豆梅”、“大盐梅”、“大青梅”成熟期较晚,主要集中在7月上中旬~7月下旬成熟。
2.2果梅单果重、可食率、单株产量分析
果梅的单果重、可食率、产量是果梅加工利用的重要经济指标,整理14个果梅品种的单株产量、单果重量、可食率调查数据后,采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得出14果梅品种间的单株产量、单果重、可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Sig=0.000)<0.01,然后将上述三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表整理后汇总于表2。
注:小写字母表示α=0.05,显著差异水平;大写字母α=0.01,极显著差异水平
从表2可知:14个果梅品种果实重量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有“苦梅”、“杏梅”、“大盐梅”3个品种果实较大,显著优于其它品种。单果重最小为“草豆梅”14.17 g,最大为“苦梅”34.14 g,平均为23.04 g,集中分布于22.00~25.00 g之间,占总量的50.75%。根据传统果梅果实大小等级划分,一般单果重在15 g以下为小果,16~25 g的属中果,26~30 g的为大果,31 g以上则属特大果[5-6]。按此标准划分,14个品种中,属于小果的有“草豆梅”、“红梅”,属于中果的有“桃梅”、“朱砂梅”、“珍珠梅”、“绿萼”、“双套梅”、“照水梅”、“小盐梅”、“毛叶盐梅”、“大青梅”;属于大果的有“大盐梅”;属于特大果的有“苦梅”、“杏梅”。
14个果梅品种果实可食率比较结果表明:果实可食率在88%以上的品种有4个,即“珍珠梅”、“大青梅”、“草豆梅”、“小盐梅”,
这4个品种的可食率与其它品种有显著差异;其次是“桃梅”、“红梅”、“绿萼”、“苦梅”、“杏梅”、“照水梅”,这6个品种的可食率位于85%~88%;“朱砂梅”、“双套梅”、“大盐梅”、“毛叶盐梅”这4个品种的果实利用率低于85%。
14個果梅品种的单株产量比较结果表明,在2013年度,14个果梅品种,较为丰产的品种有“苦梅”、“照水梅”和“大盐梅”,与其它品种有显著差异,其次为“杏梅”、“小盐梅”和“大青梅”,也较为丰产。产量较差的为“双套梅”、“朱砂梅”、“红梅”、“珍珠梅”、“草豆梅”。
3结论与讨论
果梅一般不能鲜食,必须加工成各种制品才能食用,因此果实大小、可食率和果实风味是品种加工选择的重要指标,而果实产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果农的经济收益[7~8]。
不同的果梅加工制品对果实大小有着不同的要求[9],话梅、糖青梅等要求中等大小的果实;果酒、果汁及果酱等对果实大小要求不高,本研究中列出各品种的大小数据,为精深加工定向选择栽植提供参考依据。另外,观测果实风味指标,为梅汁和梅酒的原料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丰产性和采前落果率是果梅经济栽培的重要指标,虽然有的品种丰产性好,但采前落果严重,因此,在生产上也要慎重推广。
在产量测定时,仅有2013年的观测数据,由于果梅的产量受大小年变化、气候、土壤肥力、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14个果梅品种丰产性的稳定性观察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褚孟原.中国果树志·梅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毕庆雨.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云南省地方标准[S],地理标志产品,洱源梅子,2006.
[4]房经贵,乔玉山,章镇,等.我国果梅品种资源若干果实性状的数量分布及其评价标准探讨[J].果树学报,2002,19(3):175-179.
[5]汪长进.云南大理地区果梅品种资源和生产现状[J],浙江农业科学,1995,(增刊):12-14.
[6]高志红,武树涛,王珊,等.29个果梅品种花果特性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06,(6):231-233.
[7]王锡全,孙茂实,章光旭,等.云南果梅经济性状与品质特点的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0,(1):20-28.
[8]侍婷,高志红,章镇,等.庄维兵中国农学通报,47个果梅品种开花生物学特性和花粉萌发率比较[J].2011,27(04):227-232.
[9]高志红,武树涛,王珊,等.29个果梅品种花果特性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06,(6):231-233.
(责任编辑:郑京津)
作者简介:梁红玉(1977~),云南省洱源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经济林培育等工作。
杨春冰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