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读书
2015-05-30青丝
青丝
尊师重教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古代的老师与学生,有着不可逾越的尊卑伦常关系,若有学生顶撞冒犯老师,会被视为“逆伦”,要在身体和道德上接受双重惩罚。但是,如果是皇帝或皇子的老师,两者的关系就很微妙,双方既是君臣,又是师生。遇到皇帝或皇子顽劣杵逆,老师是否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进行劝导甚至处罚,就完全取决于各自的个性。
康熙时,因早早册立太子,引发了诸皇子的皇位之争,太子被两立两废,最后由皇四子胤禛继位。雍正做了皇帝之后,吸取了父亲的教训,在宫中设立上书房,皇子年满六岁,就送入上书房读书,由学问、品行兼优的大臣施教,所有皇子都按照统一的教育模式进行培养,并成为后相沿袭的制度。
上书房每天上课的时间很早,五更刚过,天还黑着,皇子就要打着灯笼前来上学,一直上到黄昏时分。中午由侍卫送来饭食,皇子和老师分桌而食。直到皇子十六或十八岁,结婚后需分府而居,才停止到上书房上课。
由于皇子的受教育情况,事关国祚的盛衰兴废,皇帝对此非常重视,上书房的老师多是由重臣兼任。乾隆有一次巡视上书房,看到上书房总师傅王杰,正在罚读书不用功的皇子下跪,就生气地让皇子站起来,说:“教者天子,不教者天子,君君臣臣乎!”意为自己的儿子读不读书都照样做皇帝,责怪王杰没有君臣之礼。王杰答道:“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意为皇子虽然读不读书都可做皇帝,但书读得好的,就有可能成为尧舜这样的圣主,不读书的,则有可能成为桀纣这样的无道暴君,责罚皇子是自己在尽为师之道。乾隆听了觉得有道理,又令皇子复跪。
光绪帝四岁即位,翁同龢就一直陪伴着他,教了他二十五年。少不更事的光绪经常会抓一抓老师的胡子,或者伸手入老师怀中乱摸,翁同龢也不以为忤。所以,光绪对翁同龢极为亲昵和依赖。翁同龢有一回请假回江苏虞山老家扫墓,光绪一直不准,后来不得已才批了他一个月的假。翁同龢动身时,光绪还恋恋不舍与之相约:“下月今日,朕与师傅相见于此。”
但是,道光的长子奕纬,对老师就没有那么客气了。老师某日督促奕纬读书,极为厌烦的奕纬恨透了这个老师,威胁道:“将来要是我做了皇帝,第一个就先杀了你。”老师当场就被吓哭了。道光的第五子奕誴,也是个令老师极为头痛的狠角色。他有一天撒尿到茶水里,然后端给老师喝。老师不疑有他,接过杯子就一饮而尽,喝完才发觉茶里有尿味。面对得意洋洋的奕誴,老师骂又骂不得,打又打不得,只得独自在旁垂泪。
恰好道光前来巡视,看到老师站在一旁哭泣而不教皇子读书,很不满意地问起原因。老师把杯子递给道光,说是五阿哥给自己倒的茶,请皇上闻一闻。道光一嗅就知道奕誴捣鬼,勃然大怒,当即责罚奕誴。后来奕誴被道光过继给自己无子的兄弟,被彻底排除在皇位继承人之外,也就是因为他屡以失礼而获遣。
溥仪从小就厌学,上课经常跑到宫门口坐着发呆,碰到这种情况,老师也只得在旁边陪坐数小时。有一天老师伊克坦授读,溥仪取一块饼塞到老师的嘴里,不等其下咽,又不断取饼塞入,令老师无法说话。伊克坦无奈,只得向皇太妃辞职。太妃不允,但又没有办法约束顽皮的溥仪,就把贝子溥伦的儿子,十一岁的毓崇送进宫里伴读。遇到溥仪不受老师管束,就由老师责罚毓崇,以此恐吓溥仪,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史记》曰:“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认为做帝王师享有尊位厚禄,是普通人向往达到的人生顶峰,但这毕竟只是旁观者的视角,其中苦乐,惟有当事人才最为清楚。
(摘自《滨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