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饱受欺凌的民族工业

2015-05-30王兰顺

北京档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同仁堂日寇股东

王兰顺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生存异常艰辛,不但饱受日本侵略者的盘剥、欺凌,还要被当时的北平市政府处处刁难。同仁堂乐氏家族创办的恒丽号绸缎庄,就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生存状态的一个典型缩影。

众所周知,同仁堂乐家因经营药店而出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还经营过绸缎生意。其实,开展多种经营也是同仁堂乐氏家族的一个特点。

一、恒丽号绸缎庄的红火出炉

同仁堂乐氏家族的药店有大公中、小公中的规矩。所谓大公中指的是“同仁堂”这块金字招牌不允许乐氏家族的任何一房单独占有去开通号,而是由乐氏家族共有,各房出人一起执政,收入共享。而各房自己开的药店除了不准叫“同仁堂”外,谁开的归谁,但都可以在自己开的药店匾额前边惯用“乐家老铺”这块匾,这叫小公中。本文讲的恒丽号绸缎庄就是“小公中”的一个典型,是由同仁堂家族大房的老六乐钧等人共同出资,于1918年6月29日在西单北大街4号(老门牌)创办的,也是同仁堂乐氏家族开展多种经营的例证之一。

这个绸缎庄的出资人除了乐钧外,还有他的几个子女以及侄子乐佑申和乐佑申的三个弟弟。乐佑申年轻时曾留学法国,具有洋派思想,他与六叔乐钧都曾掌管过同仁堂的大权,在乐氏家族内势力很大。创办恒丽号绸缎庄那年他刚满30岁,绸缎庄的盈亏主要由他掌握。当时,开办绸缎庄可是非常赚钱的买卖。享誉京城的八大祥就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他们也都跟同仁堂乐家过从甚密。恒丽号绸缎庄选址在西单牌楼旁边,这个地段自古就是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行人车马昼夜往来,络绎不绝,在这里经营当时最红火的绸缎生意,买卖兴旺程度可想而知。

随着恒丽号绸缎庄的买卖不断壮大,其营业面积也得到迅速扩张。到1925年,庄上已经拥有前、后两个院落。前院临街有楼房20间,并在楼房前面建有非常精美的铁罩棚。后院有楼房32间,是乐氏家族的自置产业。而前院房产的地皮则属于原铺户钟寿民所有,故每月还要向钟寿民交房租36元。

恒丽号绸缎庄创建之初,聘用潘佩华(又名潘国英)为经理,王岳五为副经理,账目则由孙沄等负责管理。

由于当时市场对绸缎的需求量大以及铺伙们尽职尽责、勤勤恳恳地工作,恒丽号绸缎庄营业近二十年,生意一直兴旺,成为同仁堂乐氏家族开展多种经营的典范。

二、风云突变公堂相见

然而,进入1936年后,恒丽号绸缎庄的生意却一落千丈,赔偿亏款甚巨。5月25日,铺东乐佑申突然向北平市公安局内二区警察署呈报:恒丽号绸缎庄经理潘佩华、副经理王岳五、司账孙沄有营私舞弊侵吞铺款的行为,请求警察署予以追究。接到举报后,警察署派巡官将这三人一并传唤来,由内二区警察署长亲自审问。与此同时,恒丽号绸缎庄又聘请会计师对潘佩华等人侵占铺款以及资金往来情况进行切底查核,以备起诉。

经过5月25日警察署拘传审讯后,直至9月1日,潘佩华等三人分别获得不同商铺的担保,乐佑申才同意将他们假释。至此,这一案件暂告一段落。经过这场官司的大折腾,恒丽号绸缎庄的元气大伤。

三、再交厄运被日寇欺凌

1937年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后,恒丽号绸缎庄曾一度暂告歇业。1938年,房东钟寿民向乐佑申提出增加房租的要求,双方谈判一直争执不下。1939年恒丽号绸缎庄再次向社会局呈报歇业,营业执照随即由社会局收回缴销。

1939年9月26日夜间,恒丽号绸缎庄门前突然聚集多人,且有警察监视、督促,要求将该铺所有存货、字具及家具物品完全撤出,腾空。开始并不知道是为什么,经人辗转相告,才知道是因为日本人看上了这处房产,指使内二区警察署强行命令恒丽号绸缎庄立即迁出,刻不容缓。在威逼恐吓之下,恒丽号绸缎庄只好仓促雇用200多人,连夜搬运零整货物及家具,忙乱之下,毁损的各项器物就达2043多万元(时价)。搬出来的东西又无处存放,只好堆置街头。

整座院落全部腾空后,日本占领军一四○○部队进驻这里。恒丽号的股东本以为没事了,可过了两个月,日本一四○○部队又派人拿来一份合同,强令与恒丽号绸缎庄订立租约,期限为一年,每月租金为70元。这时候恒丽号绸缎庄的股东们才明白,日本人是要在强占后再强租。后来,恒丽号绸缎庄的这座铺面又改为日本宪兵队的驻地,再后来又被改为日本人的一个办事机关。

到1943年,恒丽号绸缎庄前院地皮的所有人钟寿民向恒丽号绸缎庄的股东们要求增加租金,恒丽号绸缎庄的股东们告知该房业已被日本人所占,无力增租。钟寿民便向法院起诉,法院随即受理。这对于恒丽号来说又是雪上加霜。

1945年春季,日本人将恒丽号铺面房的细砖门脸、铁门、铁罩棚、铁栏杆、玻璃门窗以及泥金的匾额陆续拆毁,全部改成粗劣的房屋。仅此一项,恒丽号就损失3275万元(时价)。经过大拆大改,恒丽号绸缎庄的内外部已经与之前的商业铺面迥然不同,不再适合商业使用,如果想再营业必须将新盖的房完全拆掉,再投入巨资重新恢复。乐家在繁华的商业区苦心营造的豪华铺面,就这样被日本人糟蹋了。

四、漫漫追讨索赔之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了。10月10日北平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国土光复,隐忍了七年的恒丽号乐家股东们,眼看着侵占恒丽号铺面房的日寇搬走了,可没想到随即这里又被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贴上了封条。本以为这份产业不久将会归还,这些年的经济损失也必将得到日寇的赔偿,于是乐家股东们于1945年11月24日向北平市政府房产清理委员会递交了呈请,声明自己拥有西单北大街4号前部的铺底权,以及后部的房地产权。为了及时向日寇进行经济清算,恒丽号的股东们又委托位于前门外兴隆街贾家花园七号的庆泰成木厂对日寇占据恒丽号后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共计损失约合国币5318.2万元。随后股东们推举乐佑申为代表,带着房契、日寇强租的合同以及恒丽号被日寇占据后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估算清单,来到警察局恳请启封过去曾被侵占的铺面房,以便尽快恢复营业。然而经过几次交涉之后仍未见启封。

到了1946年3月,恒丽号股东们发现自己的铺房又被国军后勤总部第六兵站总监部招待所占用。这时乐佑申才意识到,要想从国民党当局接收的所谓“逆产”中要回本来属于自己的产业绝非易事。经过几次折腾,乐佑申才知道这件事找警察局根本没用,必须要到天津找行政院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才行。

8月10日,乐佑申带着相关证据,来到位于天津第一区长春道24号的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进行交涉,并请求该局责令日寇将他们所改建的房屋拆除,恢复原状,由恒丽号收回继续营业。

12月2日,恒丽号派代表带着当时的买契、蓝图、铺底证明等再次来到天津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经过验照审阅并查看恒丽号与地皮所有人的租约案件,该局办事人员查清了这座院落的大致情况,拟定仍然以衍庆堂乐钧的名义进行发还。但院内经日本人增建及拆改的房屋颇多,办事人员就将此案提交到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评委会进行勘查并拿出办理意见。经多次交涉,乐佑申终于在1947年1月14日得到“到天津洽办领取手续”的通知。经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评价委员会评估:日本人在铺面院内共增建房屋面积13860平方公尺,估价法币350.6万元,需要由恒丽号的股东们进行“购领”,其余的房屋可以先予以发还,并通知北平警察局予以启封移交。

面对日本人添建的那些不适合商业使用的丑陋房屋,还要再向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进行“购领”的要求,恒丽号的股东们自然觉得不合情理,因为没有人请日本人添建这些房屋,况且添建的这些房屋不但没有使用价值,而且还会对营业造成不利影响。所以他们在申请发还自己产业的基础上,提出“请责令日寇将改建的房屋拆去,修复原状”的请求,提出“贵局对于日寇强占恒丽号、任意拆改恒丽号房屋等损失,并未提及,转而却称对日本人增建的房屋进行估价后让我们‘购领,实在有失公允。此项产业被日寇侵占多年,人证、物证俱在。商家的损失奇重,如果再恢复原貌,继续营业,工程浩大。商家的损失还没有得到日寇的赔偿,却需要‘领购日寇增建的房屋,实在让人感到惶惑而不敢去领用。”

1947年2月,乐佑申再次恳请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根据恒丽号所呈上的各项证据,另行审核,迅速将产业赐予发还,以尊重恒丽号的产权。7月26日,恒丽号的股东们又派代表向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发出“据请免价发还日人增建房屋的函”。函中陈述“贵局派员调查、调验各项产权契证属实,已经过去一年多,只因为铺号前部被日本人改建的问题未决,迄今仍未发还恒丽号,股东们所蒙受的损害日益加剧,假设长此不决,股东们所受的损失将不堪设想。”同时提交了1933年恒丽号股东们在铺号前的合影照片与日本人添建的粗劣房屋进行对比,并提出可以作证的过去街坊四邻商家的名单、地址。函中“乞望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俯念恒丽号的艰难,请求当局免价发还恒丽号铺房,以便早日复出营业,解除恒丽号目前的困苦。至于日寇应该赔偿的损失,敬候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与日寇的交涉。”

1947年11月,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局长迫不及待地向恒丽号股东乐佑申发出了最后通牒,“……院内日人添建房产13860平方公尺,兹经本局估计法币350.6万元,由业主备价承购。限七日内解缴中央银行北平分行A/C九号本局专户,带着汇到银行的回单,来天津第一区长春道二十四号本局三组三科办理手续。”

面对当局早已既定的发民难财的用心,恒丽号绸缎庄的股东们知道,无论怎样据理力争的申辩都显得微不足道,这无疑就像往伤口上撒盐,无奈胳膊扭不过大腿。为了保住自己的产业,1947年11月13日,股东们只能按照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提出的价款法币350.6万元,如数交付到中央银行北平分行A/C九号。“购领”的结局,使恒丽号股东们只能哀叹生存在这种世道的不幸。

1948年5月,恒丽号铺号得到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的核准发还。恒丽号股东们在历经了多年周折后,虽然再次得到自己的产业,可最终人们也没有听到恒丽号绸缎庄再次复业的消息。

现在恒丽号绸缎庄的旧址早已被西单东北角的巨大百货商场替代,恒丽号绸缎庄的股东们曾提到他们左右的邻居,有紧邻西单牌楼南侧路东的宣内大街144号的天福号(刘记),西单北大街路东1号的永增兑换所、2号的全盛号、3号的天福春(同记)、5号的吴鼎和茶庄以及10号的恒兴祥合记……如今,它们已经变为西单北大街南口路东的行人便道或绿地;路西的邻居270号的德丰成、285号的衍庆堂、296号的济元药房、303号的中山玉羊肉铺、304号的瑞华阁商店……也已被中国银行的高楼大厦所替代。

然而,谁会想到半个多世纪前,这里曾经有过这么多的铺号,其中还有个乐家的铺子“恒丽号”,那里还发生过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曲折故事呢?其实这就是北京,随便某个地方或许曾经就发生过什么故事。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

猜你喜欢

同仁堂日寇股东
唐学咏早期抗日救亡歌曲《去灭日寇》回顾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二回 曲焕章研制百宝丹 六十军携药杀日寇
同仁堂知嘛健康空间
南北“同仁堂”谁是老字号
同仁堂的里子和面子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明细
同仁堂 跨越十四年的拿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