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庆发展史上的一角

2015-05-30朱明珠

北京档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延庆县端阳亲朋

朱明珠

延庆县汉代时称屠庸,唐为妫川,金谓缙山。至元二十二年,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出生在这里。20年后,这个曾孙当上了庙号为仁崇的大元皇帝,就把缙山改称“龙庆”,并由县升为州。徐达扫北,元朝统治被推翻。明朝皇帝认为自己不是龙,不承认这个出生过元朝皇帝的地方叫“龙庆”,于是,永乐皇帝朱棣下诏,把“龙庆州”改为“隆庆州”。又过了一百多年,明穆宗朱载垕即位,为强化本身威严,把国内几处隆庆地名改掉,于是“隆庆州”又一次被改称,叫做“延庆州”。

明嘉靖二十七年,苏乾(隆庆州人,字体健,弘治壬戌进士,善诗文,乡人呼为“小东坡”。初授兵部主事,后升陕西右参议)与程万里、王钦等人在谢庭桂修《成化隆庆志》(未刊刻)的基础上修成《嘉靖隆庆志》十卷,次年刊刻出版。这是延庆第一部正式刊印出版的志书,也是延庆县档案馆馆藏最早的县志。

《嘉靖隆庆志》也是留存最早的北京志书之一,共十卷,分别记述延庆的地理、官署、食货、职官、文事、武备、人物风俗、宫室、恩命、艺文等情况,对研究延庆历史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嘉靖隆庆志》中有关延庆风俗的记载

《嘉靖隆庆志》风俗卷记载延庆当地的风俗习惯特别详细,摘其中部分如下: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其刚柔迟速之异性,好恶取舍之异情,虽系乎风土习俗之偏,所以移而易之,则在乎上之人尔。本境由辽以来,皆在邦畿之内,俗有可称。元陈孚亦云,足迹半天下,爱此俗淳美。逮入我朝,谪迁四方豪杰来居,敷教宣化,屡得其人。故士以学问相高,民以礼义相尚;男务耕稼,妇勤女红,无浮末之习。风俗之美,视昔有加。

即今民间,凡遇正旦,主人率子弟焚香拜天,拜祖先,卑幼以序拜尊长。平明亲朋相走,拜礼度雍如也。冬至节,亦如之。但亲朋相拜差减于元旦焉。其赏节也,元宵用席为巨棚,张灯置会,供神之物极奢丽。放烟火必三夜而始罢。端阳,邀亲朋食角黍,饮蒲酒,谓之解粽。童男女佩绶带。长幼俱插艾。士民各以其类携酒肴,寻幽胜之处饮以为乐。已嫁之女,召还过节。未嫁之女,夫家馈以彩币等物。中秋赏月为棚置会,亦争胜焉。重阳,饮菊酒,士夫有登高者。其召女、馈女,亦如端阳。俱谓之女儿节。其祭扫也,清明、中元、下元谓之鬼节,则携酒果肴馔纸烛,男妇俱诣其祖茔行礼焉。其酬节也,端阳馈粽,中秋馈瓜,重阳馈糕,岁暮馈年礼。各兼酒肴之类,彼此往来,颇烦扰。此外,如正月间里彼此相邀,饮必尽醉,谓之吃年酒。十六日,具酒馔召少壮者饮之,谓之扛窖。城中、乡间男妇游祠庙中过桥,谓之走百病。二月二日,以元宵日留糕食,耕夫谓之不打铧。四月四日,赴昌平狄梁公庙,烧香买器物,加枷于孩童,至庙而脱之,谓之赦罪。六月六日,曝衣、藏水。九月下旬,里中彼此相邀饮,谓之了场。腊月八日,用黍稷稻粱米杂之以豆,并枣栗核桃仁等物煮粥而食,谓之吃腊八粥。二十四日,用供献祭灶,谓之送灶。除日,设酒肴,长幼相酬,谓之守岁。春祈秋报,则多集乐人,般演杂剧以乐神,年丰则尤盛焉。近来生齿益繁,逐末者多。士民竞以华服相夸耀,乡间妇女亦好为华饰,似乎过于文者。穷民卖事产者颇好讼,由有导之者也。”

《嘉靖隆庆志》中有关灵照寺的记载

《嘉靖隆庆志》载:“灵照禅寺,在州治东南。面城。创自金,旧名观音寺。元末兵燹。永乐中,有玙禅师者即故址募缘构庵,为祝厘之所。”

《嘉靖隆庆志》中有关萧太后的记载

萧太后(953~1009),名绰,小字燕燕。她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谥号“承天后”;亦是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萧绰摄国政,先后辅佐丈夫辽景宗和儿子辽圣宗,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曾巡幸、驻跸延庆,留下许多遗址和传说。

(北京市延庆县档案馆馆藏)

猜你喜欢

延庆县端阳亲朋
雨打端阳
一份疫苗一份心 亲朋团聚更安心
《传宋苏焯端阳戏婴图》
头端阳里划龙舟
北京市延庆县龙舟项目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亲朋相聚情意浓 莫因贪杯惹祸端
欢庆端午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市延庆县发展战略定位研究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
不同农业用地类型对土壤性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