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民族音乐不同体裁的共性与个性

2015-05-30汤蕾

艺术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个性共性体裁

汤蕾

摘 要: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映民族鲜明的特性,体现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审美情趣等等,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世界上约有2000多个民族,几乎所有的民族无论大小,都有其独有的绚丽多姿的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亦是如此。中国民族音乐体裁可谓多种多样,不同的体裁之间除了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以外,也存在很多共性,它们彼此之间往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关键词:民族音乐;体裁;戏曲;共性;个性

中国民族文化色彩纷呈、丰富多样。中国的民族音乐大致分为民歌、戏曲、曲艺、民族器乐曲、民族宗教音乐。我国的戏曲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戏曲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和其它一些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音乐戏剧,其有机综合了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共同表现主题,塑造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著名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对戏曲如下定义:“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戏曲的每个声音每个动作都是艺术的,都是极富美感的。

1 戏曲与其它体裁的共性

1.1 戏曲和民歌

(1)历史渊源。戏曲的萌芽可以追溯至原始时代的歌舞,后经漫长的发育成长阶段,期间先秦的乐舞、俳优、汉魏时期的百戏,隋唐时期的代面、拨头、踏摇娘、参军戏等都是戏曲艺术的萌芽状态。而民歌也是在原始时期人们狩猎、祭祀、婚恋等活动中萌生逐步发展流传的。

(2)剧种形成基础。自明末清初至清代中叶之后,在诸多声腔争妍的基础上先后出现了众多戏曲剧种。它们多数曾经历过民间业余的“二小戏”(小旦、小丑)“三小戏”(小旦、小丑、小生)表演百姓日常生活故事的阶段,后来由农村到城市、业余到专业,并积极吸收其他声腔剧种的相关特性因素,逐渐成壮大为富有特色的剧种。这些剧种往往形式灵活多变,生活气息浓郁,即戏曲一些剧种的形成是在各地民歌等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发展而来,戏曲流传到各地之后,必会吸收当地方言、民间小调等等从而形成一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唱腔或者剧种。

(3)声腔。戏曲的声腔和民歌的唱腔有些相似之处。例如,流传于陕西北部等地的信天游,由当地的民众在日常生活劳动时即兴编唱,曲调高亢奔放、内容深沉质朴。而由清初西秦腔发展形成的“陕西梆子”,其表演同样粗犷质朴,音调高亢激昂,即由于地域特点和人文特色,使得二者在高亢的音调和唱腔上具有鲜明的共性。

1.2 戏曲和民族器乐曲

(1)历史渊源。戏曲的历史渊源在和上述民歌对比中已有所陈述,而民族器乐曲的形成同样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在原始社会,劳动人民直接利用劳动工具的生活用具充当乐器,他们在创造各类乐器的同时,民族器乐便与之共生。早期的器乐多为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形式,这样的形式发展至唐代成为歌舞大曲。因此戏曲和民族器乐曲的历史渊源相近且二者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中不断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2)与昆曲的联系。戏曲乐队包括文场和武场,许多剧种都有专有的器乐曲牌,称为文场曲牌,如京剧音乐中的《夜深沉》,它是使用昆曲《思凡下山》其中一折的《风吹荷叶煞》,以其中的四句为基础旋律而作的。而民族器乐中的民族器乐的吹管乐器,其中的品种繁多历史悠久的笛,传统的笛有梆笛和曲笛,曲笛就是以伴奏“昆曲”而得名的,音色圆润柔和,演奏上注重气息的控制,讲究运气的连绵不断和声音的悠扬曲折,力度变化细致,变现的气质温婉柔情。

(3)音域。戏曲中唱的部分音域宽广,充满起伏,这和器乐曲音域宽广的特征有明显共性。

(4)大跳旋律进行。戏曲音乐旋律之间的音程一般不会有太大跳跃,但有的戏曲音乐中却能看到大跳式的旋律进行,这可能就是借鉴了器乐曲的表现手法。谱例1是源自戏曲音乐主要声腔——高腔的著名唱功戏之一《打神》,该故事出自明传奇《焚香记》,王魁中状元后,弃妻再娶,其妻接到休书后到海神庙愤怒控诉。由谱例清晰可见大跳的旋律进行。谱例2是源自民族器乐曲——唢呐曲《百鸟朝凤》,该曲原是流传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管乐合奏曲,以唢呐主奏旋律。由谱例可见,大跳旋律进行明显。

谱例1

谱例2

1.3 戏曲和民族宗教音乐(佛教)

(1)唱法。佛教梵呗“一字多音”的唱法和戏曲音乐的“拖腔”唱法颇为相似,且都使用频繁常见。

(2)我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曲牌体即曲牌联缀和联套体,属于套曲结构。梵呗旋律经常一曲多用,这种形式和戏曲中同一曲牌一曲多用相似。寺院和寺院之间即使演唱同一腔系同一曲名的梵呗,旋律都有所差异,是一个“母体”下的同曲变体的形式。

(3)结构。“大曲”本系指结构长而大的乐曲而言的,汉魏以来就有此称谓,唐大曲基于相和大曲,但是发展更为复杂庞大,是一种歌舞、器乐并重的大型歌舞曲。大曲主要有散序、中序、破、入破、虚催一遍、歇拍、煞哀等结构,这样的大曲结构和今天寺院的“焰口”“水陆”等法会结构有一定紧密的联系。

(4)表演。戏曲表演动作有的来自生活及民间舞蹈,但将其全部归结于生活显然是不够的,戏曲的“亮相”呈现的雕塑美,大概不是来自生活,而是来源宗教。戏曲表演身段应该是受佛教造像、密宗手印、佛教舞蹈影响的。某些戏曲表演及亮相时所呈现的雕塑美明显模仿自佛像造像。几乎每个剧种都使用“兰花指”,这和密宗的“莲花指”是紧密相关的,戏曲表演丰富的手的姿势,也可能是密宗各色手印学来的。[1]

1.4 戏曲和曲艺

(1)故事。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戏曲艺术的本质特点是“以歌舞演故事”,而曲艺艺术的本质特点就是“以口语说唱故事”,二者都是去讲述故事情节,都注重故事完整,讲究情节曲折,有头有尾,只是途径方式有所区别。

(2)剧种和曲种一样众多。戏曲的剧种和曲艺的曲种一样众多,原因在于它們的艺术都具有大众化、地方化的特质,戏曲除了昆曲和京剧以外,都是地方的剧种和少数民族戏曲剧种;曲艺除了评书、相声以外,也都是地方曲艺曲种。[2]因而二者都通俗易懂,富有地方色彩和民俗风情。

(3)命名。我国文学艺术的各大风格流派中,如书法,它都是以某一风格流派的创始人姓氏命名,有柳(公权)体、颜(真卿)体;而曲艺和戏曲亦是如此,曲艺如苏州评弹的徐(云志)调、京韵大鼓的刘(宝全)派,骆(玉笙)派;戏曲如京剧梅(兰芳)派、越剧尹(桂芳)派等等。由此说明戏曲和曲艺这些艺术都重视艺术上的师承,这应该也是它们能够历代相传并且发扬光大的重要原因。

2 戏曲音乐的个性

戏曲音乐的主要特点是:高度的综合性、强烈的戏剧性、特殊的时空性、艺术手法的程式性。[3]相较于其他民族音乐体裁而言,戏曲音乐的个性首先在于其是包容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不仅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其他体裁音乐成就的集大成者,它也包含了我国杂技、武术的技艺成就,同时又是传统歌舞、说唱、滑稽戏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的演技的集合。另外,戏曲的剧本创作体现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戏曲舞台上人物的脸谱、化妆、服装和道具也表现出我国传统美术的观念和特点。[4]

其次,戏曲和民歌、宗教音乐都深受方言的影响,民歌的演唱大多都是用地道的方言演唱,才能唱出其中韻味,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民歌,而且民歌都是方言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而民族宗教音乐,如佛教音乐,大多也由方言演唱,也是口传心授而来,方言对佛教音乐影响甚大,可谓是其同曲变体形成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它们都深受方言影响,但唯独戏曲在此基础上形成庞大的声腔系统,在明至清诸多声腔中,昆山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声腔系统,为许多剧种所采用并流传至今。例如,梆子腔在全国各地流传的时候,结合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形成许多剧种,呈现百花争鸣的繁荣景象。

再者,戏曲重要的一个个性特征在于它的表演追求“假定的真实”,虚拟化的动作使戏曲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戏曲——“模拟在行动的人”,通过三方面:一是状物抒情,刻画情景。二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三是凌空含情,变无为有。[5]通过虚拟的、高度夸张的表演将角色的神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演员通过虚拟的动作表演激发观众联想引起共鸣,观众由此也产生美感享受。

3 结语

中国民族音乐是民族整体精神文明的象征,是中国自古以来优秀文化的集合,它实时地反映时代的进步,也积极推动历史的进程,它是时代的宠儿,也是历史的印记。戏曲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个独特而优秀的门类,可谓是人民的艺术,它的人民性使其富有旺盛强韧的生命力。此外,它在保持自己个性特征的同时,能够主动地与其它艺术门类取长补短,兼收并蓄,这大概也是其能够持续发展,在时代、艺术的舞台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康保成.中国古代戏剧形态与佛教(第六章)[M].中国出

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第343页.

[2] 朱文相.中国戏曲学概论(戏曲卷)(第五章,第六节)[M].文化艺术出版社,第229页.

[3] 肖常纬,刘小琴.中国民间音乐概述(修订版)(第四章,第一节)[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11页.

[4] 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第五章,第二节——戏曲的艺术形式)[M].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19页.

[5] 张威,闫一飞.戏曲艺术概论(第一章,第二节)[M].人民出版社,第109页.

[6] 朱梅梵.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武汉大学出版社.

[7] 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

[8] 俞为民.中国戏曲艺术通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个性共性体裁
喜欢在墙上画画是人类的共性吗?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共性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语言表达重“个性”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