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语法隐喻与英语写作质量
2015-05-30王郑平
王郑平
【摘要】本研究依据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对英语专业大三学生所写的好作文与次作文中概念语法衔接使用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以验证假设:好作文中概念语法隐喻的使用频率高于次作文。结果是假设得以验证。本文进而指出概念语法隐喻对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概念语法隐喻 写作质量 名词化 动词化
一、引言
Halliday在1985年创立了语法隐喻理论。与传统的修辞词汇隐喻不同的是,语法隐喻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这两个类别分别代表了一个给定意义的两种表达变异,即直白式(congruent)和隐喻式(metaphorical)。Halliday(1994)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和人际语法隐喻两类。本文将重点分析概念语法隐喻。
二、研究方法
1.语料来源与收集。本次研究所需的30篇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写作样本选自文秋芳、梁茂成(2008)《中国学生口笔语语料库》,体裁议论文,作文题目为“Nowadays,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rent apartments and live outside.Is it appropriate? State your opinion about it.”。随机选择30篇,然后参考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的评判标准对这30篇作文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30篇作文分成好作文组和次作文组。
2.概念语法隐喻的认定标准。概念语法隐喻的表现形式和评判标准目前尚无统一定论。Halliday(1994)指出名词化是唯一有效的创造隐喻的方式。但是,胡壮麟认为名词化这种唯一性只存在于词汇层面上。黄国文(2000:27)认为隐喻也可以通过动词化、形容词化和副词化来实现。朱永生(2006)进一步指出概念语法隐喻不仅指的是名词化,也包括形容词名词化和动词名词化。本研究采用朱永生对概念语法隐喻的评判标准,即概念语法隐喻在写作中体现为名词化和动词化。
a.名词化(nominalization)。朱永生(2006:84)认为名词化指的是把某个过程或特征看做事物,具体包括动词名词化(verbal nominalization)和形容词名词化(adjective Nominalization)。
b.动词化(verbalization)。语义层看,动词化指的是把不是过程的成分当做过程处理;形式层看,是通过用动词替代其他词类表达不是由动词表达的意义(朱永生,2006:86)。动词化具体形式包括副词短语(adverbial phrase)和形容词短语(adjectival phrase),这二者指的是用非限定分词短语替代原先的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
每篇作文中语法隐喻数量的统计为人工完成,然后将统计结果输入到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首先,这30篇作文按分数高低划分为好作文组和次作文组,划分标准是将分数在中数之上的划分为好作文组,其余为次作文组,两组均为15篇。通过均值比较,两组在质量上有显著差异(p=.000)。
然后把这两组样本每T单位中所使用的各类概念语法隐喻手段进行对比。
好作文组写作中名词化和动词化出现频率均高于次作文组,SPSS均值比较的结果显示,两组样本在名词化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5),在动词化这一指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670)。
上述结果表明,好作文组使用概念语法隐喻的频率明显高于次作文组,本研究假设得到验证。二语学习者遵循了从直白式到隐喻式的发展规律,这也体现了个人认知水平的提高。在概念语法隐喻的两种表现形式中,学生使用名词化的频率最高。名词化在直白式向隐喻式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唯一最有效创造隐喻的方式(Halliday,1994:352)。
此外,概念语法隐喻还有增加语篇客观性的功能(朱永生、董宏乐,2001)。直白式表达中动词体现过程,有其参与者。转化为隐喻式之后,过程参与者会被省略,语篇客观性增加。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30篇学生英语作文中的语法隐喻与写作质量关系的研究分析,发现写作质量高的作文中概念语法隐喻的使用频率高于写作质量低的作文。这验证了学生使用语法隐喻的频率与写作水平呈正相关这一假设,说明概念语法隐喻是影响写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次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这种语言现象;了解语法隐喻的概念、种类和语篇功能;认识到语法隐喻是提高写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对比分析法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使用隐喻表达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最后,本次研究只限于议论文体,且抽样样本仅30篇,对于研究结果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2]董宏乐.概念语法隐喻与作文能力的提高[J].国外外语教学.2002(3):30-34.
[3]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268-274.
[4]文秋芳.王立非.梁茂成.中国学生口笔语语料库[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5]熊学亮.刘东宏.英语学习中语法隐喻的迁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100-105.
[6]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3):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