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真模拟人在专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探索
2015-05-30马玲徐园园
马玲?徐园园
摘 要:为探索高仿真模拟人在专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我们随机抽取12级三年制护理专业17-20班共198名护理专业学生分别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进行了多次高仿真模拟人实践教学。本文通过对高仿真模拟人在专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的结果分析,发现多次应用模拟人进行实践教学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胜任、知识的综合运用、团队合作等多项能力。
关键词:高仿真模拟人 护理实践教学 教学评价 教学方法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机抽取笔者学院12级护理学院三年制护理专业17-20班学生(简称护生),共198名,其中女生189名,男生9名,年龄20~24岁,平均(20.96±0.88)岁,所有护生均通过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成人护理学等相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教学均安排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按照授课计划进行多次高仿真模拟人实践教学。
2.方法
(1)仿真临床情境的构建。笔者学院临床护理实训中心配有挪威Laerdal公司的simman高仿真综合模拟人,构建高仿真情景教学系统,与多媒体大教室相连接,用于实时或录像观摩。实验中心教师负责将设计好的病例信息输入simman,借助simman创设出患有疾病的模拟人。
(2)教学内容的确定。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患者的救治场景和护理工作流程,笔者学院专科护理教师集体备课选取典型临床案例,通过整合基础护理学、成人护理学及健康评估等多门课程的理论与技能,设计综合临床情景。护生可以在一个仿真的病例情境中体验不断变化的生理过程并多次训练, 把课本理论知识从死记硬背到逐渐理解再到融会贯通,而不影响病人的安全。如左心衰竭患者中西地兰的正确运用,妊高症患者硫酸镁用药前后的注意事项,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判断等。
(3)课堂实施。教师在实训课前1周将病例告知护生,护生根据病例组成合作小组,一个主干病例设置3~4个场景,由12~15名学生负责,其余护生观摩。课前要求护生熟悉病例流程、分头查阅资料、设计可能出现的护理诊断并寻找合适的处理方法。这可以整合小组成员的知识和智慧,以提高课堂效率。多组轮换进行,整个班级涉及4~5个主干病例、12~15个不同情景。每个护生均有2~3次训练机会。教学按照“病例简要讲授+综合模拟演练+负责组护生自我评价+观摩组护生评价+教师总结”模式进行。在整个实训课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护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4)教学评价。每个病例完成后我们采用护生和教师共同评价的方式,包括护生自我评价、护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标准包括整体护理、人文关怀护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等层面。
3.教学效果评价
全部教学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表198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回收问卷有效率100%,结果见附表。采用spss13.0统计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护生对高仿真模拟教学效果的评价(见下表)
三、讨论
1.在专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开展高仿真模拟教学的背景
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针对某一项护理技能进行训练,而护生进入临床后,主要是技能的综合应用,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例如输液法,护生可能对输液的整个操作流程熟练,但是不同的疾病患者要求的输液量、输液速度、药物的配伍禁忌、输液时患者的病情观察等不能灵活运用。高仿真模拟教学无疑弥补了这些不足,它提供了护生反复操作练习、允许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错误发生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贯穿整个护理教学课程。从上表可以看出,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正确性在五次模拟教学实训课结束后认可率达到80.3%。可见在专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开展高仿真模拟教学势在必行。尤其是目前患者维权意识提高,护生在临床见习实践操作减少,对其进行护理临床综合技能的培养倍加困难。
2.高仿真模拟教学提高了护理人才质量
相对于传统的单项技能训练,高仿真模拟教学护理情景相对复杂,護生必须根据病情做出准确的护理诊断和制定较为完善的护理措施,这对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高仿真模拟教学由于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弥补单纯思考的不足,在与其他角色的良好互动中,学生思考、实践、反思,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通过问卷调查,护生首次模拟教学课完成病例所需时长、护生自我评价的满意度和带教老师满意度,经过五次模拟教学课后,护生在各方面所需时间明显减少。故开展高仿真模拟教学的必要性护生的不认可率从首次的32.0%下降为零。
3.高仿真模拟教学培养护生人文关怀意识
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已成为21世纪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曾有报道,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虽在逐年提高, 但仍显不足。模拟教学通过设置人文关怀的情境,如后台教师扮演患者与护生进行交流、设置患者痛苦的症状等,培养护生从护理的视角领悟人文关怀。如模拟教学中强调护生体格检查时注意动作的轻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培养护生用非语言方式(眼神、表情)与患者交流与沟通等。
4.高仿真模拟教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Hoffmann认为把高仿真模拟教学整合到整个课程体系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笔者学院带教老师普遍认为高仿真模拟教学具有教学形式多样性、教学内容综合性、教学过程可控性、教师角色多重性的特点。从病例的设计——教学准备——组织实施——评价反思的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要根据不同的病例设置不同的场景、承担不同的角色。这不仅要求带教教师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实践知识,也要求带教老师有全面的护患沟通、人文关怀等知识。因此,高仿真模拟教学对提高专业课教师完善知识结构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建萍,牛桂芳,杨支兰.不同教学方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2(9).
[2]曾晓英,李如竹,江跃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
[3]Hoffmann RL,O,Donnell JM,Kim Y. effects of human patients simulators on basic knowledge in critical care nursing with undergraduate senior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J].Simul Healthe, 2007(2).
(作者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