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焦虑,让孩子自由飞翔
2015-05-30杨威
杨威
L女士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生怕他出什么意外,从儿子出生那天起,任何事情她都亲力亲为,生怕儿子受一点伤害,对儿子的管理也非常严格,不许独自出门,不许在外面吃东西,不许做剧烈的运动……去年夏天,L女士迎来了一个让她又喜又悲的事情,喜的是儿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知名大学,悲的是,孩子离家上大学后,她陷入深深的空虚和担忧之中。儿子不在身边了,平时总做的事情不需要干了,闲着没事的时候,她总是担心儿子照顾不好自己,害怕儿子出事,渐渐的,L女士变得容易发脾气,对声音过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坐立不安,基本无法安心上班,也无法正常入睡。她要求儿子的手机24小时开机,让她随时能联系得上,一旦联系不上,她就会疯狂地打电话,然后自己就会开始瞎想,觉得儿子是不是出事了,是不是遇到坏人了。越这么想,她越恐慌,感覺到自己连呼吸都困难了,心跳得厉害。她的这种状态,不仅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也把她的儿子逼得苦不堪言。随着时间的推移,L女士发现自己担心的不仅仅只是自己的儿子,让她担心的事情越来越多,有的事情连她自己都知道没有必要,但就是忍不住的去担忧。
L女士到底是怎么了?其实,L女士是得了“焦虑症”了。焦虑症可表现为对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种威胁或危险的结局产生过度的担心、紧张和害怕;尽管患者本人也知道这是一种主观的过虑,但却不能控制这种担忧,令其颇为苦恼。此外,患者还容易出现发脾气、对声音过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坐立不安、来回踱步等症状;同时,也可表现为眉头紧锁、双手颤抖、面色苍白、出汗或者口干、恶心、咽东西困难、胀气、肠鸣、腹泻、胸紧、呼吸困难或呼吸迫促、心悸、胸痛、心动过速、尿频、尿急等躯体方面的症状;也可出现莫名的身体酸痛、睡眠障碍。这种过度的焦虑情绪,往往会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
转眼间,又到了一年莘莘学子离开家人,独自走向大学殿堂的时候,每年的这个阶段,总是会有很多家长出现类似L女士的这种状况,虽然可能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如果不注意,也可能发展成为焦虑症。
是不是出现焦虑
就是不好的?
焦虑,是人们在面对某些处境或问题时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焦虑可能发生于长期经历高度应激的时候,如要作出重要的决定、要处理的事情到了最后期限、工作生活规律将发生重大改变等,此时人们需要为此作出调整,当这种调整超出正常的适应能力,或应激的强度超出可承受限度时,就可导致焦虑的症状。绝大多数因为一定原因引起、可以理解的、适度的焦虑,属于生理性焦虑。焦虑并不都是坏事,在一定程度内,焦虑情绪是人类所必须的,它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出急切甚至是危险的事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来应对,比如当人遇到危险的时候,焦虑情绪就会促使你的肾上腺素分泌,让你的全身做好准备,可进攻,可逃避;或者是快考试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就会紧张担心,这时,焦虑会迫使你抓紧时间复习应考,积极去做能减轻焦虑的事情。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半年),才构成焦虑症状,焦虑症状妨碍当事人应付、处理眼前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就如L女士那样,属于焦虑症,或者叫病理性焦虑。
如果得了焦虑症
该怎么办?
从心理学角度讲,病理性焦虑的人看问题的方式有一些偏差,如总是关注事情不好的一面而忽略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把困难和危险夸大,并为其作出很多灾难性的解释;感到大祸临头但又束手无措;不敢去面对眼前的困境,不敢想象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逃避现实,压制情绪。越是这样,不良的情绪就会被加强,逐渐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些不良情绪长期堆积,又找不到适当的出口,就会以一系列比较持久和强烈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比如L女士,她最开始给儿子打电话,了解儿子的生活情况,属于正常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但是到了后来,发展成为只要一个电话没有接上,就会疯狂地打电话,直到打通为止,而在这段打不通电话的时间里,她出现了“是不是儿子出事了”这种想法,而这种想法一出现,她就忽略了其他的可能因素,比如儿子忘带手机了,儿子可能正在上课等等。然后,当她再次打电话没人接的时候,她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反复几次后,这个想法就被她等同于事实了。
当你觉得自己可能得了焦虑症之后,首先不要有病耻感,不要担心自己得病了别人会怎么看; 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要正确对待药物治疗,而不要过度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等;适当地放松和休息;要提高自信,只有自我能够认同,才不会被一些负面的想法所困扰,并且告诉自己,想法不是事实。
请放下那些没有必要的担心和焦虑,收起那束缚自己和孩子的枷锁,退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把快乐贴在自己的心间,让孩子自由地飞翔在属于他们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