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园里的浅吟低唱
2015-05-30张晓霞
张晓霞
《语文课程标准》又明确提出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在语文教学园里不断尝试,收获了诸多体会。
一、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着教材优势,依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出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小说《变色龙》,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孙权劝学》时,指导学生改编课文成课本剧,由学生当导演,学生自己筛选演员角色,然后编排,最后在课堂上表演,学生兴味盎然;将文言文《小石潭记》改成导游词,在学生中挑选导游小姐和导游先生;教授诗歌《望天门山》《使至塞上》《天净沙·秋思》时,学生根据课文绘图,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谱曲,将语文教学与美术、音乐相融合;学习《天上的街市》《乡愁》《黄河颂》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对于《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对待客人是否有礼展开辩论……诸如此类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对教材的再学习,再创造,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演的能力,可达到“一石多鸟”的功效。
二、丰富语文活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人的发展”,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开放,教师可利用各项活动,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时间,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从而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结合教学进度及学生实际,充分利用校内文化资源,开设书法课、诗文朗诵、诗词鉴赏会、读书报告会、佳作欣赏课、赛诗会、故事会、演讲会、时事讨论会、辩论会,办手抄报、作文竞赛、竞职演说,办板报,写标牌、布告栏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得到全面长足的发展。
三、利用校外资源,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生活处处皆语文,身边处处是资源。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发现,留心搜集,就能挖掘,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刘国正先生也说过:“语言是躯壳,生活是血肉,思想感情是灵魂,他们水乳交融,难分难解。”因而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社会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打开语文学习的各种渠道,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例如结合本地实际开发语文学习资源:青林寺村是全国唯一的谜语村,让学生调查访问,了解青林寺谜语的特点,弄清谜语语言的魅力及思想内涵;充当小记者,走乡串户,搜集高坝洲镇内的地名及古树传奇,编写民间故事。春节期间,荟萃各种春联,运用所学知识拟写春联、寿联。利用双休日,了解民风民俗,以“传统习俗”为话题进行作文训练。关心家人的生活经历及情感变化,开展“我爱我家”的综合实践活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增加学生生活体验,开掘学生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学生方能厚积而薄发,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提高。
作者单位:湖北宜都市高坝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