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缺席的父爱回归
2015-05-30刘继荣
刘继荣
一天中午,在一本幼教杂志上我看到了一份有趣的测验题—测测你的孩子是否拥有完整的爱,是否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我急忙叫来儿子,第一部分题要求孩子答:“父母中,谁教会你绑鞋带,谁带你放风筝,谁告诉你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儿子握着笔一格一格打钩,每一格选的都是“妈妈”,我的心里漾出满满的甜蜜。
第二部分,要求家长选择:“孩子的心事会告诉谁,孩子的性格与谁相近,谁为孩子鼓掌最多……”儿子不假思索,飞快地打钩,所有的题答完,依旧是同一个答案—妈妈。此时我心中再度洋溢着无限骄傲。
比照评分标准,我乐滋滋地算分,以为会得到最高分,结果出乎意料令我咋舌,我只得了50分,结论更是触目惊心—“您的孩子严重缺乏父爱,这将会影响孩子的心态,造成性格缺陷。”
不错,孩子确实有些内向,也很胆小,我以为等他长大些自然会好,现在才明白,这根本不是年龄的问题。
现在回想起来,老公离孩子越来越远,不是因为他不疼爱孩子,而是“笨手笨脚”的他被我屡次“红牌罚下”造成的。所以,有关儿子的大事小事,我一手包揽,儿子也习惯了事事找我。
我没想到自己这样辛苦、这样努力,给孩子的却是一份残缺的爱、一个不健康的成长环境。如果不是这个测验的提醒,我不知道要到何时才会发现,孩子幼年的记忆里已经缺失了一些宝贵的东西。
孩子的成长,是一次又一次美丽的盛典,父亲和母亲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没有人可以缺席!我决定改变现状—黄昏时,我鼓励老公带孩子去散散步;假期,我让老公带着孩子去度假村玩,捉小鱼、爬树、躺在山坡的草地上看云……
我发现,儿子变了,他不再怕黑,不再怕虫子,不再动不动就哭。学校老师说,打疫苗的时候,他平静地站在最前面,有个小女孩,吓得瑟瑟发抖,他在一旁鼓励这个女孩。
面对儿子的变化我倍感欣喜,老公却接到通知被调往西部油田,坐火车要两天才到。和孩子刚刚靠近,又要分开,这一回,更在千里之外。儿子听到爸爸要走,用漫画书挡住眼睛,轻轻啜泣。在送别的站台上,老公教儿子一遍遍背诵他的手机号码。
此后,父子俩常常通话很久,直到儿子告诉我:“爸爸说,他要听着我长大。”听着孩子长大,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耐心倾听他心里所有的声音。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七天长假,我带儿子去看父亲。儿子终于见到了爸爸工作的地方,钻塔、野营房、用电热杯煮的挂面,都让独生子感到新鲜不已,一出门就是茫茫戈壁,牵着爸爸的手,儿子认识了胡杨树、坎儿井,看到了大漠圆圆的落日,甚至经历了一场昏天黑地的沙尘暴。
不久,老公又接到通知,要转调哈萨克斯坦。这次,儿子没有哭,他自作主张跑去邮局买了很多信封和邮票,他与爸爸相约,每周通一封信,把彼此的消息告诉对方。
秋风渐凉,通往邮局的那条路已被落叶染成金黄,我听见,每片叶子都在唱歌,我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见什么,我的儿子都会快乐而勇敢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