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鞭炮
2015-05-30易水寒
易水寒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那年春节过后我就9岁了。临近腊月我就开始催父亲买鞭炮,可父亲没有满足我的愿望。那些日子正是水果生意最好做的时候,他起早贪黑去赶集摆摊儿,一斤橘子挣5分钱,卖一大筐就能有五六块钱的进项。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他没时间和精力理会我这个懵懂少年,他对我的欲望置之不理。其实,我知道,是父亲舍不得花那几元钱,他认为钱应该花在更实际的地方。而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如果我能像小伙伴们那样拿着一串串鞭炮跑到外面去炫耀,带给我的快乐甚至要比吃上半碗红烧肉更多,虽然我也很喜欢红烧肉。
离除夕越来越近了,父亲仍然没有要给我买几串鞭炮的意思。我先是哼哼唧唧,对父亲指派给我的活儿消极怠工;接着就直接伸手讨要,他拿不出来,我便嚎啕大哭,在院子里打滚儿,棉衣上沾满了灰土。就是这样,父亲仍不为所动,像没看见我一样,继续挑拣筐里的烂橘子。
除夕夜里,我们家的饭桌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摆上了纯肉馅的饺子,弟弟吃得满嘴流油。母亲托着病歪歪的身子,起来烧火做饭、上香祭神,她脸上呈现出一丝兴奋的红润。我知道,这应该归功于父亲连日来的起早贪黑。可我仍无法接受一个没有鞭炮的除夕之夜。
父亲显然看出了我的心思,吃完饺子,他对我说:“你跟我出去一趟。”我读不懂他的意思,迷迷瞪瞪跟着他走出家门。这时正是放鞭炮的时候,一来到街上,鞭炮声不绝于耳,也有少许能买得起烟花的人家,他们正在自家院子里燃放这些当时的稀罕玩意儿。我仰着头看天空中的五颜六色,那些从不同的院子里冲天而出的缤纷烟花迷乱了我的眼睛,那些不绝于耳的“二踢脚”和“麻雷子”震动着我的耳膜。我久久地沉醉着,几乎忘了身边还站着我的父亲。
“好玩吗?”父亲问我。我点点头,顾不得回家。“你看,别人听到了响声,你也听到了响声;别人看到了这么好看的东西,你也看到了这么好看的东西,别人的鞭炮就是你的鞭炮。”我不明白父亲的意思,他接着说,“可是你的娘是只属于你自己,我要让你娘的病早点好起来。”
他这一句话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个小伙伴——铁蛋。铁蛋的娘死了,他整天穿着一件不合身的破棉袄在我们面前走来走去,我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我哭了,在别人的鞭炮声中。我发现鞭炮对我再也不重要了,第一次认识到我天天都在过年,因为我有娘,有一个完整的家。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课外阅读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