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慢阻肺远离“5个忽视”
2015-05-30赵欣
赵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肺脏在呼吸过程中,气体通过气道进出,如果吸烟、感染、空气污染等因素损伤气道,气道就会出现慢性炎症,时间一长会造成气道管腔狭窄,使呼吸时气流受阻,导致肺功能障碍。这个结果是不可逆的,并呈进行性发展,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
藏在身休里的“慢刀子”
慢性咳嗽常为慢阻肺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随
咳或排痰。当气道严重阻塞,通常仅有呼吸困难而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 不表现出咳嗽。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患者早期在劳累时出现气短或呼吸困难,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会出现的喘息、胸闷、疲乏、消瘦、焦虑等。但由于个体差异常,有些患者疾状并不典型。
慢阻肺就像一把藏在身体里的“慢刀子”,具有高致病、高致残、高致死等特点,不仅累及肺脏,也可引起全身的不良效应,显著增加其他疾病患病风险。慢阻肺常见的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抑郁和肺癌。一旦患病,患者及其家庭都面临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和医疗开销的多重打击。
危险因素有“内”有“外”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即环境因素)与内因(即个体易患因素)两类。
外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等,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等因素有关。内因包括遗传,气道反应性增高,在怀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或儿童期由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
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大气中直径2.5~10微米的颗粒物,即PM2.5和PM10可能与慢阻肺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接触某些特殊物质、刺激性物质、生物燃料烟雾、有机粉尘及过敏原也可使气道反应性增加。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发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病毒和细菌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低体重指数也与慢阻肺的发病有关,体重指数越低,慢阻肺的患病率越高。
“5个忽视”要不得
慢阻肺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控制疾病进展速度,能减缓呼吸困难的进展和健康状况的恶化。
然而,早期的咳、痰、喘症状易被患者忽视,八成以上的慢阻肺患者都是到了疾病中晚期才到医院就诊;同时,人们对慢阻肺认识不足,不能坚持治疗,也是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防治慢阻肺,尤其要做到不能有“5个忽视”:
1.忽视气短、憋气、胸闷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下降是慢阻肺的主要症状。早期仅在慢阻肺患者进行活动后出现,因此常常被误认为是身体不适、缺乏锻炼的表现;许多老年患者,觉得呼吸困难是伴随衰老而来的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症状不可以被改变,从而消极治疗;还有的患者一运动就觉得呼吸困难,难以耐受,认为是自己不适合运动,应该静养。
慢阻肺的症状是不断递进的,从咳嗽、咳痰到气短、呼吸困难,再到憋气和胸闷,最后引起全身性疾病。晚期慢阻肺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喘不上气,即使坐着或躺着不动也不行,有患者描述“透不过气来”、“憋气的感觉就像被土埋了半截”,非常痛苦。很多大型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越差,病情越重,发生急性加重的可能性越大。
慢阻肺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在疾病稳定期的时候,气促、咳痰等症状不明显;而进入“急性加重期”,连咳嗽、穿衣都会觉得气不够用。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下降等疾病晚期才出现的症状时,往往便是患者即将进入相对频繁发生急性加重阶段的预警信号。因此,早期出现气短、憋气、胸闷等症状不可忽视,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让慢阻肺患者控制病情发展,生活质量更高。
2.忽视“特效药”——戒烟
吸烟是引发慢阻肺最重要的外因之一。吸烟者的肺功能异常率较高,吸烟者死于慢阻肺的人数多于非吸烟者。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及慢阻肺的发生。孕妇吸烟可能会影响胎儿肺脏的生长及其在子宫内的发育,并对胎儿的免疫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慢阻肺的发生以及发病程度与肺内累积的烟量有关。吸烟早期可能无任何症状,但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支气管阻塞和肺脏结构破坏。有数据显示,近七成慢阻肺患者跟吸烟有关,吸烟者患慢阻肺概率比非吸烟者高5~6倍。究其原因,是烟草烟雾含有的焦油、尼古丁等化学物质,可直接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肺功能受损。肺部支气管内表面有精细的结构,当这种微细结构遭到损坏,就有可能导致慢阻肺。
预防慢阻肺首要的工作是戒烟。临床上所有药物都不能减缓慢阻肺导致肺功能下降的速率,但戒烟能使下降的速率减缓,改善慢阻肺的临床症状,而且立竿见影。可以说,戒烟是慢阻肺治疗的“特效药”。研究已表明,有60%~70%的患者能坚持远离烟草,可以避免患慢阻肺。因此,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以在戒烟的同时使用减轻戒断症状的尼古丁替代疗法,如服用尼古丁口香糖、吸入剂、鼻喷雾剂、经皮贴片、舌下含片、糖块等,从而提高戒烟的成功率。
3.忽视“马拉松”式用药
有些患者并不知道慢阻肺病情恶化会导致急性加重乃至死亡,对治疗并不上心;或者认为只有病情严重时才需要药物治疗,因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用药。也有人认为即使坚持治疗,也只能改善症状,并不能根治,因此自暴自弃;还有患者因担心长期用药会对身体有副作用,从而自行停药。
然而,临床上患者治疗目标的关键就是坚持“马拉松式”长期规范治疗,绝不能停下治疗的脚步。这是因为,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损伤具有进行性下降、不可逆性进展的特征,受损的肺功能将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久而久之还有可能演变成肺心病。因此,一旦中断治疗,很可能会引发病情的反复,或者急性加重,进而给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患者要与医生长期地沟通与合作,规范用药。家人要督促患者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坚持长期的规范治疗,不可随意停药换药,做到合理控制病情。
对慢阻肺患者而言,预防急性发作极为重要。预防急性发作,就像治理洪水一样,水来土挡、病来用药的策略行不通。只有在急性发作之前,就开始疏通水道,长期用药,才能将疾病洪流轻松控制。因此,处于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不可见好就收,如果能长期坚持用药,可延缓急性加重的发生、显著降低急性加重以及因急性加重而住院的风险。
4.忽视“吹口气”检查
肺通气功能是判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但往往被患者忽视。肺通气功能检查是指通过肺功能仪来检测肺脏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肺容量)及速度(肺流量),了解被测者呼吸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方法。
该检查操作方法简单、快捷,而且没有创伤。患者不需要进行特殊准备,只需按照医生指示,用力向仪器中快速吹尽一口气即可,一般重复2次,选择仪器显示的最佳曲线值进行计算,帮助患者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理想效果。
烟民、家里有慢阻肺患者、儿童时期反复得呼吸道感染的,都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这3类人的发病率很高,应该去医院做肺功能检测。没症状的人,但如果从事粉尘作业,或在污染环境下工作、长期吸烟,也应该主动到医院做肺功能检查。
另外,患者可这样自测:1.是否经常咳嗽?2.是否经常咳出黏痰?3.在爬楼梯、逛街购物等日常活动时,是否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4.年龄是否超过40岁?5.是否吸烟或曾经吸烟?如果有3个或3个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就需向医生咨询,并做肺通气功能检查。
5.忽视配“合脚的鞋”
慢阻肺患者的长期治疗过程好比“马拉松”,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找到“一双合脚的鞋”,这双“鞋”就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慢阻肺治疗的核心药物是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可以持续有效扩张气道,副作用较小,能显著改善呼吸困难症状,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可通过坚持长期使用来预防急性加重。不同疾病程度,可以考虑加入不同的其他药物。对于重度和极重度、并伴有频发急性加重的慢阻肺患者,如果不能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完全控制,才推荐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临床上,现有的治疗慢阻肺的常见方式主要有口服、注射、吸入等方法,口服和注射都会先将药物送到血液再到靶器官肺部,这样往往效率较低,不能及时起效。而吸入治疗则直达肺部,从而被中国慢阻肺诊治指南推荐为首选方法。吸入治疗时,局部的药物浓度高,起效更快,疗效更佳,同时也能避免或减少全身用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慢阻肺的分级治疗
慢阻肺的治疗耗时长久,不同于一般疾病的治疗。一旦患上此病,首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精神,要对医生提供的预防措施有良好的依从性,并掌握常用药物的用法及不良反应,达到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活动能力的治疗目的。
慢阻肺按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A、B、C、D4级:A级基本没有症状;B级经常咳嗽或有痰;C级肺功能下降或伴有咳嗽、咳痰但很少住院;D级肺功能差并经常住院。A、B级的患者控制病情只需1种药物,但若控制不好发生急性加重,病情会向C、D级转化,这时候就要2种药,甚至3种药物才能控制。
现有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以改善健康状态。稳定期可多采用戒烟、运动、心理调适或肺康复训练,配合理疗、高压负离子氧疗等康复治疗。如有呼吸衰竭建议长期低流量吸氧,每天超过15小时。
急性加重时患者抢救一般都要进重症监护室。对于急性加重风险较高的患者,推荐联合吸入长效支气管舒张剂与激素,因为吸入治疗的药物可直达肺部,药物用量较少,全身副作用少。如果患者因担心长期使用激素会有副作用而拒绝用药,反而会提高急性加重的发生风险。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多、咳脓痰并有其他症状,或者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考虑加入抗感染药物。但切记勿随意在外购买或邮寄药物,此类药物常含有大剂量激素。
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关键就是长期坚持规范化治疗。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预防接种,有基础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患者,可按种一些与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的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免疫功能差的人,要注意增强体质,在医生的诊断下调理体质。
预防慢阻肺,须重视生活细节
1.远离粉尘,定期检查。从事接触职业粉尘的人群,如棉纺织业、煤矿、金属矿、化工及某些机械加工等从业者,工作中要做好职业防护和劳动保护;减少空气污染,保持居室空气流动,尽量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空间里烧柴做饭、生炉火取暖、被动吸烟。另外,每年都要做心脏、肺脏普查,测一下肺活量,看一下疾病的进展。
2.积极预防,适度锻炼。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来临时注射流感疫苗,预防上感。慢阻肺患者随着肺功能逐渐下降,运动能力也相应降低。但是,患者不可因此放弃运动,仍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可按病情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运动量应从小强度开始,循序渐进,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慢跑、散步、游泳、爬楼梯、爬山、打太极拳等,做呼吸操、呼吸瑜伽、吹口哨可锻炼呼吸功能,碰上雾霾天气晚一些出门或者做好防护再出去,冬天出门还要注意保暖。耐寒锻炼可从夏季洗冷水脸开始,坚持户外活动等都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呼吸操很简单,就是吸气时鼓肚子,呼气时瘪肚子,深呼吸。
3.保持居室通风和合适的湿度。因为感到呼吸困难就躲在家里,这对身体和精神都不好。在不勉强的前提下,应尽量保持和生病前相同的生活方式。当您外出超过1天时,一定要准备好足够的需要在旅途期间服用的药物。每天应至少早晚开窗通风两次,且室内温度不宜太高,保持在人体健康最理想的温度,18℃左右即可。另外,也可选用加湿器或向地面洒水来增加屋内空气湿度。
4.饮食清淡、营养丰富。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饱、过成;戒烟酒,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海鲜鱼虾及油煎品,以免刺激气道,引起咳嗽,使气促加重。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吃肉、鱼、鸡蛋、牛奶、豆类、荞麦。吃饭时少说话,呼吸费力吃得慢些。胖的要减肥,瘦的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如果一次不能进食较多食物,1天中可以分4~5次进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