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把握好惩戒的度
2015-05-30曾令福
曾令福
“庹老师,这事你必须和我解释清楚,否则我告到你们校长那儿去……”家长的语气很不好,怎么回事?我的心顿时绷紧了。原来是这样一回事:今天他的孩子在学校打闹时,把一个同学的头撞了包,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孩子受了“委屈”,回家后又哭又闹。孩子的理由是平时别人欺负了他,从没有人跟他赔礼道歉,今天他打了别人,老师竟批评了他;父母看到孩子哭闹的样子非常心疼,便找“麻烦”来了……
事后,我把这位老师找到我办公室询问了具体的情况。老师如是说:难道这事我做错了吗?凭良心说,对这学生我就连过重的话都没有批评,并没有伤及他的自尊心,可我们的学生呢?他们长期生活在“甜蜜”世界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差,当遇到一点挫折,有一些不如意时,就变得非常的脆弱,我批评他,他心理不平衡,还在家长面前捏造事实——老师打了他。
是的,教育学生时要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今天的教育界,“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激励教育”成了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我们教师最敏感和困惑的问题,加上媒体、家长、社会对这事的关注,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慎之又慎,唯恐被扣上“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帽子。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担心“惩戒”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其实,“惩戒”不是体罚,而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如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惩戒的度没有把握好,就会适得其反,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因此,我认为我们教师要真正读懂惩戒,运用教师的大智慧,让惩戒成为一种教育艺术。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满爱心
教育者对孩子必须有满腔热忱的爱,而且能易于被孩子觉察。有些教师虽然严格,但仍受到孩子的爱戴,那是因为孩子们能体会出教师心中的爱。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戒,与体罚、心罚截然不同。如果说一个教师要惩罚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是因为这个学生的考分大大地拖了全班平均分,影响了教师的个人业绩,那么,无论这个教师采用何种教育手段,都是错误的。
二、掌握尺寸
教育惩戒是一把双刃剑,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即可,不可求全责备。如果惩戒过了头就会变成体罚。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必须切实尊重和保证孩子的隐私权,同时教师对惩戒的过程要多一点监控,多一点反思。如果教师用几个耳光或罚款代替惩戒,让有偷窃错误的学生公开亮相等,这些惩戒教育方式都是不合分寸的,也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因材施教
能被孩子接受的惩戒教育方式,必然是能针对学生实际、走入学生心灵的方式。而现实当中,我们的教育者习惯采取简单的“表象——惩罚”的教育方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教育者应该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或不同性格做深层次的分析,找到学生犯错的原因,从对孩子负责、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去设计惩戒教育方式,力争实现对孩子错误的有效矫正和对孩子成长的真正促进。如同样是犯一种性质的错误,对缺乏耐心的孩子可以罚拼七巧板,对缺乏亲情的罚写一封家书,对不爱体育活动的罚跑步,对不爱阅读的罚朗读一篇课文等等。
四、及时肯定
惩戒并不排斥肯定与表扬,教师要敢于打破成见,坚持就事论事,学生一旦有了进步就要加以褒扬,一旦有了进步就要及时肯定。如此就能加深对惩戒的印象,促使学生理解教师对实施惩戒的用心良苦,有利于惩戒作用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