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模式探索
2015-05-30黄道玉
黄道玉
内容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也决定了中国文学只有走出去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在我国文学走出去的探索过程当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文字翻译的方式与国外文学进行交流。尽管我国在文学翻译上已经发展多年,并且也涌现不少翻译大师,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对我国文学走出去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来提出促进我国文学走出去翻译模式的探索策略,以此来为更好地发展我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国文学 走出去 翻译模式
从清末以来,我国文学就一直朝着走向世界文学、参加世界文学的发展方向不断努力和前进着,但是受到文化启蒙以及救国运动的压力,我国文学在译出与译入各自发展上的差距越来越大。随着当前全球经济、文化上的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迅速发展,可以发现我国文学在翻译上的工作已经不能简单理解为创造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收益,更多的是对我国文学形象的打造与推广上的重要促进作用,这也就更加凸显出我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我国文学走出去的发展现状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创办的《中国文学》英文版以来,再到八十年代中国文学出版社成立和熊猫丛书的发行,然后是大中华文库与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两个项目的启动,还有近些年成立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都表明我国文学在走向世界过程中的不断努力和坚持。而实际上,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行的熊猫丛书就已经开始对我国文学走出去翻译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一丛书的发行也为国外了解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与途径。但是我国文学走出去的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着荆棘,其发展步伐也是非常缓慢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文学已经翻译的已经超过了一千部,并且已经传播到海外,到了近些年来,我国当代文学中的多数作品也被翻译到海外,被翻译作家人数也突破了7000人,并且所涉及的翻译语种的范围也非常的广泛,高达20多种。但是从实际情况中看,被翻译成为英文的中国文学作品数量却仅有100多种,并且都是由熊猫丛书和香港译丛进行发行的。所以说,目前我国文学能够在海外市场当中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品一般都是由国外的翻译家来进行翻译的,而国内翻译家很少能够参与到其中的翻译工作当中。
在国外众多的翻译家当中,为中国文学界所熟知的就是葛浩文,他也被成为中国文学首席翻译家。葛浩文除了翻译近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的诸多作品之外,还翻译了贾平凹、杨绛等国内知名作家的数十部多作品,曾经有美国作家评价葛浩文是为中国文学走出去做出贡献最多的翻译家,并且中国文学翻译界已经成为葛浩文一人的天下了。
二.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翻译人才的匮乏
我国文学真正的实现走出去、走向世界,翻译问题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文学作为艺术门类的一个特殊种类,如果文学翻译人员缺乏专业能力,那么就无法将原作品中的精髓进行准确、科学的表现。我国著名作家莫言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翻译者高超的翻译能力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翻译家葛浩文在对莫言的作品翻译过程当中能够准确的把握其文章中的精华内容,并且能够将这种精华和精彩之处发挥到极致,所以才能够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学家的真实文学水平。国外汉学翻译家对汉语以及英语两种语言都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其翻译出来的文章也都有着非常道地和本土化的特点,从而使得国外读者在阅读他们的翻译作品时能够直接体会和理解中国文学的特色。我国许多著名的翻译家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与研究程度也是不可小觑的,其不但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研究,而且能够对原著作品进行科学化的保留,同时对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新文化内容也能够实现深远的传播,所以说中国翻译家的翻译质量也是非常高的。但是,老一辈的翻译家已经相继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离去,这也就使得国内优秀翻译人才处于短缺,甚至是匮乏的状态。所以,人才上的匮乏就直接影响了我国文学的翻译质量,进而就阻碍了我国文学走出去的发展进程。曾经有业内人士对中译外专业的人才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科学估量,估量的结果是能够达到定稿水平的人才数量在国内不会超过两百人。而实际上,这种预测结果也并非是空穴来风,翻译专业人才数量的不充足以及后续从业人员数量上的不稳定,都最终使得我国文学作品的整体翻译质量无法得到很好地提升和保障。
2.文学翻译质量不断下降
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叶璐说过:“近些年来,国内翻译事业已经从小众化逐步向大众化方向发展。”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我国涌现了如傅雷、草婴以及朱生豪这样的优秀翻译大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文学在翻译上也逐步的走向了大众化发展。尽管翻译作品数量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非常多,比如翻译质量较低、粗制滥造问题严重等。这样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国内翻译界的关注,而笔者认为导致我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严重下降的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翻译者本身的问题;第二是出版社的问题。曾经有相关的学者提出这样一种观点:“作为一个合格且专业的翻译工作者,应当具备对作品原有语言的较高程度的熟悉,对译入语言要非常精通,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移情能力,从而能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三.我国文学走出去的翻译模式探索的相关策略
1.加强具有专业水平的本土化译者的培养,提升译文的整体质量
能够真正促进我国文学作品以科学合理的翻译模式实现走出去的重要环节就是全面提升我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果缺乏一位精通中西文化的汉学家,那么这部作品的内涵就无法被完整的表现出来。虽然在促进我国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汉学家的帮助,但是更多的则是国内本土译者的培养对我国文学的走出去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文学作品可以说是丰富多样的,随着其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对本土译者的培养也应当注重对其人文素质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应当倡导在翻译过程中遵循严谨风格,这也就需要加强对译者进行职业素养以及思想道德建设,以此来促进译者工作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
同时,出版社也应当注重对译文质量的提升。出版社在进行翻译约稿时,应当选取具有专业翻译能力的人才,并且给予其充足的翻译时间和空间,并且对翻译要求进行明确。然后在审稿过程当中也要做到认真、严格,从而以高水平的翻译质量来保障我国文学作品能够顺利走出去。除此之外,出版社还应当遵循十年铸一剑的严谨的工作原则,以严谨的工作风格来为我国文学作品走出去做出应有的贡献。
2.以归化翻译作为我国文学走出去的主要翻译模式
我国文学作品目前的翻译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异化翻译,一种是归化翻译。异化翻译指的是把原作者作为翻译工作的归宿;而归化翻译指的是把相关的目的语以及翻译文作为翻译工作的归宿。规划翻译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将读者放在工作的首位,对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进行深入分析以后,才会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从而才能够使得翻译出来的文学作品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只有这样,读者在阅读翻译作品过程当中,不但能够对译文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还能够使得译文本身能够起到出乎意料的欣赏性。由于每位读者对同一部文学作品的理解都会因为其本身的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而不同。所以运用归化翻译的方式来开展我国文学作品的走出去发展,不但能够获得非常好的翻译效果,而且也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文学走向世界,获得更好、更为长远的发展。
四.结论
尽管当前我国文学作品要想真正的实现走出去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国内翻译界依然坚持着、努力着。当前我国翻译界只有建立完善的翻译人才培养策略以及出版社以严谨的工作来进行翻译和出版,加强国际化的合作,才能够更好和真正的促进我国文学实现走出去,从而将我国文学推向全世界,让世界领略到中国文学的风采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高方,许钧.现状、问题与建议—─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思考[J].中国翻译. 2010(06)
[2]仲伟合,王斌华.口译研究方法论—─口译研究的学科理论建构之二[J].中国翻译.2010(06)
[3]谌莉文,王文斌.论口译双重语境的认知构建:在场概念与不在场概念──以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使用的古训口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0(06)
[4]杨柳,黄劲.历史视界与翻译阐释:以王维的《鹿柴》为例[J].中国翻译.2010(06)
[5]周晶,何元建.归化作为一种翻译策略的运用及其认知基础[J].中国翻译.2010(06)
本文是盐城师范学院校级课题《从寒山诗在美国的流播探讨文学他国化》项目编号:13YCKW024的阶段性成果;本文是江苏高校品牌建设工程一期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A012.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