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嘉祥:小手套“织”出大产业
2015-05-30张盖伦
张盖伦
滑雪手套、消防手套、礼仪手套、跳舞手套;羽绒手套、真皮手套、莱卡手套……在山东嘉祥中国手套博物馆,成百上千种功能细分、材质不同、颜色款式各异的各类手套,让人大开眼界。
手套按功能分为体育运动、劳动保护、家庭作业、服饰礼仪、军事科技、医疗卫生6大系列。嘉祥县已具有上千种手套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及60余项专利产品,其中滑雪手套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62.58%,出口占比达到行业的76.38%,是全国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滑雪手套生产基地。
手套产业是个“小”产业,却嘉祥手套业协会会长陈建华的微信昵称叫“亲谊达kineed手套人”。“亲谊达”是陈建华担任董事长的济宁剑华中兴滑雪制品有限公司针对国内市场研发的自主品牌。在此之前,公司主要为国际品牌做代加工。
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小手套正在“织”出大的产业集群。
嘉祥,以“曾子故里”闻名,如今成为中国手套名城。据陈建华介绍,嘉祥县手套产业园有企业200多家,加工户1500多户,年产手套600多万打;单是滑雪手套,就占到我国滑雪手套国际市场出口量的将近八成。
“现在,我们正着力打造和完善与手套相关的产业链,培育自主品牌,促进手套这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嘉祥县县委副书记薛超文介绍,嘉祥正在探索自己的手套生意经,以手套产业为抓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嘉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小手套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
嘉祥县兴业手套加工厂大约4000平方米的厂房内,机器发出有节奏的哒哒声,工人们进行着各类手套的加工制作。
他们大多住在附近的村子里。嘉祥县副县长王从奇希望,手套产业能够为嘉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手套产业已经带动就业5万多人,加工户覆盖全县80%以上村居,形成了总部经济+分厂+加工户的发展模式。”
为了发展手套产业,嘉祥县投资了12亿元规划建设了占地500亩的手套产业园,集聚了如陈建华的剑华中兴这样的龙头企业,形成总部经济;又在企业总部带动下,在乡镇驻地设加工分厂;再由加工分厂辐射到村,设立村级加工厂;村级加工厂又带动以一家一户为主的加工户……
陈建华表示,每副手套都要经过设计、裁剪、缝纫、绣花、修补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这其中大部分工序还不能完全用机器进行。因此,这依然是一个依赖人力的产业。“手套产业对吸纳社会就业、带动全民创业有重要意义。”在嘉祥县手套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中,县里对手套产业的地位如是描述。
输出“标准” 填补空白
只靠劳动力优势闯天下无法持久。用当下常被提起的词来说,还是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虽然我们手套的出口量大,市场占有率高,但依然处在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末端。”作为嘉祥手套龙头企业的董事长,陈建华有自己的忧虑和期待。他注重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设计和研发水平,梦想打造自家的品牌。
陈建华投资建立了嘉祥手套技术服务中心,购置CAD打版系统、检验检测和裁断等自动化设备,公司还获得了几十项与手套相关的发明专利。他坦言,剑华中兴的发展不能贪大求全,要走“高精尖”道路。如今,公司深耕手套这一细分领域,用创新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在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下工夫。
企业自身要修炼内功,陈建华也强调协会和行业的力量。2006年,嘉祥手套行业协会成立,陈建华担任会长。县里的同行不搞恶性竞争,不打价格战“内耗”,而是组团向外输出“标准”——2008年,由嘉祥县制定的滑雪手套标准,正式成为山东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该标准也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针织产业集群年会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和嘉祥县政府还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建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滑雪手套质量标准规范。
政府领路产业集群转型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提供了一组数据:目前,全国有针织产业集群40个,一些产业集群总产值超过百亿。“近几年出现的是‘小政府、大产业的特征,县域经济下政府支持的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得非常迅速。”
嘉祥县的手套产业也是如此。杨世滨分析,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已经从发展期进化到了升级期。在发展期,拼的是低成本,而在升级期,拼的是高成本。“集群发展的路径,应该是提升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竞争力,打造优质供应链,进行以特色产品为标志的多样性发展,实现以混合所有制为代表的产业整合,让‘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有机融合。”
在这样的“升级”中,政府要成为“带路者”。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认为,集群发展,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给予支持,营造好环境。“当前,各纺织产业集群都在转型升级,但不能没有方向地‘转,得紧紧围绕消费需求的变化,在科技、产品、管理以及营销模式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加强与市场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