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绣:美人迟暮盼新生

2015-05-30尹嫦月李瑚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湘绣烟花刺绣

尹嫦月 李瑚

“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湘绣,以其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风格豪放的特点获此美誉。鲜明的湘楚文化特色,加上极具表现力的针法,让湘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然而,时过境迁,在工业化冲击下,今天的湘绣却被称为“夕阳产业”。一些湘绣生产厂家相继倒闭,湘绣出口受困。

湘绣的衰落,让喜爱它的人痛心。如何让湘绣走向复兴,成为现代湘绣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湘绣是一个美人。她是锦绣潇湘最华美的代名词,是承载着千载湖湘文化的璀璨明珠。

从长沙战国楚墓、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000年前的丝织绣品中可以窥见她出身的华贵。清朝光绪年间,平江绣女李仪徽首创独树一帜的掺针法,从此方有湘绣之名。1898年,长沙“吴彩霞”绣庄开门,湘绣正式“出阁”,走上商品化道路。

就像一个少女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美丽,让无数的画家绣女忍不住为她梳妆打扮,从此,湘绣从四大名绣中脱颖而出,开始熠熠生辉。1911年湘绣在意大利都灵博览会上获最优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奖,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罗斯福绣像》摘获“誉满全球”金匾。1933年至1977年间,仅长沙就有绣庄40家,绣工15000多人,绣品年产量3万件以上。20世纪80年代初,湘绣曾创下年出口500多万美元的业绩,湘绣作品也常常被当作国礼馈赠外宾。

然而,繁华过后往往就是灯火阑珊。曾经红遍国内外的湘绣,也没有逃脱这一戏剧性的变化。从惊艳到迟暮,20世纪90年代后,湘绣开始走下坡路:面对市场化浪潮的冲击,曾经无比风光的湖南五大国营湘绣企业相继倒闭,仅剩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一家“独苗”。

目前,湘绣年销售产值只有5亿元左右。在国际市场上,苏绣占高档装饰品的80%,湘绣仅占5%;在国内市场上,苏绣占75%,而湘绣只占10%。一些湘绣生产厂家纷纷倒闭,产品销售受困,现有市场也是惨淡经营。

后备人才短缺,产品创新滞后,产业化畸形发展……湘绣发展桎梏重重。许多业内人士纷纷感叹:“湘绣‘生锈了!”

湘绣行业的陈陈相因,在新形势下的无力应变,是不争的事实。不断推陈出新,或许正是湘绣突破当前困境的良方。

“疲软的市场表现尚不足以伤及湘绣根本,最大隐忧来自人才的断层”。几乎所有为湘绣发展冥思苦想的人都做出如此断言。

有资料表明,目前湖南在世的国家级湘绣大师只剩3位,且年龄都在70岁左右。老一代绣师年事已高,有的逐渐退出刺绣舞台,有的已经离世,使得一些传统而独特的针法无法得到传承。

另一方面,湘绣技艺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傅口传心授,从接触湘绣到成长为熟练工,至少需要20年。而且,绣工一针一线辛苦一个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有门路的绣工早已改行,年轻女孩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来干这种苦差事。本刊记者在沙坪数家湘绣厂看到,在车间进行现场作业的大多是中年妇女,青年女子寥寥无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再红说:“我们曾到农村去招工,就算是包吃包住,派车去接,愿意来的人也不多。”

传统的师徒母女式的口传心授已难以担负起湘绣人才的传承大任。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3月,全国首个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诞生,当年9月,学校和湖南省湘绣研究所联手选拔招收了首届湘绣班学生。被誉为“湘绣唯一代表性传承人”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全职到校担任专业课老师。2008年,67位来自该专业的毕业生根据定向协议,进入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上岗就业,研究所特意将这批学生安排在一个部,还取了一个寄予厚望的名字——“新蕾刺绣部”。

继研究所首开先河后,2007年,湖南湘绣城集团也选择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携手,合作培养后备人才。次年9月,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主体的全省26所高职院校,携手以湖南湘绣城集团为龙头的82家企业,组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集团,拉开了校企大规模零距离对接的序幕。

众多湘绣企业步调一致的背后,折射出行业对后备人才的极度渴求。

“从目前情况看,订单式培养模式已有成效。”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方菁说,短短两年,“新蕾刺绣部”学员中初露头角的已不在少数。

一方面是基础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是优秀人才的选拔,在江再红看来,这二者缺一不可。“大师辈出是一个行业生命力的体现,而大师的培养离不开政策上的扶持。”江再红希望,能有更多针对优秀人才的激励政策出台,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湘绣事业。

2004年,法国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江再红的送展作品——《阴功轴》引起空前轰动。这幅由旅欧艺术家杨诘苍和她共同创作后并加工刺绣的绣品,开创了湘绣工艺上的多项第一:第一次采用50平方米的超大尺寸面料、第一次以人体骨骼等抽象物为题材……

“艺术在于创新,湘绣只能在不断的摸索创新中繁荣发展。”从业20余年,江再红对创新的笃信始终未变。抱持同样信念的,还有湖南民营湘绣中另一位佼佼者——金球湘绣艺术总监、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黄笛。

2003年,黄笛为金球湘绣引进了第一套电脑打印喷涂设备,创造性地将电脑技术与湘绣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湘绣的设计理念,改变了千百年来单纯依靠手工绘稿的局面。

“电脑设计可以大大缩短前期制稿时间,电脑喷绘也比手工描图更细腻、更具层次感,一旦发现原稿有瑕疵,借助电脑只需半小时就能调整好,为刺绣节约了大量时间。另外,手工描图有时需要10至20人一起做,采用电脑也可以节省人力。”黄笛说,“有人认为电脑的运用使湘绣摒弃了传统工艺,但其实湘绣的精髓是绣,人工绘画只是湘绣的一道工序。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不仅是湘绣也是其他艺术门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去年,黄笛又率先使用了薄如蝉翼的锦纶蚕丝替代绢布来绣花。“我想把这种绣法命名为蝉翼绣,而且它最适宜表现以工代写的画作,若隐若现,有空灵唯美的意境,也可以称为禅意绣。”黄笛介绍,蝉翼绣《香远溢清》荣获2014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是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的最高奖项。

湖南沙坪天利湘绣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勇臻认为,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湘绣艺术和浏阳花炮,完全可以通过跨界融合发展,以湘绣形式绣出烟花的绚烂。“湘绣传承至今,工艺创新和内容创新都是最大的挑战,湘绣不能老在花鸟虫鱼的圈子里绕,而‘绣烟花创意确实让我找到了发展新方向。”

“烟花再美也是瞬间,现在我去谈生意,给客户送一幅精美的烟花绣品,还绣上我们的LOGO,就是最好的留念。”已成为烟花绣客户的东信烟花集团董事长钟自奇对此颇为满意。如今,“烟花绣”专店已进驻浏阳,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30多万元。数十家浏阳烟花企业都订制了“烟花绣”作为专属礼物送给客户。

不仅刺绣本身的题材内容可以突破,营销宣传更应打开思路。

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湖南湘绣城总经理曾应明说起去外地考察的经历感触颇深:到苏州,一些旅行团会带游客参观苏绣博物馆,去苏绣手工作坊参观刺绣的全流程;去景德镇,观赏陶瓷制作的各个工序更是不可缺少的行程,游客还可以亲手制作陶瓷,参观之余,还可以买一些产品留做纪念,旅游和手工艺就这样紧密结合起来。

就湘绣而言,每道生产程序都是一种艺术创造,它的配色与装裱过程,实际也是知识与技艺的完美结合。将湘绣封闭的生产过程,改为开放式的表演,让观众亲身感受湘绣从一根根五彩丝线,最终成为一幅作品的蜕变过程。也可以在绣女的指导下,亲身参与刺绣。这样不仅能更好地突出湖湘文化特色,还可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又可促进产品销售,形成良性循环。

然而,愿景与现实的落差令人惊讶。记者发现,不管是湖南省湘绣博物馆还是被称为“湘绣之乡”的沙坪湘绣城,都可用门可罗雀、游客寥寥来形容。对此,曾应明说:“创建、落实与旅游相结合的生产、宣传、营销模式,正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

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和沙坪众多的湘绣企业,记者看到,几百上千平方米陈列待售的多是地屏、挂屏、条屏等装饰品,而少量的围巾、服装、被套等日用品仅占据小小的一角。他们认为,装饰品才是艺术品,是精品和奢侈品,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艺术需求,是湘绣的发展方向。

湖南沙坪湘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沙市湘绣协会会长肖友义认为,作为画绣结合的艺术品,消费者要认识到,高端精品湘绣不再只是一件商品,而是可以增值的艺术品。一幅价值一百万的绣品,可以保存一百年,升值幅度往往高达几十倍,这种市场不可小视。

但一些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在手机和汽车这些原来的奢侈品都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时代,当普通大众也能到音乐厅去欣赏高雅交响乐时,拥有2000年历史的湘绣走到今天,难道仍要高居庙堂,远离大众吗?

各个展览会、交易会上,普通百姓对精美工艺品赞不绝口,却又纷纷表示“不知放哪儿”。很多人的家居装饰都偏向现代、西式风格,这使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工艺品无法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我认为问题出在产品结构上。”曾应明回忆说,20世纪90年代,湘绣行业盛行一种观点:只有工艺品才属于湘绣,而刺绣服装、枕头等日用品则不是,几大国营湘绣厂只做单一的工艺品。由于产品工期长、价格高、销售渠道窄、资金回笼速度慢,窘境很快到来。

1996年,担任湖南龙腾工艺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曾应明将企业原有产品结构进行大翻转——工艺品与日用品的比例从“八二开”变为“二八开”,销售额随之猛增。此后,主攻大众化的龙腾公司几乎是一路狂飙,从最初创业时资产不足万元的小厂,发展为湘绣产业的龙头企业。

2003年,曾应明联合湖南金霞湘绣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成立了湖南湘绣城企业集团,并出任集团总经理,继续推行工艺品与日用品“二八开”的经营策略。如今,湘绣城已发展成拥有12家直属企业、64家配套企业,年销售额6亿余元的大型刺绣产业基地,集团产品行销日本、美国等15个国家。

如今,头顶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头衔的曾应明,已成为湘绣企业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公司展室里,挂有200多种添加了湘绣元素的日用品。曾应明说:“人们对装饰品的需求有限,马王堆出土的汉绣都是日用品,日用品同样可做成精品,湘绣做日用品才是回归本原,才有广阔的市场。”

然而,在精品路线和大众路线都未取得足够成功之前,谁也无法说服谁——一方说“大众路线损害了湘绣的艺术品位”,另一方说“精品路线是只要艺术不要市场,最终将导致湘绣的灭亡”。

“精品化和大众化,是湘绣产业的两条腿,瘸了哪条都走不远。”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所长沈文强认为,在市场经济时代,曲高和寡之路很难越走越宽,要打品牌,需要精品,要有效益,需面向大众。

毫无疑问,拥有2000年历史沉淀的湘绣,不管是要做“旧时王谢堂前燕”,还是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下之急都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

猜你喜欢

湘绣烟花刺绣
湘绣
国庆烟花秀
湘绣艺术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儿童玩具设计中湘绣艺术的创新应用研究
非遗传承视角下湘绣设计的创新研究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放烟花
清新唯美的刺绣
烟花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