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烟囱的环保“哨兵”
2015-05-30黄丹雯
黄丹雯
爬烟囱、搬仪器、测数据、采样品,这就是一名环境监测员经常做的工作,游走在全省各个城市,收集各个行业的企业排放的废气污染物,监测是否超标,以防不法企业超标排放。
爬烟囱、爬烟囱、爬烟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原来,不管是在纺织厂、水泥厂、发电厂还是炼钢厂,监测人员做废气采样都得爬上高耸的烟囱,低至两三米,高至一百多米,还要把好几箱“家伙”搬上烟囱的监测平台,他们又是如何对其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的?10月底,记者跟随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应急与污染源监测科的人员到清远和云浮,狠狠地体验了一把监测一线人员的生活。
搬搬抬抬爬烟囱
一层、两层、三层……记者紧随监测人员的脚步,顺着窄窄的扶梯,看着监测人员手拿几十斤的采样仪器,不断往上攀,来到三十米高的一个监测平台上,一箱箱的仪器被堆在宽约半米的狭窄平台上,准备进行采样。这就是一名环境监测员,每天做的工作。他们游走在全省各个城市,收集各个行业的企业排放的废气污染物,监测是否超标,以防不法企业超标排放。
“云浮电厂这个采样平台比较标准比较大,我们采样的时候也比较好操作。”监测中心应急与污染源监测科徐家清介绍说。
虽然像徐家清介绍的,这个平台比较大,但在记者看来,狭窄的走道看起来还是相当危险,看着监测人员翻过栏杆站在薄薄的铁皮上进行操作还是心有余悸。
在云浮电厂的监测平台上,狭窄的走道用来放置仪器和工具,采样孔设置在栏杆外的铁皮上,监测人员操作时,需要几个人爬到栏杆外,与栏杆内的监测人员相互配合,把采样管伸到烟道里采集废气样本。
据介绍,每个厂都要设置采样平台,预留采样孔。采样平台也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积,保证监测人员的安全,还需设有工作电源,方便操作,监测人员再根据监测内容准备现场监测所需的仪器设备、材料、器具、记录表格以及安全防护用品。
“大厂的监测平台会相对成熟安全些,一些小烟囱在距离地面三四米高的地方就有采样孔,而一般小厂的采样平台环境就比较恶劣,很多都只有很小很窄的地方。要是有两三个监测人员,再把这几十斤的仪器搬上去放,留给我们站的地方就更加小了,有时甚至只能站到楼梯上。”
“除了硬件措施,还要设环保专员,我们每次监测采样都会有环保专员负责对被测污染源工况进行监督,保证生产设备和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监测采样结束之后还需环保专员签名确认。”
狭窄平台测烟气
虽然在这秋凉的季节,监测人员后背已湿透,但攀爬到达30米处的监测平台后,他们还是一刻不停地将一件件仪器搬出来,准备装好进行监测。环保人员告诉我,这次到清远及云浮核查的厂,监测主要内容包括SO2、NOX、O2和NO等指标的数值,以及对烟尘的采集。
在记者这外行人看来,这些一台台的仪器长得都差不多,几个监测人员分工合作,有的连接仪器,有的摆弄采样管。
“这是烟气预处理仪和分析仪,前处理仪主要做的就是将烟气加热至125℃后,再冷却至5℃,用于去除烟气附带的水分。经过预处理的烟气将通过分析仪进行分析,得到的实测值也会现场打印出来。”应急与污染源监测科蔡斌介绍说。
将烟气预处理仪和分析仪连好,通上电,仪器自检并校正后自动进入测定状态。随后,监测人员再将采样管插入采样孔,一米多的管全部没入烟道中,监测人员再用布将采样孔堵严,保证其不漏气,以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记者看到分析仪的显示器上,显示出SO2、NOX、O2和NO等指标的测试数据。“这些指标以及采样时间都是我们先设好的,开始监测就会显示出来,等读数稳定后,分析仪将自动打印采样数据。”蔡斌说道。
开始采样后,仪器上设定的时间一到,仪器便会自动发声做出提醒,这时候监测人员就用钳子将采样管快速地往上提一大截,此时采样管温度高达80℃,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就要当心被烫到。等移动到位后,需要再用钳子固定住管道。“由于监测孔里面数值不一,所有要测几个点,求均值。”每个孔测完后需将采样管移至第二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直到全部采样点采样结束,最后再算出各个采样因子的一小时均值。
除了四个指标,监测人员还需采集烟尘带回实验室称重。烟尘采样要一个小时以上,因为要将烟尘测试仪连接好,接通电源待其自检完毕后,打开烟道的采样孔,用一个玻璃纤维滤筒在采样点进行有规律的多点采样,并且保证各点的采样时间相同。采样结束后,再将样品保存好运回实验室称重。
监测人员不仅要有经验、有力气,还要很细心。记者注意到,监测人员在采样前的滤筒安放,以及最后取出时,都需要用镊子来操作,避免损害或者污染滤筒,待采样结束后,监测人员还得用毛刷将附在管内的尘粒刷入滤筒中,并将滤筒上口内折封好,放至容器中保存并运回实验室进行称重。
险境当前采样品
在外人看来异常辛苦的经历,对于徐家清他们而言,早已习惯。他们基本是每个星期都在监测的路上奔走,对广东省内的污染源废气排放进行核查和验收,出差已成家常便饭。
据了解,核查的监测采样只需采一个样品、花费一个小时,而验收需要六个样品、花费六个小时。“一般到验收的时候,我们就会一直待在监测平台上。一些在线监测点设在高达一百多米的地方,我们到了饭点就只能在监测平台上吃盒饭。”
这份工作的“不简单”,不只是因为艰苦,还因为在监测过程中时不时会遇到一些无法预知的情况。
2012年在云浮电厂的一次核查中,监测人员爬到三四十米高的采样点进行采样。没想到在即将结束准备收拾设备时,一时间风云突变,狂风暴雨。虽然电厂的人员急忙从办公室取伞过来,但这三四十米钢铁焊接而成的路,冒雨爬下去也是需要勇气的。“我们搬着这些仪器下去,在半路伞都被风吹翻。”即使过去了三年,蔡斌回忆起这件事仍然印象深刻。
“还有一件事我们单位的很多人也都听说过。那是几年前,监测人员到电厂核查时,坐电梯到烟囱90米高的地方,没想到,遇到电梯故障,在里面困了三个小时。由于是在烟囱内部的电梯,四周都是一片黑暗,就在那只能容纳两三个人的狭窄电梯里,监测人员甚至给家里打了电话,就怕会出状况。”据电厂工作人员回忆,当时除了119和110,其他电话基本都打了,可是困到90米高的地方,基本没有工具可以到达那个高度去救人,这样一拖就是三个小时,到最后,他们才平安脱险。
事实上,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很多,有些厂甚至还会千般阻挠监测人员出厂。
几年、十几年的监测工作不是几句话能记录得完的,他们奋战在一线,他们在默默付出。“虽然累,虽然苦,但是我们还是愿意在一线干,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总会需要我们这些一线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