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探究
2015-05-30杨琴王李俊聂羚
杨琴 王李俊 聂羚
随着护理环境与多种文化的交融日益加深,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研究者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护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阻碍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因素,寻求有效的策略。
高职高专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策略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驻华外籍人士数量急剧攀升,这对我国卫生服务行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对工作在一线的护理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护生作为未来护理队伍的生力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刻不容缓。
一、调查研究的内容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正常而有效沟通的能力。若没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失误、护患沟通不畅在所难免。为了解高职高专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以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笔者对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开展了针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在护理专业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中展开,采用无记名的方式、随机发放调查表300份,回收200份,结果较为客观可靠。调查内容以有关英语国家护理相关内容为主,共有4个:(1)有关英语国家的基本常识(3项);(2)护理时间观及社交规则(3项);(3)护理会话原则及语言交际(2项);(4)护理非语言交际(2项)。本研究以参与调查的学生回答各个类别问题的(平均)失误率为后期分析的依据。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高职高专护生对于有关英语国家基本常识以及非语言交际这两方面掌握的不大理想,错误率达到了51%;错误率最低的是护理时间观及社交规则方面的内容,但也将近30%。
二、调查结果分析
总体来说,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笔者发现大部分护生对英语国家的基本常识知之不详,尤其是民俗禁忌,对于护理过程中的会话原则以及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的规则掌握的也不理想,存在跨文化交际意识缺失的现象,这将导致其在跨文化交际中遭遇严重的交流障碍。通过分析,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西方国家文化及交际原则缺乏了解影响护生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对不同文化知识进行长期的累积沉淀的过程。我国著名的英语文体学家王佐良教授指出:“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而在研究中发现,高职高专护生对西方社会的文化知识以及非语言交际的知识的掌握并不理想。例如,近75%的护生不知道伊斯兰教教徒不吃猪肉,伊斯兰教在我国新疆等地有不少信徒,但很多护生对此毫无了解,可见其对西方国家的饮食禁忌了解非常欠缺,不知道西方人不吃狗肉。高达66%的护生认为,护士在与病人聊天时不可以翘着二郎腿,究其原因,就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这样做为让病人觉得护士不尊重自己、不严谨,殊不知在西方国家看来,这种方式会让人觉得轻松随意,有助于病人情绪放松。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护生对主要英语国家的重要历史、风俗禁忌以及交际原则等方面的了解。
(二)中文的负迁移作用对高职高专护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巨大
母语对于外语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当母语对外语学习起到阻碍或干扰作用时,即为负迁移。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由于护生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了解较少,又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实践经验,使得护生在实际交流中会不自觉地倾向于用本民族自身的文化习俗与交际原则去分析英语的语言现象,错误地将其套用到跨文化交际场景中去,从而导致了母语文化的负迁移现象的出现。例如,45%的护生选择称呼病人为“Manager Wang”“Lao Wang”,57%的护生选择“告知病人家属或单位”病人的实际病情,这与西方国家主张告知病人本人实际病情是相违背的,同时还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这个两个问题护生之所以错误率高的原因,正是由于受到中国文化习惯的影响,在实际交流当中不自觉地将中国的文化习惯负迁移到了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当中去。
三、提升高职高专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
笔者以本次调查为依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高职高专护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与现有教材有机融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
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中有不少涉及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以及交际原则相关知识的文章。教师在讲解这些文章时可将其具有的文化内涵穿插进来,使得护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其文化视野也得到进一步拓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护生进行文化熏陶,培养护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其今后的竞争力,为其今后在工作岗位能进行流畅的护患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文化移情”策略,有效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所谓文化移情,简而言之,就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将自己置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在主动的对话和平等的欣赏中达到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的目的,它是帮助护生在护患沟通中克服母语文化负迁移影响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其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的文化观对学生的文化意识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作为实现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的具体执行者,是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的关键所在。因此,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加大对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方面的培训力度,选派教师去有关英语国家进修学习;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获得实践机会。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护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对比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比较西方国家文化与中国文化,让学生对两者的差异有更为直观的认识。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词汇涵义、言语行为、非言语交际行为、风俗禁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文化差异比较,帮助护生克服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文化障碍,从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创设跨文化语言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鼓励护生通过网络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访问外文网站等。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为平乏的课堂注入活力,通过纪录片、电影等多角度、多方面向护生展示不同国家的风情、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组织英语角、举行护理专业英语口语大赛等。为学生多方位创设跨文化教育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既有利于语言的习得,也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凤.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0,(04):31-33.
[2]尹小芳.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与中国式英语[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01):58.
[3]黄宏姣.跨文化交际中的心理意识准备[J].学术交流,2004,(09):131.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度项目“高职高专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Y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