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探讨
2015-05-30杨晓华
杨晓华
在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中,物理课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我们都可以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习到。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高中物理在不断的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增添高中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新课改学习兴趣高中物理的学习需要很强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探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传统的物理教学一味地将理论知识框架灌输给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思考习惯的重要性,物理世界本身是充满奥秘的,需要学生拥有自主探究能力,勤思考结合实际,将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到实践中。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培养探究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1.新课改以后,面对新的教学标准和目标,部分学生和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
长期的传统物理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习惯,又由于新课改要求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教师面对新的艰巨任务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究。新课改将教学目标定的比较广泛,不再是先前的具体教学的大纲,增添的许多实践探究内容的课程,使教师的教学课时比较紧张,而且在不断探索中的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体系,所以教学任务上会给教师带来一定难度。
2.资源短缺问题
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短缺,新课改下要求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实验室成为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实验室设备资源的不足就无法达到课程要求。其他物理课程资源也比较缺乏,比如图书管理室的期刊、物理资料以及开放电子阅览室等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更多物理知识的,图书馆的物理资料和期刊不能及时更新都会影响学生获取最新的物理资讯。
二、新课改后高中物理教学的对策和途径
1.提高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
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只有教师具备专业知识结构,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标准,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由于新课改使物理知识在内容上有一些变动,增添了新内容教材,这样就要求教师更新所熟悉的物理知识结构,熟练新要求的实践教学内容,对实验室的器材和设备要完全熟练了解,同时还要对物理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学习,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跟上改革步伐。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社会,网络多媒体成为了教学的好帮手,通过网络资源的图片、视频,以及其他教学方法的交流,使教师在课堂上找到了更好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将本身枯燥乏味的物理课程变得生动形象,将抽象的理论阐述具体化,增强物理教学的效果。另外,网络上资源的共享帮助教师在网络上进行教学方法的交流和探讨,帮助教师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探究尝试提供了交流进步的平台,促进物理教学的不断发展。
3.利用科学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物理学科是一门需要方法逻辑的学科,运用科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习知识的水平。科学教育就是培养能力的一个过程,将物理知识结构形成体系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熟练地运用方法来掌握物理知识。传统的物理教学都是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很难将知识结构进行梳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实践学习,物理本身是具有无限奥秘的,就是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探究学习,只是了解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和探究精神的人才。
4.理论联系实际
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与实际结合,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导相关物理常识,生活与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明白物理的广泛应用,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理论与实际联系,具体生动的反映理论知识,避免了抽象阐述。
三、结语
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高中物理教学在不断的进行探究,虽然现阶段还存在一些资源缺乏,教师难以适应等困难,但是随着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的提高,学校在教学资源上的支持,将会促进物理教学的快速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在不断探寻和尝试中进步发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思考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陈琼.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探讨[J].成功(教育),2012,(24):216.
[2]肖吉霞.浅析我国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91.
[3]耿伟.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J].才智,2010,(30):66.
[4]宋兵凤.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讨[J].技术物理教学,2012,(02):9-10.
[5]潘兴国.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思考[J].青春岁月,2013,(1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