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5-05-30宋春辉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雷锋人文精神课程标准

宋春辉

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情感、内涵。它的目标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人文精神的具体诠释,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质的飞跃,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怎样为人”的素养。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为首,而多少年来,在语文教学却出现了以“授业”为主,以“传道”为辅的现象,从而引发了文道之争,工具性与人文性之辩,出现了“百年树人”、“时多、效率低”等种种批语,突出了“传道之路的艰辛与漫长,那么怎样做到“传道、授业”兼顾,就成了广大语文教师和研究工作者的呼唤与探索,这足以说明微观领域深化改革的复杂与艰巨。《新课程标准》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恢复了语文学科的科学面目,它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次质的飞跃。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学科应优先关注的是人类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对他们人文情感的熏陶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便有浓郁的人文气息迎面扑来。既有《看电视》、《棉鞋里的阳光》中对奶奶的孝敬,又有《父亲的菜园》中对父亲的敬佩与感激;既有《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她是我的朋友》、中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又有爱的奇迹《永生的眼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既有《为中华之去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又有《一面五星红旗》中的爱国精神,还有强烈渴望世界和平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颂扬亲情、明理诚信的课文,仁、义、孝、廉、礼、智、信、勤、美、恒、忠、勇等中华民族传统高尚的人文精神在教材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人文精神的目标

1.了解我们伟大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知道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及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建立为社会、集体服务的责任感、正义感和荣誉感。热心参与适合儿童的公益活动。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遵守公德、学会奉献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团结守纪、尊师助人、努力学习、刻苦锻炼良好习惯,和孝敬父母、有爱亲人、勤劳节俭、自强上进的优良作风。

4.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对自然美和人格美有一定的感受力。

5.培养竞争意识,开拓进取、不屈不挠、勇于求新、知难而进的坚毅性格。

6.树立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知错就改,悦纳自己,不断进步的勇气和自信心。

7.懂得爱惜自己的声誉,自觉规范言行。明白任何人的帮助都是短暂的、有限的,不可代替自己的劳动。

三、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

1.以读促情。在教学《妈妈的爱》一文时,我以“操心”为突破口,让学生回忆父母为抚育自己而付出的艰辛劳动。有的同学说妈妈有好吃的总是留给自己;有的同学说自己生病时,妈妈在床前守了一夜而熬红了眼睛,有的同学说春播、秋收时,爸爸、妈妈累得又黑又瘦,还有的同学说父母为了赚钱,每天早出、晚归,当感情被推到高峰时在去朗读课文,效果倍加。尤其是对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导读、吟诵,会使学生倍感温馨。整堂课学生都沉浸在默默的温情中,课文读得特别有感情,领悟得也非常好,发言句句出自肺腑,令听者感动不已。

2.创设情境。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我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先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雷锋事迹,我再小结雷锋同志光荣的一生。接着我又读了几篇他的经典日记。在他牺牲后,国家多位领导人都给他题了词,其中毛主席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学习的榜样,《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也被广大人民传唱。再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并把做好事的人比作“活雷锋”。抓住时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迸发出对雷锋叔叔的崇高敬意和深情怀念,在深情的朗读中感悟雷锋精神永放光芒。达到了人人争做“活雷锋”的预期目的。

3.相互合作。《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尊重他人,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合作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如在分角色朗读课文中,有两个学生都想扮演同一角色,这时就发生了矛盾。对此,我让两个人轮换扮演角色,使他们从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合作的意识。

4.重视积累。《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不够、文化积淀不深厚是以往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新课程标准》作如此修订,重在引导教师放弃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分析的教学方法,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较大的阅读量来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如果学生的语言积累有了“量”的突破,语文能力就会有 “质”的飞跃,那么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是什么?著名作家王蒙在《人文精神问题疑惑》中谈到:“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的思想,或簡单的说,人文精神我们估且可以定为一种对人的关注。”那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就是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内涵。从而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给学生的人生以底蕴。世界无产阶级伟大领袖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为之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所以,人文精神最集中的特点是对人心理的滋养作用。

猜你喜欢

雷锋人文精神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写给雷锋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