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实效性数学课堂,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2015-05-30李金莉
李金莉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都有极其重要作用。高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实效性,是为未来所需的素质而准备的高中数学理论的基础、概念和结论。自我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实效性自我教育合作交流一、中学实效性数学课堂的有关依据与理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通过有效的概念教学,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
自我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参与动机,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作出评价调控。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多考虑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的画面,有利于反映事物变化的过程,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提高参与的质效。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二、通过实施课堂,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实践和探索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的统一体,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青少年往往成为被教育对象,教师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地用在怎样把更多的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更多的科学真理和道德准则灌输给学生的头脑里,他们认识了许多事物和了解了许多知识,但是他们并不认识和了解自己。只有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主动连续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与流程
以概念为例,对概念严格的定义与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作出必要的整合,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使相应的定义对学生而言变得丰富和生动起来,不再是一种空洞的词汇游戏。因此,作为新课上的学案设定可由教师制定,问题的提出以学生接触的问题为主,从中归纳整理,通过发现规律和提出问题,形成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课堂围绕学习中的问题,有学生进一步,总结此类问题的规律,指导学生在再次改变问题的条件,等式结构等方法,提出新问题,并类比你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课后进一步从问题条件的改变入手,发现新问题,就能形成一套有效自我教育途径。学生在这种课堂教学反复引导,想就能形成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可制定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流程如下:①课堂学案(归纳整理)→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独立解决;②课堂探索(变成分析)→讨论探究→总结方法→形成规律,得出结论课后反思(总结提炼)→发散思考提出新问题→反复演练→巩固提高;③自我教育→类分析类比联想→实践探究→自我学习。
2.中学数学实效课堂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的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更要关注知识形成过程,同时也要兼顾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站在系统的高度设计教学,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1)从认识过程看,概念的形成往往是在整体与局部细节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深入,以图形呈现概念的办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从这些图像中归纳出数学性质,让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从而比较顺利地接受了这个新的概念,突破了认识上的障碍。我们发现,教学中不是唯一的强调其中任一方面,而更加重视对于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结,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根据情况与需要在这些成分之间灵活地做出转换。
(2)从设计思路看,注意知识线、方法线、学生活动线三条主线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在课堂上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
(3)从课堂实效看,使学生体验数形结合、分类整合等数学思想,为进一步研究由数到型作了坚实的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保证下一阶段学习的顺利进行。
(4)从创新能力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课堂上学生能对每个参数有很好的直觉,并画出准确的图形,使课堂研究过程得到充分的展示。故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课堂上学生提出了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和思路得到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有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普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总之,数学的学习就是在不断地认识数学对象的特征和关系,数学能力的形成就是发现数学对象的特征和关系的能力的形成,同时这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