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巷》教学中过程中写作意识的渗透

2015-05-30郑群涛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雨巷油纸伞丁香

郑群涛

现在中职生大多作文基础薄弱,对写作丧失兴趣,一上写作课,老师无从下手,学生无从着手;平时的课程教学,教师常常就课论课,偶尔有些写读后感、补写改写,但真正涉及写作的技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的却不多;而中国新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所以深受广大中职生喜欢。其实,我们的诗歌教学可以改变思维,开阔眼界,以诗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借鉴诗歌的技法,思索诗歌的理趣,形成自己的感悟,而不能仅限于诗歌内容讲解。所以我们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爱好新诗这点来做文章,引导学生逐渐热爱写作。

当然,对于中国现当代诗歌的鉴赏,中学生是比较陌生的。中国新诗在新课文的预习中很多同学提出读不懂诗。记得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曾有这样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话:“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看来正如朱先生所言,学生们在散乱无序的日常生活中总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他们很少做整理归纳的工作,基本不去思考,更不会写作。他们最为缺乏的便是对生活本身的趣味的领悟和体会。而我想当务之急是着眼于诗歌本身,从对词句的赏析入手来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让语文课堂成为一幅幅由文字而描绘的画面,一次次作者与读者心灵的对话,一场场深挚的情感的告白。

例如在讲授戴望舒《雨巷》的过程中,在单篇教学过程中着重讲解其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主旨美,在分析“四美中”渗透作文意识,让学生在听课中掌握一定的作文要领。

首先我们可以从听觉入手。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对音乐感兴趣,旋律感较强。我们可以抓住《雨巷》的优美旋律来引导学生对写作时语言美的追求。《雨巷》最直观的美感是语言美,极富音乐感。“彷徨”、“悠长”、“雨巷”,“丁香”、“姑娘”、“惆怅”、“迷茫”均用唐韵或“江阳辙”,回环吟叹,更增添了全诗幽茫惆怅的情致。语言是诗的眼睛,也就说是乐美,有音乐一样的感觉。这首诗的语言可以说是美女的眼睛,让人读了心止不住燥动。“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读着这样的语言,就使人感觉好象是走进了一个美丽的山谷,在山谷里喊着,听山谷的回音一样,回环往复。我们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配合优美的旋律用心去听,去感受,用自己的话再现出画面,用自己的感情变化去调整节奏,尽自己最大努力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富有旋律感的歌词,不在乎长短,不在乎多少,不在乎深浅,只要学生自己写出来就可,相信这样学生是有兴趣的,很快会进入角色的。

在学生进入角色后,我们乘势让学生去品位诗歌的画面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此诗以“雨巷”为题,就为本诗设计了一个独具匠心的环境。整首诗充满着极大地想象空间:“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我们还是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想象 “丁香一样的颜色”是什么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是什么香味、“丁香一样的忧愁”是怎样一副神情,感受下渗透着哀怨、彷徨的雨水,还可以想象下“丁香一样的姑娘”最好是怎样的样子(怎样的面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尽量注意诗歌语言的节奏与旋律,这样学生有东西可写,也较容易下手,长期下去,慢慢写作兴趣就来了。

学生的脑海里形成画面后,我们可以让学生睁开眼睛,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来组合脑海中的画面中的要素,借诗歌的结构美来让学生来学习谋篇布局。结构美表现在诗节的首尾呼应,以及排列的错落有致上。诗歌第一节诗用“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诗人积蓄了满肚子的忧愁,一开笔就倾泄出来,营造了忧愁的凄美的意境;最后一节诗又反复出现,中间又写到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凄婉、迷茫,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而精选到诗中油纸伞、雨巷、丁香、篱墙等物体,也渲染着淡淡的哀愁。诗的开头和结尾明显地呈现出“建筑”上的回环之美。结尾处将开篇的“撐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换成了“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诗句只是将“逢着”改为“飘过”,这同时又体现了诗作在遣词上的一种取向——喜用叠词。叠词最突出的表达效果即在形成一种轻盈柔美的韵律感,为突显离别这一主题立下汗马功劳!诗歌的感情很容易感动学生,我们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学习首尾呼应的技巧,还可以另找一些例子,加深学生的印象。

把握这些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来领会文章的主旨,通过领会诗歌的主旨来观照作者传达这种情绪时的技巧,让学生明白怎么写。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鼓励学生创新,有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中学习创新思维。首先要抓住诗题“雨巷”这两字,明确这个题目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了一种朦胧迷离而又低沉忧伤的氛围。诗的题材旨在通过对黑暗现实(雨巷)中希望与理想(女郎)的找寻和与她的失之交臂,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不满、失望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绪;那么雨巷之于诗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来观照作者传达这种情绪时的技巧。这首诗它完整地具备闻一多先生提出的诗歌“三美”的美学创作原则,无论在其“建筑”“绘画”抑或“音乐”方面都堪称典范。说到韵律,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诗作本身具有的文字表现力,它就犹如一首轻柔忧伤的小夜曲,轻柔舒缓,令人回味无穷。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与诗人朝夕为伴,在诗人的眼里和心上投影下画面——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这些画面的罗列不是干巴巴的,而是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意境,一种迷惘、惆怅的晦暗时空。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凄美、缥缈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由此,可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我就是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我到底在追寻什么,我的心境是怎样的,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写出自己的感悟。

的确,在学习新诗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学生对新诗感兴趣契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法。在以文句的赏析为纲要鉴赏诗文的同时,要引导了学生审视诗文的构思题旨及布局等技法上的匠心独运之处,并把它用到学生的实际写作中去。这正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应该把握的一个原则,作文教学要穿插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学习学生感兴趣的篇章,引导学生去构思立意,选材取材,谋篇布局,最后用自己的熟练的表述语言驾驭全篇。

猜你喜欢

雨巷油纸伞丁香
永远的丁香
丁香
戴望舒《雨巷》(节选)
盛开在烟雨江南中的花——油纸伞
泸州油纸伞
丁香本马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油纸伞下的四月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