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2015-05-30蒋娟娟
蒋娟娟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他伴随着人的一生,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面对教学改革,痛定思痛后,我尝试着在阅读方面进行改革。下面是我反思多年语文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面对个体差异,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所在的学校每天都有早读课(二十分钟)。早读课,我从不占用,而是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地阅读。早读课成了学生的阅读天堂。内容不限,可以是课本上的美文,也可以是班里图书角(学生从家里拿来的)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这是每天早读最令学生期盼和心动的时刻。即使在课堂上,我也尽可能让学生多阅读。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还是喜欢老三样: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一节课几乎在被动地听中度过。久而久之,便没了阅读的兴趣。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留有足够的时间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改掉了以往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傅雷家书》一文中,我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作者写作目的,写法,重难点句子,以及现在年轻人对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等方面进行提问,学生的问题很有价值。学完那篇文章,我还推荐他们课外阅读老舍、陈景润等的关于教子的文章。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这样多好,既通过质疑完成了阅读教学又突出语文课的情感教育。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看 法,可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以锻炼。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 ,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读有所获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确实如课标中所说得那样,我们的学生良莠不齐。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生制宜,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 还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无论哪个层面的学生,作为教师都应该对他们的个性化阅读给以充分的理解和欣赏,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做到因文制宜。首先我们要注意选择那些思想性、文学性,即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之后还要根据文本特点区别对待,一定要改掉以应试为目的的架空分析式的阅读模式。只适合读后作为材料积累的文章就坚决不能做无味的问题分析,可让学生多读几遍,整理记忆;思想深刻,理解较难的文章就要引导学生“钻”进文本,汲取精华;行文规范性强的文章就不要忽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总之,我力求让学生读每篇文章都有收获。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
四、养成阅读习惯,拓展阅读面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并使之成为的一种习惯。我的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培养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并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