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和思考
2015-05-30黄德荣
黄德荣
【摘要】学习过程中,教学氛围和环境质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巨大的影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将会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使学生能更快速的参与到教学情境中,顺利完成“情景、活动、体验、探究”的教学过程。师生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下,更容易被彼此的熱情影响,利于感情上的交流,也更能促进教学热情和兴趣,促使学习更加有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有效性
在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情景就是问题情境,根据一个短小的故事,简单的行为,有意义的思考题等抛出相应的问题,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将数学问题体现于课堂情境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热情,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知识传授的目的。
教学情境的设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规律等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将问题以更加赏心悦目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思考问题,激发思考的热情,促进思维的发展。在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时,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各年龄阶段学生思维方式不同,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在进行问题情景设置时要根据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例如低年级的同学,思维相对较简单,但是对色彩、声音和动画等冲击力相对较强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所以可以设置一些直观、简单易懂的事情;而高年级学生思维相对开阔,所以在进行情境设置时多采用发散思维的问题情境。所以,低年级的同学可以采用讲故事、做游戏和动画片的问题情境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度;而高年级的同学则可采用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发散思维,沉浸在数学的魅力之下,满足他们想要成功的心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接触最多的数学问题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老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应该将这些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的数学问题再返回到生活中去,使枯燥的数学问题成为有趣的生活问题,同时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技术的帮助,设置更加符合现代生活,更加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即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了解数学奥秘的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文本对话,使情境创设具有目标性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在教学生活中要明确情景设置与学习主题之间的关系,教学情境不仅要能体现一定趣味性还要能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主题相符合,还要与学生接触过的现实生活相似,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发散性思维。但是在现实教学生活中即要做到具体、有趣又要做到不偏离主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与文本编排意图对话,切忌走失方向
现在的教材,为了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一般会设置很多插图,并在插图旁边标注出文字对插图进行解释,本意是能够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但是在现实教学活动中,这种方法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与例题的地位作用对话,切忌盲目拔高
现实教学生活中最常用的情景就设置一些具有典型性、规范性的例题,例题在整个教学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负责整个教学内同的导向,如果一个例题问题明确,立意够新,启发性强,那么例题就会对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起到促进的作用。
四、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是有效的
体现教学生活中的问题情境的水平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情境的有效性,即任何一个问题情境的存在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学意义,而所谓的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是指创立的问题必须能够顺应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值的欲望;其次要能够体现明确直接的解决方法,即指导学生在这种问题情境下如何去解决问题;然后要给学生提供可以解决问题的材料,给学生研究提供支持;最后要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给与引导。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一个有效性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发散性,其次要有明确的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暗示和指导,给与学生参与到问题情境中的材料和对学生进行启发性引导,在这整个过程中老师起到了学生和问题之间桥梁的作用,促进学生对教学任务中相应问题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能不能顺利接受“包袱”,所以要设置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问题意图时可以采取有效的手段顺利过渡到正常的思路上,防止掉链子,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息和能动性。
概括而言,教学情境不是特定的模板,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有时是趣味性的,有时学术性的,但是不管形式如何变幻都不能脱离其为教学主题服务的本质。所以教学情境的设置时有目的的,也是需要技巧的,同时更需要符合当前的教学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其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在保持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到最有用的知识,也能使教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与激情。
五、总结
教学情境不是特定的模板,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有时是趣味性的,有时学术性的,但是不管形式如何变幻都不能脱离其为教学主题服务的本质。所以教学情境的设置时有目的的,也是需要技巧的,同时更需要符合当前的教学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其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在保持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到最有用的知识,也能使教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与激情。
【参考文献】
[1]吕敏. 中美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情境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2]董玲.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科书中的情境题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薛亚乔. 中美两国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提出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