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贵在“知行合一”

2015-05-30姚会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作风群众

姚会娟

从2013年6月开始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虽然作为一个专项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已基本结束,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党的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其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在工作方法上必然体现为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90多年来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的传家宝。实践证明,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只有坚持知行合一,不断让思想自觉引导行动自觉、让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才能抓得实、做得深、走得远。

明代王阳明首倡之“知行合一”学说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知行合一,乃是“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若行而不能明觉精察,便是冥行,便是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必须说个知;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必须说个行”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在长期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提出了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也实现了传统哲学命题的现代化。

将群众路线上升到党的根本路线充分体现了知和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丰富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理论。群众路线的提出、形成、完备、成熟及升华的过程,符合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通过革命的实践发现了群众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提出了群众路线雏形,又将其运用到建立、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等革命的实践中,证实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真理性,为群众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党在群众路线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颁布实施《井冈山土地法》等,极大地改善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实现了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效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正式把执政党的地位和人民执政的地位统一起来,从而在理论上指出了我们的政权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充分阐释了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将群众路线的内容概括为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观点和领导人民群众的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使得群众路线理论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在循环中实现了升华。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所描述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全力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牢牢把握基本原则,掀起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热潮。

这种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源自于马克思主义者对待自己所创造的理论的科学态度,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规律。因为“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是没有完成的。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良知”之知,在王阳明的世界里作为一种潜在的存在或能力需要在行中实现出来才具有真实性。“有善有恶是意之动”,良知虽然是无时无地不正的、寂然不动的本体,但这本然之体一动便产生了“意”,而“意”則是有善有恶、可善可恶的。且世界上圣人鲜见,多乃一般之人,此般情境下,因“人有习心”, 即世俗利欲之心,所以“意念上见善恶在”。他们不能如圣人般当下自觉到本然的良知,而必须通过一个致知的过程才能达到这一境界。正因为绝大多数人的良知“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建意义重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由知行分离所触发,治本之策自当通过强执行、抓落实实现知行合一。

在王阳明所处的明代中期,知行合一的提出实乃因时而发。上至皇帝下至群臣,腐朽堕落、贪婪残暴之风日盛,争权夺利,纷争不断,道德败坏,世风日下,统治危机凸显。受科举影响,学人皆用心于记诵八股文,追逐名利,不少读书人虽然学到了不少书本上的知识,但在行动上却经常与圣贤之道背离。王阳明认为上述流弊产生的源头始自程朱之学的知行分离说。为整肃流弊,重振圣学,他提出了知行合一说。

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内一部分干部不能适应,同样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思想方面的骄傲自满和以功臣自居的情绪,贪图享受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如作风方面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等作风。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这一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真知,如果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得到践行同样会出现知行分离,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此种背景之下,于是有了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克服了党内新滋长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等顽固作风,提高了全党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改进了全党的作风,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当下,党的执政地位已经稳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工作的中心任务。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开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花,指导并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群众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所开创的全新局面。

但现实中,知行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大搞政绩弄虚作假,掩盖问题和矛盾,空话套话泛滥,开会发文只务虚等形式主义;跑官要官谋私,讲关系任人唯亲,缺乏公仆意识,听不得不同意见等官僚主义;迷恋官位特权,以权谋私无忌惮,贪图享受玩乐,沉湎于花天酒地等享乐主义;变相自谋福利,巧立名目花公款,接待讲究排场,忙碌于迎来送往等奢靡之风,老百姓看在眼里,怨在心头。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大兴为民清廉务实之风的当下,仍有某些人大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形式主义。他们批评与自我批评无关痛痒,总结汇报头头是道,私下做法却是另外一套,抱着闯关心理走形式、避风头、玩变通。如果任由这种歪风肆意猖獗,不仅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会大打折扣,更会加倍损害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诚如如毛泽东所言:“思想落后于实际的事是常有的,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受了许多社会条件的限制的缘故。……他们的思想离开了社会的实践,他们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任向导的工作,他们只知跟在车子后面怨恨车子走得太快了,企图把它向后拉,开倒车”。

凡此种种,皆与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良知”明显背离,势必导致群众心生不满,积攒更多怨言,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让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危危及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正所谓“知行合,民心聚;知行离,民心失”。

其实要改变这些顽疾并不难,关键看工作责任制怎么落实,是不是真落实。如果户籍、民政、工商等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像银行柜台员工一样由其服务对象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结果直接由专门的督察考评部门掌握,并直接与公共服务提供者的绩效、薪酬和晋升挂钩。让那些给群众找麻烦的人一身麻烦,那些搞官样文章欺上瞒下的人浑身不自在,那些让群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人自身难保,则最顽劣者也必然会收敛其行为。

(作者单位:萍乡市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作风群众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