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摔倒以后

2015-05-30马波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言行冷漠小心

马波

户外活动后,我带着孩子们往活动室走去。萌萌不小心摔倒了,摔倒后的他有些情绪,不愿意立即站起来。令我震惊的是,他身边的同伴都神情漠然地从他身旁绕过,没有人去帮助他。于是,我走过去把萌萌扶了起来。

孩子们的漠然、无动于衷引发了我的思考。以往,如果孩子摔倒了,只要不是太严重,我都会对他们说:“没事儿,自己起来,要勇敢。”现在想想,我的行为适宜吗?幼儿的行为与态度主要是模仿得来的。看来,孩子们的冷漠与我平时对他们的态度不无关系。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在批判孩子摔倒以后成人的过度反应。批判者认为成人的过度反应一方面会放大孩子痛苦的体验,让原本可承受的痛苦变成不可承受,从而使孩子变得娇气。例如,孩子摔倒后并没有哭或哭闹得并不厉害,但成人惊慌失措的表现反而让孩子哭闹得更厉害了。另一方面,成人的过度反应被视为溺爱孩子的表现之一,认为这会让孩子更懦弱、缺乏勇气。粗粗听来,这些说法不无道理,所以当孩子摔倒时,我们经常对他说“自己起来”“勇敢一点”“没事儿”……教师的本意是让孩子变得坚强、勇敢,但与此同时是否无意中也教会了一群孩子“冷漠无情”呢?

那么,教师怎样的言行才是适宜的呢?我想,教师淡定从容的态度、亲切友好的行为都是适宜的。如,看到孩子摔倒后温和地询问孩子“还好吗”“需要帮助吗”,平和地对孩子说“不小心摔了一下吗?应该没关系的吧”,或微笑着将孩子扶起来说“下次小心”。教师适宜的态度和行为有助于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基于这样的反思,我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言行。当孩子摔倒时,我会对他微笑,平和地询问,轻声地安慰……我这样做会让摔倒的孩子安心并愿意自己站起来。更可喜的是,我的改变也带动了孩子的改变。他们在看见同伴摔跤后不再漠然走开,而是会主动问“你怎么了”“需要帮助吗”,然后主动将摔倒的同伴扶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摔跤、跌倒在所难免,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态度是冷漠,那么孩子在一次次自己站起来后也学会了冷漠。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态度是惊慌、焦躁,那么孩子以后遇到困难也会惊慌、焦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平和、理性地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事件。

猜你喜欢

言行冷漠小心
突然之间
东霞
小心感冒!
吃我们,就要小心,我们的果实会爆炸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小心感冒
谨言慎行
画说世事
妙语连珠
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