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专业期待
2015-05-30
今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园长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幼儿园园长队伍建设向专业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日前记者采访了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院长秦金亮教授,请他谈谈《园长标准》对园长专业化发展的促进意义。
问:请您谈谈《园长标准》对促进园长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答:任何一个成熟的行业、受人尊重的专业都有标准。标准的成熟程度会影响一个行业的成熟水平,成熟规范的标准既是专业性的标杆,更是专业性的保证。一个行业有成熟规范的标准既彰显了这个行业塔尖精英的雄心,又保证了这个行业塔身与塔底人员具有行动的方向和准则。在中国,《园长标准》不仅标志着行业自律与专业觉醒及专业自觉,还体现了园长专业发展的国家意志,或国家层面的专业期待。
问: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处于大发展时期,而各地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办园体制的幼儿园诉求各异,那么《园长标准》的功能定位是什么呢?
答:《园长标准》有三个功能定位:准入、规范、发展。“准入”是指《园长标准》是园长入职的底线,为园长的聘用提供专业依据;“规范”是指《园长标准》为各级政府管理园长队伍,各类培训及培养机构提升园长领导力、专业水平提供专业依据,更为在职的园长提供专业规范依据;“发展”是指《园长标准》指向未来园长群体的精神追求,它对园长群体的行业自律有唤起功能,对行业自觉意识、园长行为意识有专业引导功能,更为高水平园长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问:《园长标准》的颁布对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答:《园长标准》对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发展有着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首先,《园长标准》彰显园长专业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幼儿园与中小学相比不仅是学段上的差异,它还具有独特的保育功能、儿童福利功能、家园社区作用统整功能以及讲求高度专业性与敏感性的卫生保健功能,园长的专业性还表现在园长所面对的人群除教师外还有保健人员、保育人员等多个专业群体,所以,当园长不同于当中小学校长。目前,部分地区的幼儿班附设于小学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不是学前教育的主流,更不能说明学前教育没有专业性。其次,《园长标准》为园长的准入、选拔、任用提供了更具体的专业依据。园长不仅是一个与中小学校长相对等的领导职位,更重要的是其有独特的岗位要求。幼儿园有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和组织使命。虽然不同国家托幼机构的组织形态各有不同,但保教融合的组织使命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再次,《园长标准》为构建专业化的培养培训体系提供了专业指引。园长的培养培训一直存在诸多困惑,既有制度、模式问题,也有课程、资源、方式方法等问题,《园长标准》主要是从园长成长规律出发力图解决这些难题的。最后,《园长标准》的现实意义在于增强在岗园长群体的专业自觉,使岗位成长成为园长的自觉行动,使园长体验到专业成长的生命意义,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问:我国已经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教师标准》),现在又颁布了《园长标准》,两者存在何种关系?
答:合格教师是合格园长的前提,从成长历程看,园长一般是由教师逐步成长起来的。《园长标准》中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领导保育教育”,就是要求园长要有专业引领能力,特别是课程领导力,以领导和保障保育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保教质量。二是“引领教师发展”,就是要求园长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率先垂范,引领发展,通过落实相关政策、构建相关激励制度、采用多种举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可以说《教师标准》为《园长标准》奠定了基础,《园长标准》为落实《教师标准》提供了制度保障。幼儿园园长应该成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领导者。
问: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要成为园长首先必须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答:是的。园长应该是幼儿教育的行家里手。一名合格的园长必须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一名优秀、杰出的教师做园长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专业魅力,加之良好的领导力品质,这样的园长更容易产生领导感召力,可以说专业领导力是园长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园长不仅自身专业水平要过硬,还要能引领教职员工获得过硬的专业能力,那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工作绩效呢?
答:工作绩效、领导绩效的取得有赖于园长的组织领导力,组织领导力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内外部资源,产生最佳绩效。《园长标准》提出了“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两个组织领导力的维度,就是要求园长既要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又要充分调动外部力量,形成合力,从而取得最佳绩效。
问:园长领导力由哪些要素构成,具有哪些特质?
答:《园长标准》将园长的组织领导力、教育领导力、价值领导力作为领导力的基本构成要素。组织领导力是基础,它要求园长有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的能力。处理好幼儿园内外部关系是幼儿园组织管理的关键。教育领导力是园长领导力的核心,一位专业的园长一定是一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教师专业性是园长专业性的基础,园长的教育领导力必然体现在领导保育教育、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上。园长领导力的最高境界是价值领导,价值领导必然体现在文化领导、思想领导、思维方式领导等管理哲学、领导哲学层面,对整个管理具有统领作用。
问:以往很少听到“价值领导”这一概念,它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答: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主体需要与客体满足之间的关系。然而管理中的主客体关系异常复杂,关涉物-我、人-我、我-我的主客关联,更关涉双主体、多主体的互动及建构,形成复杂的主客体之间的意义之维,这其中就涉及价值领导。从人际关系学、人本主义视角来看,价值领导的根基是多向主客体关系的意义之维。就教育领导而言,既涉及物,更涉及人,物的背后是人,物是人的文化表征,主客体关系实际上构成的是人与人之间种种的价值关系,人的需要、人的自我形象、人的特质、人的属性等是理解种种价值关系的意义之维,也是教育领导者对这种种价值关系进行判断、反思与整合,形成管理价值观的意义之源。一个具有专业自觉的园长要洞悉不同主体的价值诉求,以高度的专业意识把握价值领导的层次性、多样性、历史性、社会性、动态性、主导性;在多维价值的参照下,明辨价值源流,审思历史价值,明晰基本价值,然后形成主流价值,凝聚核心价值,澄清非主流价值,这就是价值管理的基本路径。价值管理的难点是凝聚、提炼、形成核心价值,核心价值集中体现了园所的精神气质,它是园所的精神支柱。
园长的价值领导除了具有前述的特点外,还具有独特性。其独特性在于对“儿童”的理解和定位,人们习惯认为幼儿是不懂事的孩童,是“未来的人”,而《儿童权利公约》强调“儿童第一”的原则,人类的成长研究也有“儿童是成人之父”之说。新近儿童发展科学的研究表明:婴幼儿的感觉整合、感知运动统合、执行功能、社会信息加工、心理理论、情绪中的某些能力具有敏感期及不可逆性,这些能力的某些方面接近甚至达到成人水平。不管是从尊重幼儿的应有权利,还是从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我们都应把儿童摆在与成人平等的位置,这种价值观会逐渐成为人类共识:在心灵上儿童与成人是平等的,在实践中要遵循儿童发展规律,恪守“儿童第一”原则。幼儿园的价值意义链中,儿童既是出发点,更是落脚点。
问:当下,我国很多幼儿园颇重视文化建设,业已形成某种“文化热”,价值领导与幼儿园文化建设有何关系?
答:幼儿园出现“文化热”是件好事,是现代管理意识觉醒和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然而我们也要警惕虚假、浅表的文化管理。如,不切实际、不尊重幼儿园发展历史的所谓的“文化提炼”;脱离教职工生活方式、价值诉求,只是由领导团队、“智囊团”创造出的某些新鲜词汇;为装点门面设计园徽、园歌、园训;为特色而特色地强推所谓的特色文化,等等。营造育人文化要基于幼儿园实际、基于幼儿园的发展历史、基于幼儿的生活方式、基于教职工的价值诉求,更不能偏离主流价值观、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由教职工、幼儿、家长共同创造,其本质是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发现、价值澄清、价值整合、价值展现。
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价值领导的展现样式、型塑表达,幼儿园所追求的核心价值是幼儿园文化建设之魂。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儿童意识”是基点,所谓儿童意识就是在生活、环境、教学、组织、制度、文化表征中处处有儿童,在思想、行动中时时有儿童,儿童关照被嵌入园所的每一个角落,儿童价值被铭记在每个相关者的心中。一个有专业深度、文化高度的园长,不仅要提升自身、员工的“儿童意识”,更要提升家长、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儿童意识”,这既是对幼儿园价值领导的高要求,也是对《园长标准》中“幼儿为本”的理想追求。
问:园长在管理实践中应该扮演哪些角色?
答:《园长标准》将园长的组织领导力、教育领导力、价值领导力作为领导力的基本要素,其中60条专业要求的内在逻辑也决定了幼儿园园长应扮演好教育者、组织者、思想者三种角色。教育领导力体现的是教育者的角色,组织领导力体现的是组织者(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管理者)的角色,价值领导力体现的是思想者(至少是反思中的系统思考者)的角色,这三者相互依存,存在交叉、嵌套的复杂关系。园长要扮演好这三重角色,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修炼、培育过程。教育者、组织者、思想者的角色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园长首先是行动者。
问:园长的专业成长轨迹应该是怎样的?园长领导力是如何形成的?
答:园长的成长一定是从一个普通的员工开始的,如同军校毕业的军官也要从士兵开始锻炼一样。园长需要具有领导特质,更需要在行动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园长需要掌握相应的管理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园长需要具有管理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岗位上锻造;园长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与德行水平,这种思想和德行水平只能在知行的反思中不断得到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