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矢志不渝苏菲:坚守爱情,相守终身

2015-05-30庄林林井人

党史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麻风病联欢会苏菲

庄林林 井人

苏菲(1920-),浙江舟山人,1939年8月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文学和戏剧。之后,她与国际友人马海德大夫结婚。

逃避包办婚姻赴上海

延安十年,是苏菲认为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苏菲1942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延安“鲁艺”实验话剧团任演员,参加《带枪的人》等话剧演出。之后,她与国际友人马海德大夫结婚。

苏菲,被称为鲁艺校花。她原名周素珍,周苏菲。1920年5月19日出生于上海普陀区沈家门街道东横塘(现东大社区),6岁入学。1935年,她为逃避包办婚姻赴上海,经友人介绍加入中国左联领导的话剧艺术供应社。同年夏天考入上海正风中学高中文科班,一边读书一边参加进步剧目演出。

苏菲在上海,是左翼文化界活跃的“小鸽子”,16岁便走上银幕,与走红上海的蓝苹(江青)同台演出《大雷雨》,江青扮演女主角卡塞琳娜,苏菲扮演的是卡塞琳娜的侍女。那一年,苏菲还出演了电影《海葬》。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苏菲随艺术供应社部分同志撤離上海,经香港、越南转至云南昆明,通过地下党组织介绍,参加昆明抗敌后援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8月,苏菲到达延安。延安城里到处传说着,江青的妹妹来了,一时间苏菲也成了引入注目的人物,很多人纷纷打听,哪一个是江青的妹妹啊?

看病看来的求爱信

1939年12月,延安的冬天分外寒冷。这天,苏菲患了感冒,浑身发烧咳嗽。同窑洞的战友们劝她赶紧去找马博士。

她们说的马博士就是马海德。这个出生于美国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医学高材生,在来中国之前就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1933年,他不远万里来到上海从事医疗工作,1936年,经宋庆龄介绍来到延安。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性格开朗,说话非常幽默,毛泽东和老百姓都喜欢找他看病,人们称他为“万能博士”。

苏菲按照战友们的指点,在杨家岭找到了马海德住的窑洞,她轻轻地敲敲门。门开了,站在她面前的胡子满腮的马海德一脸惊讶。

苏菲的脸被风吹得红扑扑的,一双大眼睛清澈明亮,再加上灿烂的笑容,简直就像一个从天而降的天使。马海德被这突如其来的美丽镇住了。但是西方人热情豁达的天性,使他马上恢复了常态,开始了工作。马海德给苏菲作了诊断,开了药,并专门给她配了治鼻炎的药水。他将一瓶粉红色和一瓶浅绿色的药水交给苏菲:“你先用这两瓶,过两天我再给你捎药过去。”

第三天,苏菲真的收到了马海德托人带来的药,而且还有一封信。苏菲打开一看,一红一绿的两张彩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我衷心希望你早日恢复健康,恢复那天使般的美丽。我看到了你的微笑,就看到了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你是那么强烈地吸引着我,美丽的苏菲姑娘,你能接受我诚挚的爱吗?”苏菲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整个人沉浸在幸福之中。

联欢会变成了催化剂

转眼到了1940年除夕,由于是传统节日,联欢会是必不可少的。整个礼堂里充满了喜庆气氛,作为联欢会上唯一的国际友人,马海德成了焦点,而他表演的节目更是把联欢会推向了高潮。他脚穿高底靴,身着京剧装,画着一张大花脸,在台上扭来扭去,唱着谁也听不懂的调子,连坐在台下的毛主席等中央领导都被逗得前仰后合。

联欢会结束后,苏菲回到窑洞,可她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全是马海德逗人的模样。苏菲的心已经接受了马海德。

想到自己还没有回复马海德的求爱信,苏菲就写了一封蕴含羞涩而又有所表示的信托人捎去。马海德看了苏菲的信,兴奋得不得了。他把信看了又看,哼着曲子又给苏菲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约好见面时间。

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多,他们之间的了解越来越深刻。苏菲虽然年轻,但人生之路并不平坦。同样,马海德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也强烈地吸引着苏菲。苏菲崇敬马海德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而马海德对苏菲甘愿抛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举动也深为感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让两颗年轻的心贴得更紧了。

延河畔上定情缘

春节后不久的一天晚上,临近子时,与苏菲同住一孔窑洞的李大姐突然呻吟起来,看样子她要临产了。同屋的年轻女战士都慌了手脚,李大姐让她们去找马博士。苏菲赶紧和好友林兰拿上手电筒去找马海德。

有马博士在,李大姐顺利分娩。苏菲打来了一盆热水,让马海德洗手:“马博士,太感谢你了,赶紧回去休息吧。”

马海德却说:“不啦,天快亮了,我们出去散散步好吗?”苏菲顺从地点了点头。晨光熹微,大地笼罩在乳白色的薄雾之中。苏菲和马海德并肩徜徉在延河畔,细声地倾心交谈。突然,马海德拉住了苏菲的手,第一次亲吻了自己心仪的姑娘:“苏菲,你同意和我结婚吗?”苏菲嫣然含笑,羞涩地点点头:“同意。”马海德激动地紧紧抱住苏菲,说道:“我真是太幸福了……”在延河边温暖的阳光下,他们忘记了一切,沉浸在幸福之中。

这天清晨7点钟,马海德便骑着马赶到王家坪。他跳下马直接冲进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的窑洞,高声喊道:“王主任,我要结婚了!”

刚洗完脸的王稼祥被他吓了一跳,吃惊地问:“你和谁结婚啊?”当王稼祥听了马海德的讲述后,高兴地说:“苏菲可是延安出名的美人,这么漂亮的姑娘,马博士是怎么追到手的?”

马海德得意而又诙谐地回答:“是抗战帮我追到她的!”王稼祥一听便会意地笑起来。

马海德拉着苏菲去边区政府办理结婚登记。当工作人员把证书交给他们时,马海德小心翼翼地接过来,结婚证是两联的,应撕开,男女各保存一张,可是马海德不让撕开,他对妻子说:“我们一辈子也不要分开。”

鲁艺不少男生眼睁睁地看着外国大鼻子摘走了自己的校花,作为“报复”,此后好几个周末的傍晚,他们躲藏在鲁艺校门口的坡地里,等马海德来接苏菲的时候,大喝一声:“谁接走苏菲,留下买路钱!”冲上来,拦住马,翻出他口袋里的香烟和零钱。

婚后的幸福生活让苏菲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马海德一直按陕北的说法管她叫“妹子”,一叫就是48年。后来,马海德与苏菲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周幼马”。

那时在延安,好多人不管婚否,都住宿舍,一到星期六,成家了的才回家团聚。不少人派警卫员牵匹马去接老婆,偏马海德不乐意。每次,他都骑匹枣红马到鲁艺。到门口,马往柱子上一拴,抱起早已等着的妻子,往马背上一放。在延安,几乎每个人都见过马海德搂着苏菲,合骑一匹马经过延河边的情景。

同进退共患难

新中国成立后,生活终于安顿下来,马海德和苏菲在忙碌自己的事业时,也不忘对儿子周幼马的教育。周幼马喜欢摄影。在徘徊于医学和摄影之间时,父亲支持了他的理想,让他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摄影。果然,周幼马表现出很高的摄影天分,还成为宋庆龄最信任的摄影师。

苏菲和马海德这对革命伴侣在“文革”中也同样遭受了挫折。天生幽默的马海德在“文革”中剃了一个光头,他笑称,这下子就没有辫子可揪了。然而,生活并不平静。40多个造反派冲进小院,开始抄家,还爬上房顶,搜查证据。整个院儿,翻箱倒柜,抄得一塌糊涂。

但是,就是“文革”这十年,马海德也没有动摇过他的信念。在中国消灭麻风病是他新的目标。“文革”结束后,马海德继续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奔走。

因为在防治麻风病领域内的卓越贡献,马海德生前曾在国际上获得过六七项医学奖,其中两项的奖金比较高。为此,马海德一直想捐出奖金,成立防治麻风病基金会。1988年,马海德患癌症去世。去世前,马海德拿出10万美金,设立了中国防止麻风病基金会。马海德去世后,苏菲又把他留给自己的4万美元捐给了基金会。

1989年,苏菲捐出3万美元,到民政局注册成立了“马海德基金会”。马海德基金会成立后,苏菲这位当了大半辈子电影编导的离休干部又拿出当年离家投身革命的劲头,义无反顾地干起了丈夫未完成的麻风病防治事业,当上了马海德基金会的理事长。

多年来,苏菲的足迹遍布了全国。苏菲还设立了“马海德奖”,表彰那些在麻风病治疗一线工作的医生、护士以及进行麻风病研究的人员。此外,基金会还在云南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并招收麻风病人子女或患麻风病的小孩就读。

猜你喜欢

麻风病联欢会苏菲
荷塘联欢会
开悟
开悟
精彩的联欢会
国际麻风节
亲子联欢会
论《苏菲的选择》中极权主义对于女性的影响——以女主人公苏菲为例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的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
数字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