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公共安全事件”的心理阴影
2015-05-30七祈
七祈
前段时间频发的电梯安全事故引起了公众对电梯安全的高度关注,也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诱发了公众对公共安全的广泛性焦虑。当然,这种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毕竟是非常小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事件的淡出,绝大多数的人都会从焦虑状态中走出来。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焦虑,并且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陈女士在一家大型公司上班,公司所在楼层比较高,上下需要乘电梯。按说在现代社会,电梯其实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乘坐的工具,但陈女士就是不适应。尤其是前段时间发生“电梯吃人”等事件以后,她对电梯的恐惧日益剧增,每次迈进电梯门,心里都止不住发怵,脑中浮现各种可怕场景,甚至平时工作或者在家里,也会时时想到那些“可怕的事情”,然后瞬间变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陈女士的同事们刚开始还安慰她,但时间长了就不再当回事儿,她自己也觉得太矫情,毕竟“电梯事件”已经过去那么久了,别人都能放下,自己咋就越来越恐惧呢?无奈之下,陈女士去看了心理医生,经诊断,她患上了“电梯恐惧症”,需要进行系统治疗。
一般来讲,发生公共安全事件时,事件本身的恐怖色彩以及不可控性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理刺激,产生“这种事也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联想,再加上媒体及网络的渲染、助推作用,就相当于反复的心理暗示,很容易使人出现“急性应激障碍”。比如,很多网友都说,在看“电梯吃人”事件的视频时,感到恶心、胸闷、喘不上气,对乘坐电梯有种种顾虑。从心理学角度讲,当我们受到某种刺激,出现类似的戒备心理是一种预防性反应,属于正常现象,但即使如此,也应该及时进行心理调适。
首先,要马上终止刺激,比如可以关闭视频,有意识地不要再看有关事件的报道,也不要和朋友、家人谈论此事,以免形成反复心理暗示;其次,转移注意力,可以看场电影,或者看看书、听听音乐,总之要淡化恐惧的记忆;另外,跑步等高强度耐力运动可以对大脑产生生物化学作用,释放一种叫做内啡呔的化学物质,内啡肽是大脑天然产生的镇静剂,被称为“快乐因子”。也就是说,运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当不良情绪比较严重时,不妨一试。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由于外界刺激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都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而缓解乃至消失。但是,一些心理敏感脆弱的人,往往很难通过自我调节走出不良情绪的阴影,发展成“恐惧症”。
区分“急性应激障碍”和“恐惧症”, 在临床上有一个标准,一般以1个月为限,如果焦虑、不适等不良情绪持续超过1个月,就得及时看心理医生,进行系统治疗。
说到“恐惧症”,还是应该再说说“恐惧”这种情绪。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恐惧,属于一种防御心理,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不引起严重焦虑,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就不属于疾病。但是,如果明知引起自己焦虑的某种伤害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却仍然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且长时间出现烦躁情绪,甚至处于崩溃的状态,那就发展成“恐惧症”,需要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
对于恐惧症的治疗,最常用的是“暴露治疗法”,这也是目前治疗恐惧症最安全有效的方法。简单点说,所谓“暴露治疗法”就是由心理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设定阶梯性的恐惧值,并让患者逐步暴露于引起恐惧的事物中,循序渐进地接受刺激,从而逐渐降低恐惧的程度,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比如治疗“电梯恐惧症”,就是越害怕电梯就越是要主动地接触电梯,先从乘坐一层电梯开始,逐渐增加乘坐电梯的层数,一步步消除对电梯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