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丹青
2015-05-30闫任强
闫任强
The Chinese fine brushwork painting experienced a splendid period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that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Jin and Tang Dynasties. When it came to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fine brushwork painting went to a more brilliant stage with much greater charm. However, it decline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ecause of the shock of landscape paintings.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赏鉴的六项要求,即“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随类赋彩,四曰应物象形,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摹写。这六点既是对中国画品评的概括,更是专指工笔重彩技法的绘画准则。
晋唐巅峰
工笔重彩在中国绘画史上曾经光华绚烂。早起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所出现的帛画中,就形成了以线为造型手法填充色彩的表现方式。魏晋时期,工笔重彩的绘画主要表现在壁画上,线的形式也更加完备,具有了渲染性的色彩描绘。尤其是石窟壁画,常常用流畅的线条进行表现性的描绘,再以平涂的方式进行大色块的整体塑造,给人的感觉是活泼、热烈而不失典雅,其色彩的组合具有装饰性。在卷轴画的创作中,线条和色彩的表达更为精致、真实,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按照人物的服饰、周围的环境进行色彩分类,基本上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红、绿、白色在黑色线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就是随类赋彩之法,与西方所使用的环境色不同,它是一种结构色,或者说是多种固有色的搭配组合,即依照物象的特定法则进行的布色,能够按照作者主观化的表达方式进行情感体验,不受光色的影响,所以它是一种表现性的色彩行为。
隋唐五代时期,画家们以独特的认知方式探寻线条与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矿物色、植物色交互使用,使色彩在绘画中自觉的演绎,而名曰:丹青。如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直到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在设色上完备了青绿着色的古典绘画型制,即青绿山水。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以青绿重着色描绘江岸一角,其画风工致细腻,可见其艺术之精妙。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峰峦奇崛,场景深幽,祥云环绕,马队或行或歇,表现出路途的崎岖和皇家的富丽,全图用铁线勾勒,局部施以赭石,用汁绿分染山石,再用石青、石绿罩染,以红、白、青色描绘人物,使画面静中寓动,富有生机。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独立的工笔山水画已经非常成熟。
五代时期有两幅佚名的工笔重彩画作品非常独特,一幅是《丹枫呦鹿图》,采用满构图的处理方式,主要以黑、棕、红、粉红、粉黄、表现北方浓秋景色,色彩浓艳,层次丰富。另一幅是《秋林群鹿图》,以大片的秋林为主要表现对象,中间鹿群姿态生动,怡然闲适,所用笔法精细、洒脱,色彩靓丽、绚烂,表现性强,很有现代感。显然,这两幅作品风格、手法基本一致,亦区别于唐代汉文化艺术中的绘画方式。
著名的人物画作品中,有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和《文苑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和《挥扇仕女图》、孙位的《高逸图》等,这些作品勾线流畅、用色华丽,画风精致细腻,采用矿物色和植物色相调和的技法,发展了线描和色彩的表现功能。《簪花仕女图》用色更丰富,也更成熟,其特点是“以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一幅优美的工笔画作品,画面前疏后密,在简洁中富于变化,线条精炼,色彩妍丽,人物形象生动有趣,既表现出春游的特点,又充分显示了虢国夫人的显赫地位。
在工笔花鸟画中,最重要的是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这幅画虽然是一幅写生作品,但小鸟造型准确,画法精致,几乎乱真。整幅画技巧娴熟,先用精细的墨线勾勒,再用墨分染、敷色。虽然不是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但它在工笔绘画中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他著名的工笔画作品有韩幹的《牧马图》、韩滉的《五牛图》及佚名的《闸口盤车图》等。
宋元成熟
北宋的工笔画代表人物是徽宗赵佶,他是一个极有成就的画家,创立了劲细挺秀的“瘦金书”,代表性作品有《柳鸦图》、《瑞鹤图》等。这一时期,王希孟创作了《千里江山图卷》,这是一幅重要的青绿山水画作品,山体结构丰富密集,布局得当,色彩浓艳,阴阳凹凸,气、韵俱备。在笔墨表达非常完备的基础上,进行青绿设色,其勾勒、皴、擦已相当熟练,色彩的使用主要是石青、石绿、赭石、花青及汁绿的铺陈,矿物色和植物色交替运用,使画面浑然一体,这幅画就是在变化的线体上以重色取胜而独步千载的工笔绘画。赵伯驹、赵伯骕善画工笔重彩,从赵伯驹的《汉宫图册》中可以看出,画面严整、规矩,山石皴法层次丰富,楼阁画法类似界画,用色亮丽,但不甚浓烈,在对比色中,通过笔墨的完整而达到统一,尤其是人物的动态和粉色的处理,使画面活跃而耐人品味。宋代的宣和画院在工笔绘画上有很高的成就,这与皇家的尚古风气不无关系。此外,还有佚名的《江山秋色图》,虽然这幅画主要的特点在勾线和结构处理上,色彩的运用更多地采用平涂方式,但其精巧、繁密及造境上是今人所不及的。重要的工笔画作品还有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佚名(一说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李公麟的《五马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林椿的《果疏来禽图》、李嵩的《货郎图》和《花篮图》、马远的《踏歌图》、佚名的《碧桃图》和《出水芙蓉图》等,其中许多作品已成为学院工笔教学的范本。
元代的工笔画有钱选的《八花图卷》、李衎的《双勾竹图轴》、赵孟頫的《浴马图》、刘贯道的《消夏图卷》、任仁发的《张果见明皇图卷》等。由于元代的社会现实和文人们的心理倾向,工笔重彩画的发展在民间壁画中获得了极高成就,如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和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内的元代壁画,就是这一时期富有活力的艺术典范。永乐宫内的壁画集中在三清殿和纯阳殿,殿内满壁生辉,光华灿烂,以人物为主体的三清殿气势浩大,人物传神,线条挺拔有力,色彩瑰丽华美,以石青、石绿为主色,兼以红、黄、白、紫等色,呈现出庄严、华贵之美。纯阳殿以连续性的情节,描绘吕洞宾的生平故事,以青绿山水为框架,将人物穿插其间,山石云树巧妙连接,即是通景画又独立成幅,在意匠经营中,体现出作者对色彩的独到把握和情景的创造。水神庙内的壁画看起来更加生动传神,也更加生活化,如《对弈图》、《打球图》、《渔父卖鱼图》、《女子生活习俗图》以及戏剧壁画等。在线的基础上,色彩的感觉丰富、细致,调出的色相协调、精妙,是元代工笔重彩绘画绝妙的佳作。
明清没落
仇英作为明代工笔重彩画大家,直接承继晋唐,同时也受到了元、明文人画影响,可以说,仇英是一位功夫扎实的专业型画家,进行过严格的工笔重彩画技法训练,也深深地体悟到古典绘画的精髓,所以,他的作品既有富丽清新的效果,又有优雅超脱的内蕴,从他创作的《桃源仙境图》和《桃村草堂图》中可见一斑,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工笔人物画,如《人物故事图册》等。仇英的工笔重彩画探索是中国美术史上自唐宋以来又一个高峰,可贵的是它能在明代多种绘画语言的集合中,深研已消沉的重彩传统,且成就非凡,就连“南北宗论”的董其昌也慨然赞曰:“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骕,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后来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若元之丁野夫、钱舜举是已。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
工笔重彩画中还有边景昭的《雪梅双鹤图轴》、吕纪的《梅茶雉雀图轴》和《残荷鹰鹭图轴》、唐伯虎的《明蜀宫妓图轴》、陈洪绶的《晞发图》和《杂画图册》等。
明代壁画中有许多优秀的工笔重彩画作品,著名的有北京法海寺、山西新绛县稷益庙等。据记载,北京法海寺壁画,由画士官苑福清、王恕等亲自参与创作,具有宫廷绘画的高超水平,其神像如《帝释梵天图》人物肃穆威武,富有个性,构图多变而整体统一,线条挺拔流畅,采用了“沥粉堆金”的手法,色彩沉稳浓重,细部描绘精准,场面宏大,富有装饰性。其时还有西藏地区的寺观壁画和唐卡、河北正定隆兴寺壁画、石家庄西郊的毗卢寺壁画等,其色彩华丽、典雅,造型严谨,构图饱满多变,艺术性极高,且充满了神秘感。
清代的工笔绘画基本上延续了前代的传统,但艺术上已不及前代。流传的作品有焦秉贞的《仕女图册》、陈卓的《玉堂富贵图轴》、凌恒的《雪柳寒鹭图轴》、杨晋的《豪家失乐图卷》等。还有以界画方式出现的袁江《海上三山图轴》、袁耀《阿房宫图轴》等作品。此时,工笔绘画已失去了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