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外宣:高筑高端论坛平台助推国际化转型

2015-05-30

对外传播 2015年12期
关键词:青奥会和平南京

多年来,南京以打造“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为城市奋斗目标。那么南京现有的国际形象如何?其与奋斗目标有何差距?为此,南京市委外宣办专门针对在宁外国人群体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历史悠久”“人文特色”“绿都”称号等方面获得国际人士的普遍认可,但在“国际性”的认同上却有明显欠缺。如何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化形象?南京外宣一直在寻找路径、方法和渠道。

做法与成效

事件回眸——高端合作平台的有益尝试。一座城市的国际化发展,不仅与城市建设者有关,也与城市传播者有关。作为城市对外传播的主力军,既要培育国际化视野,与国际理念相接轨;又要与国家战略协同,贴合城市愿景。如何秉持国际化理念,讲述好南京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值得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实践。

2012年底,我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建立联系,共同商议构筑知名国际组织与城市平台合作的新机制。2013年5月,与其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确立合作关系,并就开展相关合作项目达成一致意见。即在2014年8月南京青奥会期间,共同举办首届“世界青年体育、文化与和平论坛”。这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以体育、文化与和平为主题的国际性论坛,是将教科文组织、青奥会、南京城市三者的优势互联互通,让南京青春气质与奥运精神相辉映,让南京古都魅力与世界文化相融合,让南京人文情怀与人类主题共延续的有益尝试。在论坛谋划之初,就确定了“三项原则”:一是“高起点”,即注重顶层设计,树立全局眼光,在高平台上进行运作;二是“可持续”,即不仅要创新论坛的形式,更注重论坛内容,让其所产生的精神成果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三是“重传播”,即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彰显南京城市的主导地位,让全世界的青年人受益。由此,一个专门为南京青奥会“订制”、旨在推动后青奥会时代世界青年间多元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成功搭建。

案例分享——经典论坛模式的成功实践。2014年8月下旬,南京迎来了八方来客,城西的奥体中心青奥会赛场如火如荼,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运动员奋力角逐;城东的紫金山麓则是另一番景象,宾客云集,巅峰“论道”——“首届世界青年体育、文化与和平论坛”隆重举行。

在论坛主会场内,央视白岩松、凤凰卫视周瑛琦等著名媒体人轮番登场,于娓娓道来中,起、承、转、合。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Me to We和 Free the Children联合创始人、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联合国和平大使克雷格·柯伯格,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教科文组织和平大使张军先生,“争取和平组织”创始人卢克·都德尼,全球文化网络主席梅里·马达沙希等,一批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关心青年与和平事业的青年领袖和杰出人士陆续登台演讲。同时,还邀请了来自战乱地区巴勒斯坦女子国家足球队前队长哈尼·塔尔杰和发展中国家肯尼亚年轻女子拳击手辛西娅·科雷多、香港现役女游泳选手、奥林匹克青年大使欧铠淳等杰出青年运动员代表分享他们的精彩案例。

论坛紧紧围绕“体育、文化与和平”三个主题谋篇布局,分成“青年:暴力预防与和平”“体育:促进社会包容”“传承与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三个章节渐次展开,三节议题有机一体、相辅相成。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享、互动交流的形式充分释放智慧因子,在体育、音乐、宗教、教育、社会等诸多文化认知领域展开观点碰撞、思想融合与价值认同。论坛广受媒体和社会民众的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奥官网、凤凰网等热点网站通过预发论坛信息、在线互动的方式全程跟踪报道,《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中国新闻网、香港《文汇报》、凤凰网等35家境内外媒体累计报道新闻340篇。《新华日报》以《让运动重塑人生重塑世界》为题作了专版报道,并发表了《青年和,世界和》的时评。同时,论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与肯定,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在书面致辞中说:“南京有着近2500年的历史,是我心目中最适合举办此次论坛的城市。南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间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也反映出当今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领导地位。本届论坛是一个世界青年相关交流的良好的契机。”

成果展望——城市创新品牌的不断跃升。城市国际形象是一个城市在国际民众心目中的各类印象、看法、观点的叠加。我们认为“悠久历史”和“人文特色”这些核心文化实力是南京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最大特质,也是开展城市营销的最大卖点。因此,在本届论坛中,我们注重挖掘城市资源禀赋,充分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让南京城市国际化形象更加清晰与固化。

论坛现场内,以“南京云锦、金陵琴派”为代表的四大非物质文化传承技艺,以中国茶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样式一一呈现,生动地诠释着南京“文化之城”的魅力;论坛现场外,通过观摩青奥会赛事、参与青奥文体交流、参观滨江与秦淮文化风光带等活动,让论坛嘉宾亲身感受南京“青春之城”的活力。在组织嘉宾参访活动中,我们特意安排中外嘉宾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4位国际青年学生将亲手绘出的《和平鸽》画卷赠与纪念馆,画卷中引用了巴勒斯坦国已故前总统阿拉法特的名言:“Do not let the olive branch fall from my hand(请别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以表达全世界青年爱好和平的心声,体现南京树立“和平之城”愿望。本届论坛还产生了重大的成果结晶——《南京倡议》。根据倡议,今后每两年内南京都将举办一届以世界青年为参与主体、文化交流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青年文化周,以此固化论坛成果,作为持久传播论坛精神成果的现实载体。南京是一座热爱体育、充满文化、渴求和平的城市,在南京举办青年文化周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文化土壤和现实资源,应该成为全球青年人广泛认可与响应的文化交流品牌,成为南京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本届论坛无论在合作模式、嘉宾规格,还是国际认知、成果转化上,无疑都是城市外宣的一次成功实践,是可以不断借鉴并持续产生效能的外宣经典样式,对城市发展与形象提升具有助推作用和激励效应。在一个以“青年为主体,和平为主题”的世界话语体系中,南京正在从一个“旁观者”“参与者”向“发起者”“引领者”转变,由此,南京城市外宣平台逐步实现了从本土化向国际化的华丽转身。

启示与思考

以加强国际合作为重点,不断积累城市外宣资源。城市外宣资源是提升城市对外影响力的重要前提,需要不断在国际合作与交往中加以积累。不断挖潜——Me to We是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国际素质教育和志愿者项目组织机构,我们要继续寻求与之对接,就青少年成长教育环境、衡量标准等开展深入探讨与合作。强力推广——发挥好与凤凰卫视良好合作关系,利用其在全球华人社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深度推广南京城市的新形象。广纳资源——塑造城市品牌,使南京成为世界和平领域杰出青年人才和意见领袖的汇聚地,并随着南京外宣资源的不断增厚,南京城市发展和推介的合作空间将进一步得以拓宽。

以融入时代发展为背景,不断提升城市对外影响。本届论坛的成功,正是把握住了青奥会、国家公祭、青年责任等重大活动与主题,设置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深刻讨论话题,从而引起广泛关注,并产生联动与持久的传播效应。在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中,既要善于借鉴,注重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国际化办会经验,进一步增强重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顶层设计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又要注重统筹,集资源,聚力量,使巧劲,抢占城市战略发展的制高点,持续提升南京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作用。

以构建保障机制为重点,不断增强城市推广动力。好的品牌活动,必须有好的机制来保障,才能产生持久的动力。应设立一个常设机构,以市委外宣主管部门牵头,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团市委等相关部门及专家参与的组织机构,注重论坛成果,重视筹备过程,确保筹备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加强骨干队伍建设,特别是选拔具有国际交往、办会经验、组织策划等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拓宽经费渠道,逐步构建一个由政府资金为支持,社会公益基金为主导,社会各类资源为补充的经费渠道,有效促进世界青年论坛品牌的长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青奥会和平南京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九间堂
博弈·和平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青奥会自来水保供工程管道穿越滁河的防洪评价
期盼和平
青奥会研究若干重点领域综述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