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共同发展

2015-05-30张忠武周宇孟祥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专业

张忠武 周宇 孟祥华

创业既是当代大学生实现梦想、展现价值的途径,同时也是青年人勇于担当责任、造福社会的重要体现。创业教育已作为一门公共课程被纳入了大学教学,本门课程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用以解决一些共性问题。目前世界经济正处在由管理型经济模式向创业型经济模式发展,这对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课题。创新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是否拥有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加强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当下最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不断提升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已刻不容缓,这不仅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方面需要改革与完善,同时也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创新能力与强大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是联合与相互支撑,专业教育很大程度起到引导学生选择创业的业务与发展方向的作用,创业教育同时又促进专业教育发展与完善。

一 创新创业和高校人才培养

在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包含基础设施建设或者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改善区域内和有关国家的营商环境。在这其中创新已成为推进其发展的关键要素,并且也是最为根本的内生要素。不能单纯地将“创新”等同于“发明”“创造”“革新”等社会经济行为。创新动力主要来源于大批拥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他们已成为创新过程的主体。创业则是一种突破现有资源的束缚,寻求机遇并且加以实现的过程。大学生既是无资金、无经验、无技能的最清贫的创业者,同时大学生也是有青春、有专业、有团队的最富有的创业者,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校园学习期间加以引导和培养。我国正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培育创新型企业,大力推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这不仅促进我国自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更好的机遇。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创业教育的系统体系,不仅在大学生当中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同时要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创业文化,树立起正确的创业观。

创业其实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是有高风险,容易失败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创业不仅在于创造财富,更在于其能够创新。创新的范畴包含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所有组织的、技术的、系统的、方法的变革和最终价值实现的过程,而创业是为了推进创新的实现,由一批拥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进行的动态过程。创业和创新相比更加强调愿景形成和价值实现的有机结合,创业要求人们必须拥有把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造力转变为成功的社会实践过程。因此这不仅要包含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人们具备发现变革趋势并且把握机会的能力、组建高效的创业团队并且整合各方面资源的能力、制定可持续的创业计划的能力和抵御风险、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说来,创新是更为宏观的、更注重系统分析,而创业则是更加注重个体性、实践性、多样性的过程。

目前高校教育目的不单单仅是教给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已经开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当今的世界,同时怎样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去改变世界,来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奉献力量。从培养创新人才与创新能力方面看,高校创业教育是目前实现这一目的的行之有效方法。高校的创业教育本质就是以更具个体性、实践性、多样性的方法实现创新人才培养。高校创业教育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二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分析

1 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创业教育并不是创建企业的速成教育,而是不断激发人们内在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才是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隐性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法直接传授,只有在讲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过程中,用其所包含的文化精神来加以熏陶的模式,潜移默化传授给学生,而这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都是内含于专业教育当之中的。专业教育不仅能让学生领会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与知识,而且可以传承其专业精神文化。自此可以看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只能依靠相关的专业教育。不然创业教育就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无法实施。创业教育只有服从专业教育的相关规律,把创业技能与创业意识融入到各专业教育的课程当中,逐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并且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构建适合其专业发展方向的创业所必需的相关能力结构体系,使大学生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互相支撑。

2 应用创业教育来引导和促进专业教育的发展

高校专业教育的价值主要在于培养本专业、本行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由于高等教育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只关注其自身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这必将造成各学科之间、每个学科其内部专业之间的关联被人为阻隔。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是只具有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该模式必将严重制约高校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人才培养的过程来说,“教育必须首先是人类的,然后才是专业的”。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在处理理论与实践、基础和专业、课内与课外等关系各方面,可以规避教学内容偏窄、偏专、偏深的教学倾向,实现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与综合性的相融与统一,通过创业教育可以使专业教育逐步回归到育人与训技的统一上来。创业教育十分注重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帮助大学生建立有机且关联的知识。通过这些相关联的知识,使大学生们学会思考、比较、推理与辨析,提高其选择、洞察、整合与创新能力。专业教育只有顺应发展的要求与大学生日益增多的创业需求,这就是创业教育对专业教育的调控与引导。总之,创业教育可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并且能使高校的专业教育与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培育相互统一在一起。

三 推动两种教育发展的建议

结合各高校的自身特点,建立适合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并搭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提升创业教育的教育质量,为此提出促进教育改革的几点意见:

一是,高等教育教学要由刚性到柔性的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实现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原有刚性教育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采用压制手段来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但这样一来造成学生创业思维拓展性不强,多为被动跟随创业。柔性教育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个人潜力与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因此,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要由刚性教育向柔性教育转变,这对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有很大帮助。

二是,高校人才培养要由统一到个性化转变,不断激发每个学生的创业潜力,点燃其创业的热情。目前由于大学生人数多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教学很难实现,经常出现千人一面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每个人自己的个性行为与个性思维的形成,不利于其日后的自身发展,为此高校教育应向启发性教学方向转变,提升学生个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而带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是,开展管理、人文类方向的教学活动。高校要开设人文、经济管理类选修课,并经常进行专业读书、经管知识普及等相关活动,逐步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创业的灵感产生机会,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对未来发展有帮助的知识。创业要求大学生拥有极高的综合能力,单方面的专业教育是不够的,创业者的人格魅力、广阔的胸怀和抱,也是必须的需要不断的学习和锻炼。

四是,条件充裕的高校可以实施项目型创业教学模式。创业是以项目为基础的,一个好的项目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因此高校创业教育要让更多的大学生接触科研项目的研究和生产转化,实现理论和生产实践的结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能更好推进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

总之,面对当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全新形势,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要求我们不断继续探索。要想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实现两者之间的联合与相互支撑,重视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提高专业教师在创业教育的内源作用,同时建立一套推进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机制。

参考文献

[1]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2]董显辉,程卿.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思考[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4(3):62-66.

[3]张景胜,储旭东.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3-4.

[4]周晓莺,全秋燕,罗永红.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9):58-6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大学生专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