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声势训练探究

2015-05-30梅胧文

艺术评鉴 2015年12期
关键词:节奏

梅胧文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声势教学法是一种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亲身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从而热爱音乐。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 声势训练 节奏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用声势训练培养学生的感知反应能力、领悟能力、身体各部或心脑的协调能力、记忆力、创造力、交流沟通能力等,并通过亲自说、唱、奏、动、听、游戏等去探究、发现、表现和创造音乐。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10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远郊--蒂森城的一个巴伐利亚军人家庭。他从自身的教育取得经验,并结合社会的状况和需要,创造出了自己的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课堂中还让家长参与课程,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训练探究

(一)声势训练的类型

拍手:肩膀和手臂放松,双手在胸前拍手,一只手放平另外一只手拍打。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一只手的手指去拍另一只手的手掌根,然后慢慢的移到掌心的位置。通过手心对手背、手背对手背、指尖对指尖不同的拍手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跺脚:有站着跺脚和坐着跺脚两种,一般是脚掌跺地,但是也可以分为脚跟跺地和前脚掌跺地,两种跺脚方式所产生的声音还是有区别的。还可以在地上画弧线和圆圈。在跺脚时两只脚都可以使用,并希望可以交换着用。

拍腿:两只手自然的放在大腿的两边,双臂放松,双手拍打双腿两侧。也可以单手拍打,这个动作是四种动作中最容易的。拍腿可以在腿两侧,也可以在腿前面拍,或者两手交叉。增加一些花样吸引孩子。由于这一声势简单所以训练十六分音符的时候比较适合使用。

捻指:把中指和大拇指相捻发出声音,但是这个动作对于儿童来说很难做到。那么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代替,就是弹舌。两种声音比较相近。捻指的花样较少,大概只能通过不同的姿势,和不同的高度来做。但是发出的声音都是一样的。捻指的音量小,但是声音高,代表女高音,声音尖锐明亮。一般不会用在重拍和复杂的拍子中。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声势训练方法。我们从头到脚可以发出很多各式各样的声音,比如拍打肚皮、摩擦身体、夹臂等等。把这些声势加入到音乐课堂中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多种声势形式也更能吸引孩子。

(二)声势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节奏引导

首先是准备工作,开始前全身放松心情平静,调整呼吸,开始的时候一拍一下,不间隔的拍,慢慢与规律的做一些拍子上的改变。

刚开始拍节奏时可以稳定进行,但时间长了会不知不觉的加快速度。这时候老师可以休止之后重新开始或者通过明显的指挥把学生带回原来的速度。等到学生对拍子的把握增加的时候可以做一些音量、速度的改变,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乐曲来打拍,遇到变奏的情况要快速做出改变。通过这些准备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再不断地改变节奏、速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进行教学。

2.节奏模仿

开始由学生或老师拍一个节奏型,其他学生进行模仿。奥尔夫为儿童编的五卷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可以拿来用。一般从四分音符开始,然后再换成八分音符,等熟悉之后两者再融合在一起。

在模仿完老师之后也可以让学生来创编节奏型,每个人创编一个和别人不同的节奏型,其他人进行模仿。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做老师并且创造自己特别的节奏型,开发学生的创编能力。进行基本模仿之后,可以提高难度,加入复杂的节奏进行模仿。在节奏模仿练习中,一个节奏型练习几分钟就可以了,时间过长学生的精神不能集中,效果反而不好。

这是经过中国的锣鼓经改编的声势训练谱,我们通过对锣鼓经里面的节奏型进行一些模仿。通过这个例子也体现了奥尔夫音乐的本土化,奥尔夫与中国传统乐器谱的共鸣。

3.节奏伴奏

奥尔夫强调孩子们亲自参加音乐活动,但这些活动并不只是纯粹的来一个大齐唱、大齐奏,他所要求的儿童音乐是具有极高艺术性的。奥尔夫的多声部训练是“从片面的和声转移到节奏上来”的训练方式。奥尔夫利用声势为语言、歌唱伴奏,是训练多声部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这样的多声部音乐儿童可以参与进来,演奏或者自己设计音乐。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挖掘儿童的乐感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就是在生活中找材料并积极的吸取其他的经验和方法。对于每一个奥尔夫教师的要求都非常的高,需要的是独一无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很高的音乐素养。声势训练的重点在于节奏,加上以上四种声势动作,组成最基础的声势训练结构。

三、声势训练创编

(一)同一节拍内的不同声势训练

同一节拍内的不同声势指的是在某个小节内出现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声势类型,这种创编对于演示的难度会大一些,要求肢体的协调性。因为是在不同的声势中不停的做变化,而且是在同一个节拍里面要迅速的变化,对反应能力、协调能力要求较高。这个可以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声势和节奏的前提下在对其进行教授会更合适。

这两个例子都是最简单的以两种声势组合。在例4和例5的两种动作也可以做交换组合进行。在咱们传统的音乐节奏教学中较少用到,但是这样的形式倒可以在合唱的分声部中用到。

(二)同一声势的不同节奏训练

同一个声势的不同节奏是指用一种声势把所有不同的节奏表现出来,声势没有变化,仅仅在节奏上发生一些变化,这样难度系数比较低。对于刚开始接触节奏的,可以用这个来训练自己的节奏。所以对于比较小的儿童也可以进行联系。

例6:

这个例子中是用拍手的声势类型来表现的,当然也可以用捻指来表现。这一声势的创编在平时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也经常用到,用手或者脚来打拍子,用来稳定节拍。

(三)不同声势的组合训练

不同的声势组合是指把四种声势都组合在一起,并且每一种声势所表现的节奏是不同的,如例2就是一个这样的组合。这个训练是难度最大的,因为里面出现了不同节奏和不同声势的组合。在演奏这样的组合时需要进行一个提前训练,手脚的协调好。

学习声势最重要是为了创编声势而服务的,因为奥尔夫的课例在学习之后都会有一个自己创编的过程。这也是对奥尔夫老师的高要求所在,不能只会学习,要能不断地创造出自己的东西。

四、声势训练的意义

如果说整个奥尔夫系统是一棵大树,那么声势教学就是大树的根茎。一切的发展便在于根部对于外界营养的吸收,一切的成长也是源自于声势。声势教学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分开来,解放儿童的天性,训练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儿童能在学习音乐中动起来,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声势训练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实施和传播起着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廖乃雄.音乐教育向何处去?[C].音乐教育参考资料,北京:中国音协教育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86:262.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尹爱青,曹理,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油鼓舞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把握节奏,顺势爆发
节奏
树懒的节奏
轻快漫舞
YOUNG·节奏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