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艺术在大提琴演奏中的借鉴作用

2015-05-30孙昕阳

艺术评鉴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大提琴气息声乐

孙昕阳

摘要:大提琴是一种歌唱性较强的乐器,其音域、音色都与人声极其相似,同时在演奏技巧中的音乐表现力也与声乐息息相通。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声乐艺术中的气息运用、发声和共鸣,以及表演技能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强调了声乐艺术在大提琴演奏中的借鉴作用,以便更好地提升大提琴艺术的演奏与表演水平。

关键词:大提琴 声乐 气息

一、气息的运用

对于歌唱者而言,要想拥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必须具备良好的气息运用基础,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任何一位歌唱者都不能忽视的地方。究其原因,由于声带受到气息的激动后,才能够发出声音,而动听且吸引人的声音又只能依靠适度的气息作为原动力,即一切声音的表现技巧都离不开气息的运用。所以,在谈及声乐的时候,必须注意如何呼吸。大提琴演奏也是如此,许多人把大提琴的运弓比作歌唱的运气,琴弦比作声带或声唇。如何发出好听的音色,气息的使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左手按弦,与右手的运弓搭配发出美妙的音乐,在这里气息像是力量的源泉,推动着演奏与演唱。而如何保证通畅的气息,并且合理地使用气息,对演奏大提琴与声乐来说都是值得研究的。

在声乐的练习与表演中常能听到用微笑的状态歌唱,笔者认为这点对于大提琴的演奏同样可以借鉴。虽然面部器官在演奏大提琴中不像唱歌的影响那样直接、明显,并且也许有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曲子情感状态都是欢快的,但这儿所说的主要是微笑的状态。往往有些人演奏中出现锁眉、咬唇、憋嘴等表情,其实都是过于紧张的一种表现,它反过来更加阻碍了呼吸的通畅,特别不利于长时间的演奏。而当人处于微笑状态时他的身心是对外开放着的,身心状态更为松驰,气息也会更流通,更易抒发表现情感,同时也能带给演奏者更多的自信与更好的演奏风度。虽然演奏大提琴不是直接由呼吸产生音乐的,但它通过右手的运弓传送到琴弦上,由琴弓震动弦,与左手搭配产生音乐,右手运弓自然就承担声乐中气息的作用,当演奏者明确右手的运弓目的是像声乐中的气息震动声带那样震动琴弦,就会更有的放矢地去拉响大提琴,使肌肉更为松驰,力更到位通畅。这也要求演奏者不仅拥有正确的姿势,更需要顺畅、饱满的气息,良好的控制力:如能借鉴声乐中的呼吸方法来运弓,会产生持续的动力,使出来的音更富有生命力与歌唱性。

二、发声和共鸣

大提琴的演奏是需要左右手的有效配合才能在简单的四条弦上发出不同音高的。因此,左右手的时间差极其重要,它对于发音的影响也是产生直接效果的,如果右手运弓发音时左手还未准备好在琴弦上按稳,它产生的声音不是虚的便是带有杂音。如果两手同时进行又容易造成流动性不强,肢体动作忙乱,协条性不强的问题。只有左手事先力沉底,放松到位的按好,配合正确的右手运弓时才能产生纯净明亮的声音,因此,左手始终要提前准备在右手前,这样不仅能使肢体动作更为协调,气力更为通畅,也才能做到音乐上的连贯与歌唱。而如何能让两手配合得当,指挥动作的头脑更是要警醒在前。在声乐中,歌唱者在发出一个“音”之前,其思想上已经有了该“音”的模型,即歌唱者已经想到将要发的是那个“音”,同时其“发声器官”也会随之作出反应。

声带本身不发声,主要是由气息震动声带,然后在声门处震动,再通过共鸣室传至其它共鸣区,并扩大声音,最终会在正确的训练下使音量变得更加宏亮、更加圆润。这好比大提琴的琴弦与琴箱的关系,在大提琴的发声中,是以弦的振动作为发声源,弦本身通过手或弓产生自由振动,其发出的音量并不大,当通过琴马传输给提琴的面板,引起面板按琴弦的频率来振动,这时面板的振动就是受迫振动,只有自由振动的频率同受迫振动体的固有频率相一致或十分接近时,振幅(音量)才会迅速达到它可能的最大值,产生共振,也就是声学上的共鸣。但如果自由振动的频率同受迫振动体的固有频率不一致,或相差很大,则振幅很小,甚至失音。因此如何让琴弦有效振动使琴身产生最好的共鸣,是发声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表演技能

众所周知,在音乐艺术方面,表演技能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歌唱者在器乐演凑艺术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具体地讲,作为器乐演奏者,往往充当着作曲家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桥梁,给原本枯燥无声的乐谱注入富于生命力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在表演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并抒发个人对于周围事物的真实想法,从而达到与观众分享快乐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使听众更好地理解音乐呢?这就涉及到了表演技能的问题,也是当前每一个表演者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声乐艺术的表演性很强,这就要求表演者适当地配以恰当的肢体语言,同时也要讲究服饰,或者伴有相关的舞蹈等方式来展示音乐。当然,对于器乐演奏者来说,他们是一些比较特殊的人群,其肢体语言没有声乐丰富,如果能用恰当、自然的肢体语言,拥有一个愿意和观众交流的心意,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声乐艺术在大提琴演奏中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需要相关人员充分意识到这方面的知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大提琴演奏技能。作为一个专业的大提琴演奏人员,可以借鉴声乐艺术的表演特点,让琴成为人体的一个部分,尽量用琴说话、用琴歌唱、用琴与观众交流,用全身心地投入到器乐演奏表演之中。只有这样,不管是作品中的悲欢离合,还是喜怒哀乐,都能变成可视的音乐和活动的雕塑,同时再加上演奏者恰当的肢体语言,也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参考文献:

[1][苏]那查连科.歌唱艺术[M].汪启璋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冯葆富,齐忠政,刘运挥.歌唱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李甄.关于大提琴演奏中运弓方面的几个问题[C].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2004年.

猜你喜欢

大提琴气息声乐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自然的气息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春的气息”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