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不太冷
2015-05-30梁光源
梁光源
南方遭遇暖冬,北方遭遇强降雪……一系列的反常气候,背后的原因为何?
“我在南方的艳阳里露着腰,你在北方的炕头上裹着貂……。”入冬以来,有些网民将热播歌曲《南山南》的歌词大改,用来调侃广东冬天反常。来自广东省气象局的数据也显示,今年10月以来,广东气温一天热似一天,而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却早已下起了大雪。
“遭遇”罕见暖冬
广东天气任性,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如果你在广东的朋友很久没有联系你,请不要责怪他,他有可能被:1.热死了;2.冷死了;3.冷热交替整死了。”
11月8日,是我国阴历立冬之时,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我国古代将立冬后每过5天分别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不过,今年家住广州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的冬天为何迟迟不来,它去了哪里?
今年11月17日下午,广东除了粤北的韶关、清远,其余市县最高气温基本超过30℃。其中,云浮罗定国家站录得32.2℃,深圳录得最高气温达32.4℃的记录,广州市区最高气温也直逼31℃。不少群众表示:“别说入冬,感觉秋天都还没到。”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今年11月,广东全省平均气温达22.6℃,相较过去五十年同一时期,显著偏高2.7℃,突破历史纪录。而10月份以来,虽然冷空气多次驾临广州,但达到中等程度且带来明显降温的冷空气只有三次,分别是:10月9日、10月30日和11月9日。而广州市气象局则表示,一般将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小于等于22℃视为入秋。广州常年入秋时间则为11月9日。
近几年,广东几乎每年都遭遇“暖冬”。以2014年为例,曾有报道指出,由于“暖冬”的关系,广东部分地区的花场面临玫瑰花过早盛开,错过了情人节最佳销售时间,而花农则因此蒙受了巨大损失。
今年南方这边是“暖冬”,北方多地却遭遇暴雪天气。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暴雪和寒潮预警,首都北京进入11月以来,连续的阴雨雪天气持续笼罩京城,连续多场强降雪让北京也发布了暴雪与结冰预警。
降雪之后的北京继续遭遇气温大跳水,根据之前气温实况和未来预报计算,今年11月下旬,北京的平均最高气温预计只有0.1℃。已有媒体预测,北京将刷新64年最寒冷的一个11月下旬。
除了北京,11月22日内蒙古多地日降雪量超过极端日降雪量阈值,出现极端降雪事件。其中,首府呼和浩特市日降雪量10.5毫米,超过历史极端阈值 (6.5毫米)将近一倍。
根据气象监测,今年全国多地频现极端天气,其中,北方多省份遭遇罕见强降雪。中央气象台22日18时同时发布暴雪蓝色预警和寒潮蓝色预警。22日20时至23日20时,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吉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雪或暴雪,累积降雪量有5~15毫米,山区可达15厘米。
此外,根据监测,11月以来,南方地区出现持续强降水天气,江南大部雨日较常年同期偏多6~10天,局地偏多12~14天。湖南、江西、浙江、广西、广东、福建等6省 (区)平均降水量比常年11月降水总量偏多1.5倍,为历史同期最多。强降水致使湖南、广西、江西出现历史罕见冬汛,广西桂江、湖南湘江、江西赣江和抚河等3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最强”厄尔尼诺现象卷土重来
南方遭遇暖冬,北方遭遇强降雪……一系列的反常气候,背后的原因为何?中国气象局、世界气象组织给出的答案是:厄尔尼诺现象。
据悉,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平均海表温度持续偏高的一种现象。目前,研究人员采用赤道中东太平洋平均海表温度距平(指当前值与常年同期值之差)作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判定依据。当海水表面温度持续3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表明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当海水表面温度持续6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则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研究指出,厄尔尼诺年际尺度上对全球气候有增暖作用,它把海洋的升温产生的能量释放到大气之中,因此地处亚热带的部分地区容易受厄尔尼诺年影响出现暖冬。与此同时,气候不断变暖、海温升高也增加了厄尔尼诺的强度和影响,导致强降雨和干旱等极端气候频发。
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监测,自2014年5月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至今已经持续了19个月,持续时间史上最长。峰值和强度值均仅次于1982~1983年以及1997~1998年的极强厄尔尼诺事件,为历史第三强。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周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北方的雨雪天气以及南方冬季反常高温与厄尔尼诺有关。“尽管中国中高纬度地区和厄尔尼诺的关系并不直接,但是其带来的间接影响在慢慢显现。”当前厄尔尼诺现象已接近成熟,而且很快将进入到鼎盛阶段,到达峰值。
周兵调出了1951年以来厄尔尼诺事件特征数据:史上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1997年4月至1998年5月,14个月内海温累计升高23.5℃。而中国气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厄尔尼诺海温距平指数累计达到18.4℃——已达到了“极强厄尔尼诺事件 ”的标准。
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继4月份遭遇暴雨洪涝袭击、造成上百人死亡之后,5月18日以来,印度大部分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局部地区日最高气温接近50℃,导致印度超过1000人死亡;5月25日至26日,美国多地遭受强风暴袭击,暴雨导致布兰科河发生1929年以来最大洪水,美国加州正在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刚刚经历了近85年最严重干旱的巴西近期出现旱涝急转,暴雨成灾。
厄尔尼诺对温室效应起了催化作用?
伴随着高温同时到来的,是全球范围内再一次关于“环境与气候”的热议。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至今,环境与气候这一话题就长期存续。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就曾向全世界发出 “最严厉警告”称:人类活动,尤其是对化石能源的无节制使用,是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元凶。而“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遇到一起,将让全球平均温度与过去相比更热。”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小组负责人菲尔·琼斯曾表示,全球变暖趋势已经导致东非干旱和北极冰壳融化,这种趋势将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到来加剧。
世界气象组织(WWO)近期发布的2015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称,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可能达历史最高,相比1961至1990年的14.0℃高出0.73℃,而2011至2015年也将成为历史上最暖的五年。其主要原因除了强厄尔尼诺,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也是原因之一。
而WWO秘书长雅罗(Michel Jarraud)则声称:气候变化已经导致我们的地球发生剧烈变化,目前全球的海洋正在逐渐变暖,北极地区的冰川消融,北半球夏季的积雪不断减少。 “所以,这种自然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会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互相作用,并以我们从未经历过的方式不断改变。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初期,全球地表的温度就已创下新高。这种现象还将进一步导致温度上升。”
不难看出,以西方发达国家为首的研究机构一再罗列包括温度记录、海平面高度、极端天气、灾害性气候出现的频率,污染事件,冰川融化等等数据,提出创纪录的温室气体被排入大气、海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试图说明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的排放关系密切——厄尔尼诺把海洋中巨大的热量转移到大气中;今年的厄尔尼诺若与已经在逐渐升温的全球海洋结合,将可能会使全球变暖的趋势加强。
然而,科学界对此却有不同的声音——全球变暖无法单纯用温室效应来解释。研究人员指出,影响地球气候变化的因素繁多,包括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拉马德雷现象,甚至月球的运动、太阳能量的变化、来自深海的巨型地震等自然活动均可能对海洋温度产生影响。影响的周期可能是十年、数十年、甚至更久。
温室效应的反对者普遍认为,人类的增温作用无法掩盖大自然的调节作用,人类暂时还没有影响气候变化的能力。人类以为自己所掌握了“一切”,其实从未能撼动自然规律——气候变化的决定权并不在人类,而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