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辞书蚂蚁”
2015-05-30布丁
布丁
40多年来,王英余收藏了3000多本辞书,在辞书收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康熙字典》就有10个版本,所收藏的一些辞书甚至国家图书馆都没有。为此,王英余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上收藏汉语辞典最多的人”。
受父亲感染,爱上辞书收藏
王英余195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一个工人家庭,受父亲的影响,王英余也很喜欢看书。家中的《辞源》《中华大字典》等大部头辞书,成了他的启蒙老师。
王英余对辞书的收藏爱好,也是受父亲的影响激发出来的。上世纪70年代初,父亲的一位同事来家里借《中华大字典》,父亲是个爱书人,自己的书一般不愿外借。碍于同事的情面,还是把《中华大字典》借了出去。
想不到的是,过了约定还书的时间,那位同事却迟迟未还,父亲催要了几次,仍没有结果。一向温文儒雅的父亲急了,和那位同事吵了一架,才讨回了自己的书。父亲对辞书的珍爱,以及辞书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使得王英余也喜欢上了辞书收藏。
参加工作不久后的一件事情,让王英余认识到辞书不仅重要,更有实际用途。上世纪70年代,《山西青年》杂志举办了全国第一次读书知识竞赛,有“活字典”之称的王英余欣然参加了竞赛。
其他的题目王英余都做得非常顺利,没想到却在一道古诗接龙题目上卡了壳,没有获得满分。一次偶然机会,他在翻看一本诗词辞典时,轻松地找到了答案。他想:“原来辞典不仅能查字查词,还能涵盖诗歌的内容,那它还有没有别的形式呢?”
35岁那年,王英余成为黑河石油公司的一名中层干部,他开始报名电大函授,参加夜校补习。除了通过社会上一些正常渠道补习文化知识外,随着藏书规模的扩大,王英余从辞书中获得的裨益也越来越多,各类辞书丰富了他的知识结构,开阔了他观察思考的视野,特别是对管理学辞书的钻研,让他获取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工作期间,王英余撰写的关于管理的6篇论文获得各种奖项。退休时,王英余已经获得了政工师、经济师和工程师三个中级职称。
淘书最快乐,
每本书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到石油系统工作以后,王英余出差的机会较多。1990年初,王英余到哈尔滨出差,办完公事后,他打听好旧书市场的位置,赶了过去。让王英余兴奋的是,他在几家旧书摊一下淘到一百多本辞书。然而,他光顾买书了,口袋里的钱几乎被掏空,连买火车票的钱都无法凑齐,更别说住店的钱了。无奈,他只得在火车站候车室的长椅上睡了一晚上,第二天搭本单位来省城办事的汽车回了黑河。
退休后,王英余夫妇一直跟随女儿、女婿生活。2008年4月,王英余夫妇跟随女儿一家搬到河北三河市燕郊居住。这里离北京较近,王英余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潘家园书市。
每次去潘家园,王英余都要带几个长宽约50厘米的布袋,这样的袋子装满书,每个重量可达十多公斤,拎着沉甸甸的书,他要换乘两次公交车才能回到30公里外的家。有一次,王英余对在潘家园淘书的“战果”不满意,他拎着一大袋书乘坐拥挤的地铁,从东到西穿过北京城,去八宝山古玩市场的另一个书市继续“寻宝”,直到寻够三大袋子辞书,才满意而归。
不但在国内淘,王英余到国外旅游时,也不忘淘书。在泰国旅游时,别人在导游的带领下玩得不亦乐乎,王英余则溜到华人古旧市场去淘书。回国时,别人带的是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免税商品,他带的全是辞书。旅行团的朋友称他是“辞书小老头”。
光在旧书、古玩市场淘书还不够,王英余与时俱进,学会了在网上淘书。“辞书蚂蚁”是他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给自己注册的用户名,用他的话说就是:“辞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我就像蚂蚁寻找食物一样四处搜集辞书,再艰辛也要把它们运回来。”从2009年2月21日起,王英余已完成订单300多个,消费总额15万元,购书目录15页。
收藏辞书,精神与体力上的付出不可计数,金钱的花费也相当可观。40年来,王英余投入买书的钱足有百万之巨,但他觉得这些钱花得值。
“藏德”重于“藏品”,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痴心收藏辞书40余载,王英余拥有各种版本的辞书3000余册。其中晚清、民国时期的辞书近百种,在辞书收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康熙字典》有10个版本,收藏《辞海》103个版本,他还拥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世纪)编篡的《永乐大典》。
王英余的藏书很多都有科研价值,有些辞书甚至国家图书馆都没有。业内称他为“中国收藏辞书第一人”,中国收藏家协会吸收他为会员。2010年,王英余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认证为“个人收藏辞典(字典)中国之最”,中国世界纪录协会颁发证书,称他为“世界上收藏汉语辞书最多的人”。
被王英余视若珍宝、得来不易的藏书,他并没有藏于密室独自欣赏,而是把自己的私人收藏变成公益图书,供有需要的人随时免费查阅。他信奉先贤孟子所说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王英余看来,一个收藏家,“藏德”重于“藏品”。
王英余住在燕郊期间,他把家中唯一一间朝南的卧室开辟成辞书馆,分门别类陈列图书,还置办了桌椅,为读者提供方便。每逢周末,燕郊镇周围大学城的大学生都结伴前来查阅资料。华北科技学院的一位老师曾经带着三名学生慕名而来,查阅台湾版的《中国人文大辞典》,最终查到了资料。那位教授感叹道:“没想到个人图书馆居然有这么罕见的辞典,帮我查到了资料,实在太感谢了!”
2008年,媒体报道了王英余开办公益图书馆的事情后,他干脆把个人手机号码公布出来,只要有人打来电话看书,他立马做准备。通过这种方式,短短几年,到他这里查阅图书的就有1000多人。
如今,王英余又跟随女儿女婿到烟台定居。在当地政府和爱心企业的帮助下,他创建了全国首家个人辞书博物馆。王英余说,他最大的成就感并非来自世界之最的名号,也不是来自媒体的宣传报道,而是来看书的人每次走时能对他说一句:“我查到了需要的资料,辞书帮了我大忙!”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