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洒满民族学子,责任培育民族栋梁
2015-05-30李萍
李萍
2013年,通化市朝鲜族学校姜雪梅同学以全省第四名、通化地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2014年该校的安琪同学以653分的成绩名列通化地区文科第二名;2015年也是在这所学校,一名叫金珍英的同学以661分的好成绩名列吉林省第四名,并一举摘得通化地区文科状元。每年高考成绩600分以上者达到15%左右,重点大学录取率在40%左右。人们不禁感叹,是什么能让这所学校连续多年连创佳绩,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通化市朝鲜族学校是一所集幼儿到高中为一体的寄宿制学校。学校教师本着“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团结合作,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他们爱生如子,把满腔的爱,化作甘甜的雨露、和煦的阳光,撒向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材施教,多措并举,狠抓教学质量。朝鲜族有着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特点。正因如此,以文国哲为校长的领导班子通过多次下乡走访调研,发现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一些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的来自市内,有的来自通化市外五县,甚至有些学生来自信息欠发达的深山沟里。有82%的孩子由于父母在国外务工而成为了留守学生,他们常年缺少父母的关爱,对学习缺乏兴趣,因而在小学、初中成绩很不理想。为了让每一个朝鲜族孩子都能继续接受高中教育,不因家庭贫困或成绩偏低而丧失接受教育的机会,学校最终决定降低中考录取分数线,使朝鲜族学生基本上都能接受高中教育,为学生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或找到理想的职业做好奠基。
刚入学时,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数学、化学、英语等科目的基础比较薄弱,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甚至低于本市汉族重点高中入学成绩300分,因此想要提高学生成绩难度非常大,让学生考入理想大学更是难上加难。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荣获“省特级教师”“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的的文国哲校长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不能把成绩差的朝鲜族学生当成学校的包袱,为了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无论是朝族教师还是汉族教师都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培养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此,学校采取了“扎实基础、因材施教、强化落实、整体提高”的教学策略和“善教、会学、限时、优效”的教学原则,通过校长每学期听100多节课,来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以中层以上干部深入一线教课,来带动身边教师严谨教学;通过月考、期末考试后教研组的质量分析和组织学生座谈,来查找學生学习中的不足;以邀请考取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座谈,来激励在校生坚定目标努力学习等有效措施,狠抓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成绩。多年来,从该校走出的高中毕业生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毕业临行前,高三毕业生元美玲说出了发自肺腑的感动:“对于来自农村的我,每一次成绩的提高,都离不开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细心关爱与加倍付出。由于我家条件不好,学校启动了‘贫困助学金,号召全校中层以上干部和全体党员带头为我们特困生捐款,除减免住宿费外,还解决了生活费,我们真的很感动。在这所充满爱的校园里,我学会了感恩,老师们的鼓励也让我永远铭记,等大学毕业后,我一定好好干,努力成为对社会和民族发展有贡献的人。”
忘我工作,只为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用心灵赢得心灵”这一点,老师们做到了。全玉子老师的支气管炎病,每年换季都咳得特别厉害,这是儿时患百日咳留下的后遗症。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她白天用药顶着,晚上回家打针,只有到了放假时才肯住院治疗。2011年的夏天,高三的学生们进入了复习的关键时期,然而就在这一重要时刻,全老师突然开始咳血,家人要求她赶紧住院治疗,可她却说咳血的量不大、不碍事,硬是不听家人劝告,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终于挺到高三学生的报考工作全部完成,本该彻底放松的全老师却又突然大量咯血,因病情严重医生给她做了开胸手术,出院时医生严肃地说,要想保重身体,今后就不要承担过多的工作任务。可开学后,她又毅然决然地担任了班主任工作。朋友们开玩笑说她傻,她笑了:“为了给孩子的一生打下幸福的底色,我甘愿做一个幸福的傻子。”
和谐氛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文校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一位来到学校的人,都会深深地被那种和谐欢快的校园氛围所感染。课堂上,学生们踊跃发言,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收获了自信,品尝了快乐;操场上,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锻炼体魄,展现出蓬勃向上的活力;楼道内,学生们遇到老师客人都会热情地问好,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教研室里,教师们苦心钻研增加知识储备,教研风气浓厚,汉族教师与朝鲜族教师和谐共处,相互间有效沟通、合力突破教学瓶颈,听不到不利于教学和团结的杂音。尊师爱校、无私奉献在朝鲜族学生的文明举止中,在教师的爱岗敬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都得益于全体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学校领导在教学管理上的公平公正和开拓创新。
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金花善说,当高三年级取消补课后,教师们反而比学生更着急,她们急的不是没有了补课费,而是因为学生们大多是在校住宿生,没有了教师的监督,课后学习主动性会降低。为此,每天晚上以及周六、周日,高三年级的教师们都会自觉来校辅导学生,不计报酬。有的教师家中孩子小,没人照看,为了学生,她们将孩子带到学校的办公室,自己则陪着学生们复习到晚上近10点,才拖着疲倦的身体领着困倦的孩子回到家中休息。
通化市著名民族企业家、青山实业集团董事长李青山得知这一情况后,被老师们的这种为民族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他每年都为学校捐资助学20多万元,鼓励师生的成绩,帮助学校添加民俗传统设施设备,支持全地区朝鲜族学校的各项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重视与关爱,也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细微之处见真情,学校就是温暖的家。对这群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朝鲜族学生,老师们不只肩负着教学的责任,还要担当他们的代理父母。天冷了,赵雪洪老师自己掏钱给学生买坐垫;学生们每取得一点进步和成绩,她除了在班上给予表扬和鼓励,还会自费为学生买奖品和辅导书。每逢节日,高三年级的老师们还邀请班级留守学生到自家吃饭,有的同学不好意思过来,老师们便在家里亲手做好可口的饭菜带到学校,给学生送去亲人般的温暖……
有艰辛的付出,必结丰硕的果实。拿到录取通知书时,金珍英同学激动地说:“我的成长离不开校领导的真情关爱,离不开老师的真诚帮助。通化市朝鲜族学校给了我美好的未来,我一定努力学习,将来回报国家。”
责任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责任意识则显得尤为重要。通化市朝鲜族学校的教师们用他们的“爱与责任”支撑起一片蓝天。在这片蓝天下,不是每个学生都是美丽的,但他们在老师眼里都是可爱的;不是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但他们一定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