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优化改革小学生数学作业
2015-05-30刘明
刘明
数学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与发展,数学学科形成了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等特点,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习过程需要更多的练习与实践。“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分钟内掌握所有知识,必须通过课后的作业将新知整合进原有的知识结构,这是真正掌握进而有效应用新知的基础。
一、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对数学而言,作业是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应该更好地教学。但是,数学作业设计还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作业要求“一刀切”,忽视了学生个体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作业量依然过多,不乏简单机械的练习,质量不高;作业题型单一,多以填空、计算、解决问题为主;作业内容的综合性不强,缺少对生活实际的关注、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不够紧密;作业评改形式单一,仍以教师简单批阅答案正误为主。在这样的作业设计之下,学生被局限在课本、练习册中,视野不够开阔,思维不能灵活放开,学习兴趣和自主性难以充分调动,学习缺乏信心支撑,应用能力不强等。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践新课改的精神,必须重新认识小学数学作业的意义,优化作业设计。因此,作业设计应当紧扣新课程的要求,在保证巩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重心放在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应用与创新能力和情感发展方面,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作业设计的终极目标。
二、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其设计内容应该与课堂教学保持一致,但它又不应完全“附属”于课堂教学,必须有一定的独立性。也就是说,作业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又高于课堂教学。在作业设计中,应充分利用作业的形式、内容等不受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等条件限制的优势,将在课堂上无法充分展现的目标、内容、方式等在作业中体现出来,真正发挥作业丰富课堂内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功效。基于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意义的再认识,针对作业设计的现存问题,我们需反思自身的实践,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
1.融数学知识于生活,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生活与数学的融通,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即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评改等方面不拘泥于课本。生活才是最广阔的学习场所,作业内容设计可以更多地引入生活情境,或者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数学,通过实际生活事例掌握知识技能。如,对“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平时随家长购物时,注意观察商品外包装的标注,并用手掂量掂量;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面积计算的练习作业可让学生把卧室、客厅的摆设按比例画成平面图等。“轴对称图形”的作业可这样设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或查阅资料,找出轴对称的物体或现象,并自己动手设计一些轴对称图形。这类图形应用非常普遍,学生在找寻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看到更多更美的图形,不仅深刻地体会了轴对称的特征,而且无形中欣赏了图形的艺术美、科学美,在接下来的自主创造设计中,更能有意无意地运用它。
又如,有关比例知识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小动物的食物或用红绿蓝三种油漆调制出不同的颜色,或画出校园的平面图,或尝试测算当地最高建筑物的高度;学习圆的面积公式,可让学生试着从三角形等课本上没有介绍的其他图形的面积推导。
对于作业的完成形式,既可以用书面的,也可采用口述的方式;既可以要求单人完成,也允许学生自己找伙伴合作完成。习题的运算过程或答案应该不是唯一的,作业的评改不必由教师个人包揽,也不能仅仅是依据所谓的标准答案进行正误判断,教师应视作业评改为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在作业批阅中要发现学生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存在的漏洞,考察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情感态度等,要更多地使用赞赏、鼓励的语言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作业可以让学生相互批改,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可以让学生自评,培养学生自我检查、反思的习惯。
2.尊重个体差异,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揭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年龄的差异对学生学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层次化作业设计。比如,就某个知识点,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作业的题型、内容与教材上的相似,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可;对于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作业的题型、内容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变化,要求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后,能将课本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较灵活地处理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业的形式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开放,增加难度,让他们走出课本,自主探索、融会贯通相关知识。
例如:统计知识的作业,可让学生做一个月的“小当家”,记录当月的水电费与零花钱等。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坚持一个月,统计一下数据即可,以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于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要求他们不仅统计数据,还要求他们一个月后再与其他同学的统计加以对比,看看谁家的费用较少,研究家庭人口多少与资源耗费量的关系,进而与节约能源、环保等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完成这一作业,不仅要自己动手设计表格、整理资料,还要坚持每天记录,又要计算汇总、对比,还要研究其中的数量关系等,在这一过程中,用到了加减乘除、统计图表、比较大小的基础知识,了解了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培养了细心、持之以恒等精神。层次性作业,有利于避免“一刀切”,既能减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压力,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又能让各层次学生在“闯关”中体验到量力而行、挑战自我的成功感。
在社会生活中,数学活动无所不在。数学作业的设计,可以大大突破校园教学时间、场地等的局限,具有一定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通过教师或家长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安排,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中,在多種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在自觉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在自发自愿的合作交流中,感知“新课程下的现实数学” ,享受“快乐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