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特聘专家的高效使用

2015-05-30刘蔚李椿方

职业·下旬 2015年12期

刘蔚 李椿方

摘要:特聘专家在职业院校专业定位、专业设置、促进一体化课程改革、突出专业特色以及提高师资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主观能动性不足、合作时间不足等问题。针对合作双方的特点,本文提出,发挥特聘专家的作用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加强特聘专家对职业院校的认同感。提高特聘专家在一体化专业建设合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特聘专家的个人及其朋友圈资源,提高特聘专家在项目合作中的时间利用率。这些措施可以使特聘专家在一体化专业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学校的一员。

关键词:特聘专家 一体化专业建设 高效使用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职业院校原有的专业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在一些地区,不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了就业拥挤,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因此,职业院校需要改革专业设置,建设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变革和社会转型发展的一体化专业,并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结合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功能定位,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聘专家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聘专家计划考核指标体系》。职业院校可以从相关行业企业聘请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及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特聘专家,指导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和队伍建设,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也正是由于职业院校面临这些一体化专业建设方面的新问题,更为迫切地需要特聘专家把自己的优势、特点发挥出来,承担与该领域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体化专业建设任务、带领和指导学校完善专业建设,开发符合本领域技术发展方向、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课程和教材,担任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和教师培养等工作,把握专业教学过程,参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或教学,使特聘专家在一体化专业建设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一、特聘专家在参与一体化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中已成为一种常规办学模式,而特聘专家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部分,充分挖掘企业特聘专家的优势资源,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而且对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特聘专家在一体化专业建设中主要参与了一体化专业建设中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项目引进、队伍建设、人才输出等环节。特聘专家作为一个特殊的“导向者”与“资源凝聚者”,对职业院校一体化专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穿针引线”作用。但是,在特聘专家合作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特聘专家的主观能动性不足

特聘专家是经过筛选、在各领域表现卓越的人才,是特定领域的权威专家。要发挥特聘专家的作用,必须充分调动特聘专家的主观能动性,使特聘专家积极地参与到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中来,甚至能够激发特聘专家的主人翁精神,使其融入到项目合作中。特聘专家可在以下专业建设环节发挥作用,包括协调企业调研、分析人才需求、指导撰写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一体化教材、建设实训基地等方面。

但是,目前在实施特聘专家项目时,还存在特聘专家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导致特聘专家的作用难以在一体化专业建设中充分体现出来,特聘专家的资源难以渗透到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从而使特聘专家的作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特聘专家时间有限

特聘专家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水平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本身工作很忙,业余时间有限。而一体化专业建设涉及企业调研、课程设置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师资队伍建设、合作项目引进等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这又与特聘专家有限的时间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如何统筹协调特聘专家的时间与学院的工作时间,充分利用好特聘专家的各种资源,是目前各职业院校在执行特聘专家项目中遇到的主要难题之一。

二、如何在一体化专业建设中高效使用特聘专家

1.增强特聘专家对学校的认同感

尽管特聘专家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但他们毕竟是其所在领域的专家,对职业院校的了解较少。笔者在与特聘专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特聘专家对职业院校了解不够深刻,甚至在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和偏差,所以,亟待加强特聘专家对职业院校的了解,增强特聘专家对职业院校特的认同感。因此,需要职业院校设置专门岗位,抽调专职人员,对口特聘专家,认真制定一系列与特聘专家交流的实施计划书,并逐步实施,及时回馈每一步交流的结果和效果,向主管领导报告,并取得主管领导的认可和协助。

(1)初次接触。在初次拜会特聘专家之前,应该详细了解特聘专家的工作状况及兴趣爱好等个人情况,包括专家的个人情况、专业领域、专业特长、从事科研项目、在其所在行业的专业造诣、与行业内企业的关系、在相应企业的任职或兼职情况、在行业内受欢迎程度等。在此基础上,了解特聘专家感兴趣的话题,便于初次沟通时能够较好地接触,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当然上述的基础工作都是为了铺垫特聘专家对职业院校的认同感,特聘专家对口工作人员应该做好个人介绍和职业院校介绍,突出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的风采风貌,将特聘专家逐步带入现代新型职业院校的一体化教学、双师型队伍建设等领域内,使其感受到新式的职业院校建设气息,然后缓慢引导特聘专家至合作项目上,使特聘专家不仅了解职业院校建设的新情况,更清楚明了聘请他们作为特聘专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加深式”交流。在初次接触基础上,要进行一系列的“加深式”交流,向特聘专家呈现职业院校需要特聘专家解决的问题,规划特聘专家在职业院校的工作时间,敲定特聘专家的工作内容,落实特聘专家的绩效考核等。而这一系列的工作必须建立在特聘专家与对口工作人员良好的沟通基础之上。

(3)“加强型”交流。聘请特聘专家实施一体化专业建设,必然会碰到一些问题,可能是专家方面的,也有可能是学校本身的。这就需要专家与学校加强交流和不厌其烦的沟通。这正是“加强型”交流的核心内容,通过频繁交流和沟通,才能建立起来牢固的友谊和良好的个人关系,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4)搭建特聘专家单位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在个人建立起良好工作关系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建立起专家单位与学校之间的工作关系,才能进一步融合和捆绑特聘专家与学校的关系,使特聘专家更加重视新型职业院校的一体化专业建设,更加努力地解决学校一体化专业建设中的问题,更好地为职业院校工作贡献力量。只有通过以上工作,才能加深特聘专家对合作项目的了解,加强特聘专家对职业院校的认同感。

2.提高特聘专家的主观能动性

正是由于特聘专家对职业院校的了解不足,缺少一定的认同感,使职业院校与特聘专家的合作项目开展存在一些困难,特聘专家在职业院校一体化专业建设中贡献的力量不足,最终合作的效果可能会与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在合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特聘专家普遍对实施该合作项目的初衷较为清晰,但对略显繁琐的过程显得“力有余而心不足”,不能充分认识职业院校特聘专家计划的作用及其对职业院校的意义。因此,特聘专家在实施合作项目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主观能动性不足的情况,降低了职业院校特聘专家计划实施的效果。

提高特聘专家在一体化专业建设合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使专家充分了解认识职业院校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体会特聘专家合作项目对促进职业院校一体化专业建设以及最终达到为企业输出合格人才的“双赢”作用与意义,充分认识一体化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培育当今社会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特聘专家在项目合作中存在的系列盲点,需要职业院校对口工作人员甚至学校领导亲自沟通解释,使特聘专家真正认识到合作项目的重要性及其在合作项目中应该发挥的角色,明确其在一体化专业建设中的坐标位置,落实特聘专家合作项目执行计划,这些都是提高特聘专家主观能动性的条件。

由于特聘专家从事该项目的合作,属于工作之外的兼职性任务,特聘专家日常工作繁忙,需要挤出一定的时间投入到该项工作中,占用了其不少分内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无形中增加了特聘专家的工作强度。笔者认为,在特定阶段,特聘专家较好地完成合作项目任务目标时,应该及时支付给特聘专家相应的专家费,使特聘专家的劳动“劳有所得”。可以设置阶段目标,每完成一个阶段目标,及时完成专家费的支付,并逐级提高每个阶段目标的专家费额度。在最后一个目标完成后,可设置相应的奖励引导措施和约束机制,将特聘专家引入到下一个合作项目中。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较好地提高特聘专家的工作积极性,调动特聘专家的主观能动性。

3.提高特聘专家的时间利用率

特聘专家往往其所在行业甚至行业外的相关单位的兼职专家,因此,特聘专家能够抽出的工作时间非常有限。这就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特聘专家的工作,加强特聘专家在一体化专业建设中的执行力。笔者在与特聘专家接触的过程中,发现特聘专家往往不太愿意占用周末时间。因此,职业院校对口工作人员应与特聘专家充分沟通,了解特聘专家的时间安排,充分尊重特聘专家的工作特质,将特聘专家的“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在专家有限的工作时间内,给专家提供充分的材料和任务。如果一定要在周末时间加班,也一定要事先通过邮件、电话等形式沟通好前期工作,将“已做什么”“存在什么问题”“要做什么”等及时整理好并告知特聘专家及相关与会人员,在周末加班时间高效高质完成工作,将时间利用率最大化,使特聘专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

4.充分挖掘特聘专家的个人能力及其朋友圈资源

当今社会资源往往是取得成功的必备因素,良好的资源体现在个人专业能力、单位资源、人际网络、人缘、社会关系等方面。实施职业院校特聘专家计划,需要充分挖掘特聘专家的个人及其朋友圈资源,并深度探求特聘专家的单位资源,做到“我为专家、专家为我、合作双赢、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除了专业特长及其所在领域的造诣,特聘专家还有哪些个人资源、朋友圈资源和单位资源需要挖掘,该如何挖掘,需要职业院校相关人员思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充分挖掘特聘专家所具备的资源。

(1)深度发掘特聘专家的个人资源,引导特聘专家在一体化课程改革中贡献指导性力量。特聘专家往往是其所在领域有专门技能或全面知识的人,熟悉其所在行业的产业发展状况和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掌握第一手关于技能型人才与企业的供求关系的资料,能够为相关专业进行人才需求评估提供帮助。同时,特聘专家熟悉生产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可以指导设置一些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课程,开发专业课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可为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建设性的帮助,以适应不断更新的企业技术需求。笔者所在单位的食品加工与检测专业便是特聘专家发挥指导性作用的典型案例。在特聘专家的指导与协助下,由专业带头人组织课程负责人等骨干教师做进一步详细的企业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撰写《北京市食品工艺与检测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分析报告》,修订《食品工艺与检测人才培养方案》。由特聘专家及其团队对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估,形成《食品加工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估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定稿。由专业带头人负责带领7位骨干教师根据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做进一步修订,由特聘专家及其团队做进一步确认,完善教学资源包的开发建设工作。在教学资源包建设的基础上,由专业带头人带领骨干教师开发中、高级工一体化课程的校本教材,聘请特聘专家团队对一体化教材进行评审,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以达到出版要求。

(2)挖掘特聘专家单位资源,发挥特聘专家提升教师素质的作用。职业院校由于其自身特点与授课对象的不同,对教师的要求与普教也有较大差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特聘专家本身往往具有很高的技术造诣,同时企业经验丰富,能走在行业前沿,实时掌握行业的新知识、新动态。同时,特聘专家及其所在单位培养了大量相关专业高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推荐或直接对口培养职业院校需要的教师资源。同时,特聘专家所在单位可以对职业院校现有的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了职业院校的师资质量。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在利用特聘专家提升师资力量过程中提供了典型的范例。针对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实际情况,通过与特聘专家的协调与沟通,食品加工与检测专业教师在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国家级食品检测中心参加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中麸氨酸钠(谷氨酸钠)的测定》比对试验”等各种培训,规范了教师的操作规程,提高了教学水平。同时,在特聘专家的沟通下,引进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员到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兼职任教,直接参与实训课指导,规范了学生的基本操作,对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监督作用,扩大了兼职教师队伍规模,提升了兼职教师的质量。此外,通过特聘专家及其团队定期开展的关于食品检测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专业发展动态等的专题讲座,以及技术交流等活动,拓宽了教师与学生的知识面,使教师能够实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重点,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

(3)充分利用特聘专家“朋友圈”资源,发挥好特聘专家在提高特色专业社会影响力中的“话语权”。抓好特色性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创建特色专业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明确奋斗目标的系统性、研究性极强的专业建设工程。特聘专家在其所在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其朋友圈资源丰富,在“朋友圈”资源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能够在专业建设中发挥倡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能够帮助职业院校进一步优化特色专业建设,更能够提高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促使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程度。特聘专家协助笔者所在单位进行了面向全市同专业教师开展有影响力的交流,通过企业培训等形式将校企合作的研究成果推广到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实际使用,将学校或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及配套教材推广到食品检测员培训使用,推广宣传校企合作成果,指导学校开展行业间交流,扩大学校及其特色专业——食品加工与检测在国内外的社会影响力。

三、目标:将特聘专家变成学校的“员工”

一体化专业建设作为职业院校改革的核心内容,需要从相关行业企业聘请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及高水平的知识技能型人才作为特聘专家,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通过加强特聘专家对职业院校的认同感、提高特聘专家在一体化专业建设合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特聘专家的个人及其朋友圈资源、提高特聘专家在项目合作中的时间利用率,进行更加深入、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特聘专家的高效使用离不开制度的保证、学校的努力、联络人的智慧及专家本身的认可。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使特聘专家成为学校的“员工”,把学校的发展当做专家自己的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学校的专业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