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杰作
2015-05-30王紫名
阳光下,那是什么?晶亮、透明,有棱有角,每一条清晰的轮廓里,仿佛都流淌着水与光的混合物,升腾起的仿佛是甜甜的、凉凉的,清爽至全身的滋味。刷开泥土,美好的石英结晶、矿物宝石展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从海蚀柱到盐结晶,从钻石到石榴石、方解石、盐岩、石膏、长石、云母、氟石(也称石英)……这是一个解剖过的地球。《岩石和化石》带我走近了自然悄悄孕育的杰作,也做一个美丽的石头梦。
它由英国的斯特鲁恩·里德著文,由英国南安顿大学国家海洋中心的多里克·斯托教授与英国的名画家齐心创作而成的,是《自然漫步笔记》中的一册。
我前不久刚去了西北,对戈壁雅丹、七彩丹霞记忆犹新。那高贵红色的韵调中,粗犷朴实的泥黄和青绿竟乜能白由无拘束地徜徉于红的底调里,柔婉得像秋空的流云,飘逸得像春水的细波,但那强大的、富有生机的骨气,却若有若无地藏在这些静岩之后,一刹那间,我爱上了岩石。
这本书从“观察岩石”、“不断运动的地球”、“不同类型的岩石”、“矿物”、“化石”、“采集与研究”等六个方面向我们推开了“石”的大门,我对“不断运动的地球”与“矿物”这两章特别感兴趣。
“不断运动的地球”中有一个版块,是介绍人类留在石头上的印记,如岩画、雕刻等。其实,“石头”,无论是黄金、宝石,或只是一面石墙,没有人,没有动物,它们永远都只是一块块冰冷的没有生命的矿物而已。使它们产生价值的是印记,是人,是对“石头”价值的认识、审美和对“石头”的再创造。历史上的“和氏璧”,随着王朝的变更、王冠的落地,化为烟尘。有更多的“石头”在出士交易中,沾满了人的血泪,或是恒久之前动物的生命。“石头”无非是一块石头,石头是大自然的杰作。那么,大自然为什么要把明亮的宝石层层包裹在土石中呢?它们在等待,等待风、雨的蚀食,更等待人赋予它们“生命”。石头上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历史和文明,也凝聚着时代更迭时大自然留下的标记。“石头”是造物主创造的,永久刻面历史运动的痕迹。
“矿物”章节中,有一个专门为“晶体与宝石的形成”设置的板块。我现在才明白,矿物是如此的美。岩石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物体,再往里看,你就会发现由各种形状和颜色搭建而成的大干世界。我原以为,矿物只是某种物体的结晶,然而事实上,它们的形成需要通过风、雨、水、火的挤压和碰撞,需要恒久的磨练和坚持。我明白了,矿石如果害怕锻炼,那它永远成不了金子,矿石如果害怕焚烧,那它永远闪不了光。风雨的洗礼,造就了海蚀柱;水火的锻造,成就了变质岩。千百年来的挤压和撞击,才形成了片岩、大理石、板岩、千枚岩、块滑石……宝石的脱胎换骨,原来难于上青天。
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空气中好像游离着金、银、钻石、琥珀的因子,五彩的,棱角分明的,升腾起甜甜的、凉凉的滋味……
阳光携着金黄蹦上我的书桌,我扰摸着软软的暖暖的它,回忆着那片由石头构成的世界,不禁微笑。
顾老师评作文:
王紫名的这篇读后记,不落俗套。小作者将自己游历西北之见闻、博览群书之感悟,融于对《岩石与化石》这本书的理解之中。全文一气呵成,文脉贯通,读来有酣畅淋漓、意犹未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