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练式教学法在中职电类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陈桂琴

职业·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职

陈桂琴

摘 要:“教练式”教学模式是以“趣”激“活”,以“活”激“动”,以“动”激“学”,以“学”激“练”,以“练”激“能”, 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本文提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生本”的原则,采取“激励”的方式,围绕“练”的核心,达成技能的预期。

关键词:教练式 中职 电类教学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层次发生了很大改变。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较低,再加上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电类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理解等特点,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无目标、无兴趣、无动力、无信心、无恒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教好教会学生,使学生乐学,这个问题促使我们思考,驱使我们解决。在赛场上,是教练“教”,运动员“练”,而我们的电类专业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于是,我们的“教练式”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了。

“教练式”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以“趣”激“活”、以“活”激“动”,以“动” 激“学”,以“学” 激“练”,以“练” 激“能”, 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生本”的原则,采取“激励”的方式,围绕“练”的核心,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教练”模式下的主客关系

第一,在“师”与“生”的关系上,强调以“生”为主体,“师”为“生”服务。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课堂的主角也应当是学生;课堂不是教师的展示,而是学生的展示,教师的作用是“教练”,教师必须把“赛场”还给学生,改变“教练”占据“赛场”的主客颠倒的现象。不管“运动员”如何“蹩脚”,“教练”绝没有代替“运动员”出场的道理。

第二,在“教”与“学”关系上,强调以“学”为主,“教”为“学”服务。教师的备课要以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去考虑学生的“学”,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怎么教。因为学生不是“受事体”,而是“施事体”。

第三,在“讲”和“练”的关系上,强调以“练”为主,“讲”为“练”服务。“练”是“教练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是“主体”。因为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是“讲”成的,而是“练”成的。没有一个体育明星是靠教练“讲”上领奖台的,都是靠“练”磨砺出来的。教练式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精讲多练、巧讲精练。

二、“教练”模式下的流程设计

“教练式”教学模式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课堂学习流程的设计,在坚持“生本”的前提下,每个环节的衔接都体现出一个“激”字,一个环节“激发”另一个环节。在一个“单元”环节中,也体现一个“激”字,教师的激情、激励、激发,“刺激”学生“动”起来,使他们感到课堂是“我”的课堂,“我”是“主角”,“我”要展示自我,“我”要在这个“舞台上”、“亮相”、“亮剑”,获得展示的激动、认同的激奋,从而激活课堂学习氛围。

笔者学校每节课是45分钟,我们采取的课堂模式是2+2.5,就是教师的引导、“引爆”、点评时间累计不得超过2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时间不能少于25分钟。流程分为六个阶段,大致如下。

第一阶段:课前启动——激情。为了减少课堂时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先进行学生分组,四人一组,分别担任检验工、插件工、焊接工和调试工,并下发任务书。从五一电子网、五六电子网等网站进行资料的收集,制作本项目的任务书,并上传至群空间,学生查看任务,自主学习,在群讨论组与教师进行讨论,形成对四人抢答器的感性认识,为电路原理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阶段:课堂导入——激趣。兴趣是开启学生心智的一把钥匙,学生只有对本课产生了兴趣才能“唤醒”主动参与的意识。比如四人抢答器的制作过程中,通过知识抢答竞赛创设情景,尽量减少学生对任务的畏难和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可以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目标展示——激动。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目标激发学生动起来,同时将任务进行分配,如四人抢答器的制作分解成三个子任务来完成。教师在学生已经预习的基础上,讲要点、要素、难点、疑点和学习的步骤、方法、技巧。

第四阶段:学习展示——激发。为了化简学习难度,通过提问引导,动画演示,学生讨论、自主探究来突破难点。如通过演示教学环节,演示给学生如何使用双踪示波器,去观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波形的相位关系,观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波形的频率和幅度,学习如何正确操作示波器来分析放大电路的作用。

第五阶段:实际操作——激练。“练”,是“教练式”教学的核心阶段。如四人抢答器的排除故障阶段,结合教师的讲解示范,思考、总结出检修思路和故障的检修步骤。再对故障电路板进行检修操作,边分析,边检测,直到找到故障点,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第六阶段:总结测评——激励。首先总结自己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怎么办。其次老师将巡视过程中拍到的不规范的操作视频进行回放,比如万用表使用、元器件插装顺序是否规范等,同时讨论改进,然后各小组进行作品展示交流。

三、“教练”模式下的训练方式

在训练的方式上,我们采取“分步演练、分层训练、分类推进、分别辅导”的模式进行。对于复杂的内容,我们将其进行分解,一步步演练,以保证训练的效率和效果。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必须采取分层教学和训练,对同样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训练,编制不同程度的难度题,分为A、B、C、D四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成绩同等对待,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较低层次的学生我们鼓励选择上一层次的题,这样就达到了分类推进的目的。

四、“教练”模式下的激励机制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练习的有效性,我们还制定了“学习币”,将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量化评定,作为激励的手段。由班级的“督学小组”来进行监督,“学习币”的获得包括元件的选取,焊接,以及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是否帮助其他小组等内容,采取5分制,奖优罚劣。比如,元件选取一次性正确的加0.5分,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电路故障的减1分。这项制度的实施,激励了学生的荣誉感和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表现更加主动。

笔者学校在实施“教练式”教学模式之后,激励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激活了学习氛围,“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角”意识、“主动”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琪.教练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中的应用[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2006(1).

[2]李敬忱.教练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中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3]熊艳萍.“教练式”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博览,2011(6).

[4]周或.高职英语“教练式”教学法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

[5]孙晓蕾.教练式沟通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5).

(作者单位: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职历史课补充内容的实施探索
浅谈中职生的观察力培养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加强中职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中职生健康性取向教育不容忽视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发展前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