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
2015-05-30高秋霞
高秋霞
摘 要: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一方面职业教育院校没有高素质的生源,培养不出足够数量的符合企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在现有的生源条件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就成了解决矛盾的关键。对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改革,找到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实际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不仅对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更将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生成绩 考核评价 改革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普遍较差,许多学生可以说是被传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证明的失败者。可通过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找回自信、重塑信心,皆能成才。
一、现状分析
大多高等职业院校目前仍采用传统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理论课程在考核评价时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考试课和考查课均采用百分制。考试课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可分为平时30%、考试70%或平时40%、考试60%。平时成绩一般由学生出勤、作业、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期末考试一般采用闭卷形式。实作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权重一般为30%和70%。
这种跟普通高等教育如出一辙的传统成绩考核评价方式,虽然比中小学教育成绩评定的考试一锤定音有了很大进步,考虑到了学生的平时表现,但由于这种成绩考核评价方式是为传统学科体系教育量身定做的,适用于那些肯于用脑动脑、理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以理论学习要求相对不高、以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的高等职业教育,不能科学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传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体制下的高等职业院校成绩优秀学生,往往是理论学习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并不突出的学生。那些理论学习能力较差、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不能从成绩上获得肯定,从而跟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出现了背离现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困境。
那些几乎都是被传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证明是失败者的学生。入学后很快发现高等职业院校不过是他们中学悲剧的重演。枯燥无味的文化基础课,抽象难懂的专业基础课,不知所云的专业课,理论学习难度比起中学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成绩评定考虑了平时学习表现,但是期末的笔试依然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噩梦。即使那些怀揣梦想立志学好技术本领的学生也会在期末考试后遭受打击,那些本来就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更为自己荒废学业找到了合适的借口。当前学院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旷课、早退、课堂玩手机、睡觉等厌学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其中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的不科学、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改革探索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史较短,可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欧洲一些国家对高职学生成绩考核评价的标准均依据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标准制定,由国家教育部们与企业界共同开发制定。考核评价目标是学生的实际能力。考核方法也遵循能力标准。将考核重点向注重实践技能、个人创新精神方面倾斜,评价方法采用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书面答卷等综合运用,更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笔者认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成绩评价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素质考核相结合,既考理论又考能力素质,注重技能考核,侧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期评综合成绩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考核比例最好高于期末考试成绩考核。平时成绩应包括学习态度,习惯,纪律,出勤,课程学习,作业次数、质量,自评,互评,老师评价,课堂发言,试验、实验、实训操作规范及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平时考核检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期末考试侧重技能,能力和素质,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方法多元化。期评综合成绩考核不合格者,参加补考,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方法,再加上平时成绩。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素质、能力、技能水平。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三、小结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那些理论学习要求相对较差、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再惧怕考试,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增强了他们学好技能的信心和决心。而理论学习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不突出的学生因此也会重视技术技能。这样,高职院校就能培养出大量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去服务于社会。
(作者单位:许昌电气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