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与导学初探
2015-05-30阿比代姆·乃吉米丁
阿比代姆·乃吉米丁
【中图分类号】G6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1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掌握好了这门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故应当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学得如何,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教师教得如何,体现在能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追求教学质量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就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好课堂45分钟,一定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下面就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导学”的几点表现。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尽可能地增加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资源。
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来合理的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对物理的现象极易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例如,我们在学习《光的折射》时,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了渔民叉鱼的情境(我预先给几个小组分配了任务:用纸剪小鱼、大头针、小木棍、透明的小桶等)。在一张纸板上粘贴上一条纸剪的小鱼,把一枚大头针绑在小木棍上当鱼叉,然后让一名学生将小鱼浸没于装有水的水桶中(模拟鱼在水中活动的情境),让另一名学生来叉鱼,然后叫他举起来让全班同学看,结果发现鱼叉叉在鱼的上方,再叉第二次,还是没有叉在鱼的正中位置,全班同学都感到好奇,然后我换上另一名同学来叉鱼,情况依然如此。此时全班同学对此兴趣大增,纷纷要求上台叉鱼。这时,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观察叉在鱼的哪个方向,进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本节的问题,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探究,教学效果相当好。
2、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对某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且更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学习《分子的热运动》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现在房屋装修木材中含有哪些有害物质,知道的同学请回答。有同学知道有害物质是甲醛,我接着解释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进入此种房间就会闻到甲醛的气味,这说明甲醛分子是在做怎样的运动?再请同学们根据所知道的情况说说甲醛给人们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如何消除这些危害?学生们都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信息不同程度地说出许多危害的例子:其中导致白血病的罪魁祸首就是甲醛。这样,就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还能说出消除甲醛危害的方法:(1)要选用环保材料装饰房间;(2)刚装修好的房子不要立即入住,要过几个月等甲醛浓度降低后再入住;(3)入住新房后,要经常打开房间的门窗,保持空气对流;(4)在室内摆放几盆能吸收甲醛的花木等。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景,利用扩散知识解释有害气体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充分展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有时,通过对与感性经验相悖的生活事实,提出质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一个气功表演中的例子:气功师平稳地站在地上,头上叠放几块砖,然后让助手用力猛击头上的砖,学生看到砖碎了而气功师安然无恙。这种物理情景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冲突──被击打怎么不受伤?学生头脑中有了疑问。我再适时加以引导:如果气功师头上不叠砖,而用砖头直接击打其头部,气功师愿意吗?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产生了想探究压力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欲望,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的感受和理解教材。
3、营造民主氛围、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果在学校里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品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如,教学《简单机械-杠杆》一节时,当学完杠杆的平衡原理时,还没等我发问,一位同学就急忙插嘴说:“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够撬动地球。这根硬棒到底有多长?”我听了先是一愣,这个问题不是我这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我本来打算要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交流讨论的题目,用以提高兴趣,不想被这位同学打乱了!我迟疑了一下,倘若停下来讨论势必会影响本节教学任务,如果把学生敷衍一下,告诉他们课后再进行讨论也是可以的,但这可能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当时我就顺势跟学生一道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这一做法立即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共鸣。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很庆幸当时所做的决定。倡导全班同学多“插嘴”,引燃大家求知的火焰,才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课堂上适当的幽默或一些小技巧,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教学《密度》一课时,我借了一个戒指戴在手上,我有意让学生观察我今天外表看起来有什么变化,在学生发现老师今天手指上佩戴着一枚金戒指这一“新大陆”后,惊喜之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本节课的开展营造了轻松的氛围。然后我再郑重地告诉学生说老师本来是不允许戴首饰的,但这枚戒指是我刚才在路上拾到的,扔了又可惜。同学们帮我想办法弄清它是不是纯金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创设了悬念,诱发了学生个体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理想场所,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