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中孔昭绶的管理沟通艺术
2015-05-30王中慧刘庆庚殷长江
王中慧 刘庆庚 殷长江
摘要:《恰同学少年》中孔昭绶的管理沟通艺术具体表现在“重学术轻权力”“把经世致用作为沟通的终极追求目标”“捕捉生活细节即事明理,播撒阳光理念”“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创新管理制度”四个方面。这种管理沟通艺术在毛泽东、蔡和森等学生成才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恰同学少年》孔昭绶管理沟通
孔昭绶是青春励志剧《恰同学少年》中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曾任校长。任职期间,他带领着一批优秀教师,培养出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一批优秀人才。这一名垂史册的成功固然有着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毋庸置疑的是,孔昭绶校长卓越的管理沟通艺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充分尊重业务学术,淡化行政权力是孔昭绶校长管理沟通的根本原则。这一根本原则的贯彻执行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湖南一师”决策的科学性、人文性与可行性,最广泛地得到了学校师生的支持与拥护。譬如,在评阅毛泽东、蔡和森的入学考试作文时,德高望重、担任总阅卷的袁仲谦老师认为蔡和森的作文更胜一籌,年轻有为、身兼学校庶务长的黎锦熙老师却认为毛泽东的作文应居榜首,二人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学监主任方维夏请校长孔昭绶裁决。作为校长,孔昭绶根据自己的标准确定两篇学生作文孰高孰低,在众人看来可谓常规之举,无可非议,正如方维夏所言:“您是校长,这事就该由您下定论!”。然而,孔昭绶校长斟酌再三,认为“文章好坏,又不是我校长说了算”,迟疑不断。恰巧杨昌济因欲退还聘书前来拜访,孔昭绶随即将这位大名鼎鼎的板仓先生引荐给现场的各位阅卷老师,并请杨先生就两篇学生作文发表高见。杨昌济阅毕蔡和森的作文后评价道:“文笔流畅,逻辑严密,于平实之中娓娓道来,虽然以全篇而言稍欠些起伏,不过一个考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对毛泽东的作文则是先指出了其不足之处:“文章之结构,论理之严密,尤其是遣词用字这些细微之处,确实是粗糙了些。”而后发肺腑之言:“单以这些作文的技巧来看,这篇文章的确是不及上一篇,然则此文之中,越看越有一股压不住的勃勃生气,以小学教育之优劣见战争之成败、国家之兴衰,纵横驰骋间豪气冲天,立意高远而胆识惊人”,“文采华章,固属可能,而气势与胆识,才是天纵奇才之征兆!此子笔下虽粗糙,然胸中有丘壑,如璞中美玉,似待磨精钢,假以时日,当成非凡大器!”于是毛泽东的作文被圈定为第一名。众人心悦诚服。经历这一过程后,杨昌济当即改变了退回“湖南一师”聘书的初衷,决定接受聘请,到“一师”任教。细细思索不难发现,杨昌济从“拒聘”到“接聘”这一短促之间选择的改变,不只是因为发现了毛泽东、蔡和森这样难得的可塑之才,萌生了“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的强烈愿望,还因为孔昭绶校长“重业务学术,轻行政权力”这一骨子里的管理沟通原则深深地打动了这位板仓先生。试想,若是张干、纪墨鸿担任此时的“湖南一师”校长,他们在管理沟通此事时会如何决断?结果会是如何?杨昌济又会何去何从?
其次,真诚地将“经世致用”确立为管理沟通的终极追求目标,最大限度地构筑了全校师生沟通的共同精神底线,为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实现有效沟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生报到的第一个夜晚,孔昭绶校长到宿舍看望同学们,借与同学们交流之际,顺势引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从“同学们为什么来读师范”切入,引导学生思考:“一师素称千年学府,自南宋理学大儒张南轩先生在此地创办城南书院,至今八百余年,虽经天灾,虽历战祸,虽经朝代变迁、帝王更迭而绵绵不息直垂于今日,如孙鼎臣、何绍基,如曾国藩、李元度,如谭嗣同、黄兴,历代才人辈出而灿若星辰,成为我湖湘学派生生不息之重要一支,为什么?”随后亮出自己的见解并进一步阐发:“我想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那么,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经世致用者,就是说,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读书的目的,我们求学的动力,是为了学得知识,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我们的社会。我们湖南人历来读书只为了两个字:做事。做什么事呢?做于国于民有用之事——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事理阐明之后又回归现实,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以今时今日论,我认为首要大事当推教育。我中华百年积弱,正因为民智未开,只有大兴教育,才能以新知识、新文化扫除全民族的愚昧和落后。教育人人,人人自治,则社会必良,社会改良,则人才必盛,人才既出,则国势必张!以此而推论,当今之中国有什么事比教育还大?欲救国强种,有什么手段能比教育还强?所以,读师范,学教育,他日学成,以我之所学,为民智之开启而效绵薄,为民族之振兴而尽一己之力,这不正是诸位经世致用的最佳途径吗?”校长亲临学生宿舍,如此平易近人、厚积薄发、谆谆教诲、殷殷期待,学子心中怎会不生发“任重道远”“奋发有为”之感?
再次,积极捕捉师生的生活细节即事明理、因势利导,消除低俗思想,播撒阳光理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例如,蔡和森吃刘俊卿倒在餐厅饭桌上的窝窝头遭遇刘俊卿的当众羞辱,事件发生后,孔昭绶校长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发表演讲。他先是毫无保留地告诉全校师生:“小的时候,我家里很穷,吃不起什么好东西。有一次过年,我母亲借了半袋玉米,磨成了面,蒸了一锅窝头。我当时饿极了,拿了一块就吃,结果烫了嘴,窝头掉在地上。母亲把那半块窝头捡起来,把脏的那一半自己吃了,干净的那一半留给了我。香啊!今天,我看到这半块窝窝头,又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那半块,真的很香!”接着引导学生反思:“同学们,第一师范的同学们,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啊!你们的父母,在家里是何等的节俭,何等的惜粮惜物;还记不记得,你们那种田的老父亲,冒着三伏天的大太阳,在田里一整天一整天地割稻子;还记不记得,你们的母亲经常把碗里的饭,拨一半到你们的碗里,还说自己吃了一半,就已经很饱很饱了。”随后运用对比之法,为学生推出一位身边的学习楷模:“(刘俊卿同学,请你出列)有一位老师,我想重新给你介绍一次,也给我们全体同学重新介绍一次——那就是被你们称为‘徐大叫花的徐特立老师,(徐老师,请)我知道,不光是你一个人,还有不少同学背后也这样叫他:‘徐大叫花。是啊,我们这位徐老师,看起来还真像一个叫花子,身穿粗布衣服,脚下穿草鞋,坐不起轿子,吃学生食堂,就连一把油纸伞都舍不得买,下雨天就穿一件蓑衣,寒酸哪,在长沙城的教书先生中,就找不出第二个这么寒酸的了,可就是这位‘徐大叫花,在省议会,光副议长一职,就有二百块大洋的月薪,更不用说,他还担任着长沙师范学校的校长,同时兼着三所学校的课程,他的收入,全长沙城教书先生当中无人能比,那么他的钱去哪了呢?大家如果有空的话,不妨去一趟徐老师的家乡——长沙县五美乡,就会看到一所小学,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农家子弟的五美小学,那里的学生读书不要钱,一分钱都不要!而我们的徐老师,‘徐大叫花,把自己的家人全都留在了乡下务农,因为在长沙城生活费太高,因为他觉得只要能省下一块钱,就能让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多读一个月的书!”蓄势铺垫到位之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第一师范的同学们,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补丁、粗茶淡饭就是贫困?穿皮鞋、坐轿子、山珍海味就是富有了吗?不,孩子们,真正的贫困与富有,不在于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今天你们还年轻,将来走入社会,都要经历金钱和名利的诱惑,都要面临现实与理想的选择。等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己所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的时候,你在精神上是那样的富有和快乐;相反,如果一天到晚,只记得自己那一点私利,就算你坐拥万贯家财,就算你白天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可是到了晚上,当你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并不快乐,因为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无尽的空虚,因为你在精神上,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最后,他举起手中的半块窝窝头,发出倡议:“今天,这半块窝头,我留下了,我也希望这半块窝头从此留在每一位同学的心里,使我们牢牢记住,俭朴乃修身之本!”这种植根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近乎即兴式的披肝沥胆的沟通,感性魅力与理性张力并茂,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感召力。
最后,深入分析,把握冲突实质,实事求是地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敢于突破传统桎梏,创新管理制度,使得管理沟通更具活力。面对如何处理两科不及格的毛泽东,老师们在讨论会上针锋相对,有的认为毛泽东“既聪明又勤奋”,有的说他“聪明不勤奋”,有的说他“勤奋不聪明”,还有的说他是“既不聪明也不勤奋”;纪墨鸿督学更是依据“部颁教育大纲”“义正言辞”地强调:必须严惩毛泽东,学校不能没有规矩;杨昌济则竭力主张:不能因为规矩而扼杀了人才。面对这样的僵持局面,孔校长抓住冲突关键,及时引导说:“毛泽东的偏科,究竟是因为他的能力缺陷,还是学习态度有问题,我想我们今天坐在这儿讨论恐怕也没有结果,不过倒是毛泽东身上的问题引发了我们一个思考,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到底是要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评定成绩的惟一标准呢,还是我们应该舍弃应试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我想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还是应该从学生本人身上去找原因。”会议结束后,孔校长去找毛泽东,发现他正在教室勤奋地补习功课。从毛泽东这样有个性的学生出发,孔校长结合自己的调研与思考,经过多方征求各科任课老师的意见,以及报请省教育司批准,改变了以往单纯的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优劣的做法,推行《第一师范考评修正条例》——学生各科的考试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综合评定。其中日常课堂问答、课外作业及实习能力占40%,各科课内外笔记心得占20%,考试成绩占40%。这一条例改变了以往一考定优劣、一考定前程的僵化体制,使得学生评定更加全面、科学。
领导管理沟通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借鉴学习《恰同学少年》中孔昭绶校长的管理沟通艺术无疑会对组织的管理实践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黄晖.恰同学少年.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