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漱玉古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015-05-30丁文

求知导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如梦令

丁文

摘 要: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忆昔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经过中国著名的作曲家张宏光谱曲后,成为了优美动听的古词新唱艺术杰作。本文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分析古词新唱的艺术形式,以提出美感教学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词意境;古词新唱

古典诗词发展至今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的呈现,更是一种艺术审美取向,因此,诸多的音乐艺术家为诗词谱曲,把这些作品演唱出来。将中国的古诗词以歌曲艺术形式表达,已经成为音乐创作者的艺术审美追求,这既提升了传统文化意识,又带动了时代美感。中国著名的作曲家张宏光就是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谱曲,并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上付诸演唱。这为古诗词作品以歌唱形式进行教学提供了借鉴。

一、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解读古诗新唱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创作的忆昔词。全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大致的意思是:当年郊游的时候,直到夜幕降临都不想回家,结果乘舟返回的时候,却迷途偶入藕花池的深处,要将船划出去,结果却将鸥鹭惊动。李清照所回忆的场景在浅显的词句中都有所体现,可见其对少时生活的怀念。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加上其丰富的乐感,可以对诗词内容加以延伸。这首词朗读的韵律可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平仄平平仄仄)

沉醉不知归路。(平仄仄平平仄)

兴尽晚回舟,(仄仄仄平平)

误入藕花深处。(仄仄仄平平仄)

争渡,争渡,(平仄,平仄)

惊起一滩鸥鹭。(平仄仄平平仄)”

以张宏光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所谱之曲为例,歌曲旋律组成为四个乐句,落音都为“5、1、5、l”,乐句以“1”的高八度衔接,使上下两句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后两句7、8和15、16小节是完全一样的旋律,体现了将鸥鹭惊起的紧张情绪。与该首诗歌的诵读韵律有所关联,每一个乐句的结尾处旋律都极为相似,均采用了稳定的音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在音乐背景的渲染下,相较于诵读形式,更给人以醉意缥缈之感。

二、古词新唱的教学艺术效果

1.古词新唱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要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出发,对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加以重点的培养。古诗词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将其引导至诗词创作者的时代背景和精神意境当中,充分感受诗词之精髓、诗词之内涵。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将诗词教学以鉴赏课的形式展开,可以根据诗词内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创设意境的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将诗词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充分呈现出来。

2.古词新唱有助于开辟语文古诗词教学新领域

古词新唱,可以引导学生在诗词诵读的语感与演唱的乐感之间架起桥梁,实现诗词的平仄对仗与音乐的韵律的初步结合。特别是当诗词的曲调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相符合,就能够引导学生渐渐提升审美层次。利用歌曲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而且更有助于对诗词的深层次理解,从而使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新领域被开辟出来。

3.古词新唱的艺术审美力

人耳对音乐的敏感度极高,特别是在进行审美活动的时候,此举更有助于提升心理能力。对学生的审美感官进行培养,就要求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展语文教学。将古诗词谱曲,将古诗词的文化底蕴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也更可以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赋予现代的气质。而在古诗词教学中,将诗词内容音乐化、艺术化,使得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内涵的同时,还对艺术创作途径有所了解,使得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挥作用,定然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诗词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歌的形式存在的。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开展美感教育,采用古词新唱方式,以诗词诵读的韵律为基点,将其音乐化,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对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培养其领悟诗词内涵的能力,有着莫大的现实必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海明.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2]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猜你喜欢

如梦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书法)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
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长相思
如梦令
晓月落花如梦:蝶恋花与如梦令
猜猜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