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后勤装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格局建设
2015-05-30王永民
王永民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一重要思想,是对富国强军的整体设计布局,是习主席治党治国治军方略的新发展。我们要从时代高度清醒认识到,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民族复兴的百年大计,是推动国家经济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战略引擎,是抢占战略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我军后勤是国家经济与军队建设的桥梁,后勤装备最具军地通用性。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担当,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群策群力落实好这个大战略。
坚持法治思维,确保军民融合有序推进。后勤装备军民融合发展牵扯面广、涉及领域多、协调难度大,无论是制度层面还是法律层面都有许多开拓性工作要做。习主席强调,推进改革、破除各方面弊端,要坚守法治精神,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切实解决制约后勤装备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难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创新性和变革性,各项推进措施要于法有据,使各项改革举措和活动符合法治原则和要求,确保实现后勤装备在国家经济和军事经济双方效益最佳化。例如,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涉及的科研项目调整、物资装备采购、经费使用管理等,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切实避免片面追求军民融合而强行突破法规制度规定的不良倾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成果要以法巩固,要把后勤装备军民融合发展的成果和成功经验及时总结提升,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确保军民融合发展处处有遵循、项项有规范。
坚持需求牵引,形成军民融合良性格局。后勤装备建设必须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向未来战场聚焦,形成经济健康发展和后勤保障实力持续提升的互动局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地方工业部门有更多的技术产品满足部队需要,也有更强的研发能力来保障部队需要,应尽可能地将后勤装备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明确细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从源头上开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征程。在后勤装备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军地双方是一项共同任务的两个责任主体,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既互为条件,又互为依托。必须兼顾军地需求、统筹双方资源、形成有效合力。对于军队相关部门来说,全面了解国家经济、科技等综合实力,特别是与后勤装备建设紧密相关产业、行业领域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是提出科学合理需求目标的重要前提。对于地方相关部门和企业来说,只有将满足军事需求与实现经济效益等方面相关需求有效对接,才能获得积极参与融合的原动力。
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军民融合动力支撑。改革创新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动力,也是推进后勤装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军民融合正在向更深的层次迈进,任务更加繁重,迫切需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有效应对各种融合难题困局,提高融合质量效益。紧紧围绕保障能力提升,树立改革创新理念,依靠改革激发动力,破除影响和制约深度融合的思想桎梏,形成适应后勤装备军民融合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工作思路。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完善科技协同创新体制、后勤科研生产管理和装备采购体制机制,改进论证决策、审批监督和综合协调机制,为优质社会资源进入后勤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提供制度保障,发挥结构力对深度融合的倍增效应。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创新,在兼顾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同时,创新精神,大胆涉足“盲区”、探索“特区”、突破“禁区”。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潮流所向。后勤装备具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具有先天优势,我们要坚决贯彻习主席和军委决策部署,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后勤装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格局。
(本文作者单位系武警工程技术学院)